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运动的快慢》导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能力目标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2、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情感目标1、通过对孙杨、刘翔夺冠的速度计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体会速度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教学难点】1、建立速度的概念2、能够运动速度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播放世锦赛孙杨在比赛中最后一棒超越两人率中国队获得铜牌的视频。提出问题: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是如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归纳: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教师举例:那小聪同学跑100m的成绩是17s,小明同学跑800m的成绩是2分钟40秒,他们谁又跑的快呢?这里路不同,时间也不同,我们又该如何来比较呢?带着问题,进入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新知:运动的快慢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9-22页的速度一部分内容,完成学案自学指导。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知识点一:什么是速度?学生回答导学案的部分内容。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公式:v=s/t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或m.s-1)km/h或km.h-1。换算关系:1m/s=3.6km/h提出问题:1m/s为什么等于3.6km/h?学生回答单位换算的过程,并随机给出一些速度进行转换。阅读课文P20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如人步行时的速度;骑自行车的速度等。知识点二:匀速直线运动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21页的内容:(1)机械运动是如何分类的?(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3)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4)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处和不同处?(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知识点三:速度的计算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1)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2)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的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运行的平均速度。四、总结梳理巩固目标本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五、反馈矫正检测目标学生完成课后达标检测【课后反思】运动的快慢一节内容是在学生生活基础上,把实际上升到理论的一节知识。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这节的知识难度并不大。关键在于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如何运动物理的格式来解决速度计算的问题。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依照我们推行的课堂136教学模式,主要依靠学生自主,教师引导的方法完成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基本处于隐形,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偶尔出现。弱化老师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是我这节课想充分体现的。在这节课中我个人感觉亮点主要表现在:一、课堂引入用情。利用世锦赛孙杨逆转夺牌的赛事,不仅让学生能很快投入学习中去,也能从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最后的例题利用刘翔夺冠的经历,更让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升华。二、课堂模式讲新。,我充分利用学生学案,精心打造导案,该讲解时讲解,该隐形时隐形,决不多占用学生一分钟的时间。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性。三、课堂环节求精。每一环节,我都反复考量时间,争取时间上的高效化。【板书设计】运动的快慢
本文标题:运动的快慢优秀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48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