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采区设计指导书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井概况及井田特征一、矿井自然情况井田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地形及地貌情况(附:交通位置图)和气候条件。井田境界、尺寸和开采面积。二、煤层赋存状况煤田生成期、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情况与含煤系数(附:煤层综合柱状图)、可采煤层特征(附:煤层与煤质特征表)。煤质牌号及用途三、井田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井田主要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四、瓦斯与煤尘瓦斯含量与矿井瓦斯等级,是否有煤与瓦斯突出。煤的自燃性、煤尘爆炸的可能性。第二节矿井储量、生产能力、服务年限与工作制度一、矿井储量矿井地质储量、工业储量和可采储量二、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三、矿井工作制度第三节井田开拓和主要生产系统一、井田开拓方式井田开拓方式,井田划分,开采水平数目和位置。水平运输大巷的位置,主要石门或采区石门长度、间距和数量,主要上(下)山位置、长度和数量(附:矿井开拓平面图)。井筒位置、数目、形式和用途,井筒直径和技术装备。井底车场形式和通过能力(附:井底车场平面布置图)。二、矿井主要生产系统简述矿井通风、运输、排水、供电、压风、注浆、洒水系统简述;主要设备技术特征。三、矿井现有采区概况矿井现有采区形式、尺寸和巷道布置;采区生产能力和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的主要类型,开采顺序,上下煤层间在开采上互相影响的程度(附有代表性的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第二章采区地质概况第一节采区自然状况采区位置、范围、走向长、倾斜长、上下标高,相邻采区情况,地面情况及与开采的关系。(附: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煤层地板等高线平剖面图)。第二节采区地质概况一、地质构造采区内的断层、褶曲、陷落柱、火成岩侵入等构造情况及对开采的影响。二、煤层及顶底板情况采区内可采煤层的层数、厚度、间距、倾角、走向、倾斜及其变化情况;瓦斯涌出量、煤层自燃发火期;煤层内夹石及火成岩侵入情况;煤层内尖灭、分叉及合并情况;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稳定性及对采掘的影响。三、瓦斯及煤尘瓦斯含量与矿井瓦斯等级,是否有煤与瓦斯突出。煤的自燃性、煤尘爆炸的可能性。四、矿井水对采区开采的影响本采区开采可能影响的范围内地表各种水源的情况,对回采的影响;钻孔的封孔质量;周围采空区及小煤矿的积水情况及对本区开采的影响;开采影响到的含水层层位、厚度、水量、充水条件及充水性质;断层的导水性质、断层防水煤柱。第三章采区储量、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第一节采区储量计算采区内的工业储量及可采储量,确定设计损失量(附:储量计算表和储量计算图)。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一、回采工作面长度及推进度二、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三、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四、采区生产能力五、验算采区生产能力第三节采区服务年限第四章采区方案设计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一、采区设计方案的选择采区形式、采区上(下)山的数目和位置、区段平巷(包括集中平巷及分层平巷)与联络巷道的形式、位置和布置方式。采区巷道布置应提出几个可行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附:技术与经济比较表)。二、采区参数的确定回采工作面长度、采高及分层厚度、区段数及区段斜长;采区内的各条巷道之间的距离及煤柱尺寸。三、采区巷道掘进简述岩巷及煤巷掘进方法和装备、通风运输系统、掘进速度;同时掘进工作面的数量、回采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的数量比。计算采区总工程量、投产工程量及采区准备时间(附:采区工程量及准备时间表)。第三节采区开采顺序采区内煤层、区段的开采顺序,同采煤层和工作面数目,上下分层、上下煤层、上下区段同采时回采工作面的超前距离;以及掘进顺序。第四节采区车场采区上、中、下部车场的形式及其确定依据。第五节采区硐室采区煤仓的位置、形式、容量的选择和支护方式;采区变电所的位置、主要尺寸和支护形式;采区绞车房的位置、主要尺寸和支护形式;采区水泵房的位置、主要尺寸和支护形式。第五章采煤工艺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选择第二节采煤工艺过程一、落煤采煤机落煤的进刀方式和割煤方式、截齿消耗、有夹石和顶煤的处理(附:进刀方式是以图);爆破落煤的炮眼布置方式、炮眼参数和每循环炸药雷管消耗量,爆破说明书(附:炮眼布置和循环炸药雷管消耗标)。二、装煤和运煤三、支护形式工作面支架形式、材料及规格、布置方式、柱距和排距、支护强度计算、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支护方式(附:支架材料型号及规格表、工作面支架说明书)。四、采空区处理采空区处理方法的选择,控顶距离(最大控顶距、最小控顶距和放顶步距),特种支架类型、材料、规格和布置方式。分层开采时假顶的选择、假顶材料、规格和铺设;采用再生顶板的技术措施和间隔时间。第三节回采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回采工作面的循环方式、作业形式、劳动组织和工人出勤表、循环图表、技术经济指标表。(附:循环作业图、劳动组织表、技术经济指标表、采煤工作面平面图)第四节主要安全技术措施第六章采区生产系统第一节采区运输系统采区运输系统、采区各环节的运输方式、运输设备的选择、各环节运输能力验算。(附:采区运输系统流程图、运输设备特征表)第二节采区通风系统采区通风系统、采区总供风量、采掘工作面和硐室的需风量、计算采区负压及等积孔、通风网络解算、风量分配、风速验算。选择与配置通风设备和构筑物(附:通风网络图)第三节采区供电系统采区供电系统、采区变电所负荷计算及变压器容量选择、控制设备选择、做一个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低压电缆选择和控制设备选择及采区照明。(附:采区供电系统图、电气设备负荷统计表、供电设备型号及数量表)第四节压风系统采区使用风动设备的地点、风动工具的型号、台数、压风管路系统。第五节防尘注浆系统采区喷雾洒水和注浆地点、主要供水管路和注浆管路系统。第六节采区排水系统采区涌水情况、采区排水系统、水泵及水仓位置、选择水泵型号及台数、选择管道直径。第七节采区管路系统用文字说明工作面供液、供压风、洒水、注水、注浆、充填、瓦斯抽放等管路系统,并绘制管路系统图。第八节采区照明及通讯系统说明工作面照明设备的型号、数量及安设地点。说明通讯设备的型号及安设地点,并说明各特定的联络信号和联络办法。第七章采区单项工程施工图设计(可选做)第一节巷道断面设计第二节巷道交岔点设计第三节采区下部车场设计第四节采区中部车场设计第五节采区上部车场设计第六节采区硐室设计第八章采区安全技术措施对预防水、火、瓦斯、煤尘及穿过断层、老空区等地质复杂地带的特殊问题提出的安全技术措施。第九章采区技术经济指标表
本文标题:采区设计指导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4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