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选一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试题1县职中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将第I卷各题所选答案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废除“六一汉”制度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2.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庇西特拉图改革3.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要达到该目的应该具备的条件是A.有一定的收入B.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有大量的土地D.有高超的手工技术4.北魏孝文帝改革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下列表现错误的是A.洛阳繁盛一时B.阻碍了封建化进程C.农业生产快速发展D.加速了民族融合5.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6.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均输法7、王安石变法中,对官僚地主利益触动最大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8.王安石变法中,有利于强兵的措施是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将兵法9.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的是A.李悝B.商鞅C.王安石D.孝文帝10.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A.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B.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C.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D.推行重商主义11.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马丁·路德认为A.赎罪券不能免除教会的惩罚,也不能赦免罪过B.国家权力为神所授,至高无上C.人们靠内心的虔诚忏悔就能够获得上帝的赦免D.人的“原罪”使人的本性变坏,只要坚持苦心修练就能获得上帝赦免12.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革命运动高二历史试题2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D.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13.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的改革是A阂采尔起义B.马丁·路德宗教改革C.加尔文宗教改革D.亨利人世宗教改革14.穆罕默德·阿里建立政权后主要的外部威胁是A.奥斯曼土耳其B.希腊C.马木路克D英法等国15.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创办近代工厂B.开办技校,培养技师C.建立兵工厂D.土地制度改革和休养生息1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势力的侵略B.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旧的封建生产关系C.农民起义D.封建势力阻挠17.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A.继续保留农奴制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D.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18.下列国家通过改革摆脱了殖民危机并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的是①俄国②日本③中国④埃及A②④B.①C.①②④D.②19、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②农奴制阻碍工业的发展③十二月党人起义④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20.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D.增强实力,对外扩张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三小题,33题16分,34题19分,35题17分)21.材料一……,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请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了历史上的哪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2分)(2)试从材料一说明他们是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4分)(3)材料二中“坏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含义是什么?(2分)在当时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22.材料二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梁启超《谭嗣同传》请回答:(1)材料二中所说谭嗣同被逮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2)与他遭受同样命运的还有哪些人?举2例。(4分)这些人倡导的思想主张是什么?(3分)给他们造成这样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3)根据以上31.32,两则材料,我们从改革家身上可以学到怎样的精神?(4分)高二历史试题3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大久保利通材料四最迫切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路军方面稍做准备,主要以朝廷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港。——明治维新领导人1869年初的一封信请回答:(1)日本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锁国到“开国”,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与日本有同样经历的国家。(2分)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有哪些。(8)(2)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所倡导的什么经济政策?(2分)材料四反映了日本的什么意图?(1分)其结果如何?(2分)县职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文科历史答题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21题,共10分;22题,共15分;23题,共15分)21.请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了历史上的哪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2分)(2)试从材料一说明他们是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4分)(3)材料二中“坏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含义是什么?(2分)在当时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高二历史试题422.请回答:(1)材料二中所说谭嗣同被逮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2)与他遭受同样命运的还有哪些人?举2例。(4分)这些人倡导的思想主张是什么?(3分)给他们造成这样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3)根据以上31.32,两则材料,我们从改革家身上可以学到怎样的精神?(4分)23.请回答:(1)日本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锁国到“开国”,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与日本有同样经历的国家。(2分)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有哪些。(8)(2)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所倡导的什么经济政策?(2分)材料四反映了日本的什么意图?(1分)其结果如何?(2分)高二历史试题5县职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二、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DBDACDC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BDABDCA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31题,共10分;32题,共15分;33题,共15分)21.1.商鞅变法2.废除世卿世袭制,奖励军功和耕织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地位3.含义: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土地买卖作用:维护了新兴地主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22.1.戊戌政变2.举例: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康广仁思想: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制、兴民权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势力十分强大3.坚定不移的改革信念,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爱国情操23.1.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打开朝鲜大门背景:资本主义因素成长;幕府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危机;人民抗争;佩里叩关,民族危机严峻。2.经济政策: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意图:对外侵略,开拓国外市场结果:对中国、朝鲜发动侵略战争
本文标题:选一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6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