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论人肉搜索的传播主体参与
分类号:G206.2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人肉搜索的传播主体参与作者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作者姓名张淡宁专业班级新闻学指导教师(职称)滕朋(副教授)论文(设计)完成时间二○○九年五月1论人肉搜索的传播主体参与张淡宁(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网络“人肉搜索”依靠的是网民的个人知识、经验、职业、人际关系等“人的力量”,这种信息采集和传播的方式依靠人的参与和叠加而不是大众媒体的技术支持和媒介介入,搜索的过程中,人际传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传播主体参与使“人肉搜索”形成了独特的传播轨迹,传播流程环节过多导致传播失控,并且这种链式接力传播也形成了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传播效果。人肉搜索的传播主体参与也与传统传播理论发生冲突,“议程设置”缺乏领导和规范,“意见领袖”缺乏主体和权威,“把关人”无法监管和控制。关键词:人肉搜索传播主体参与链式接力传播把关人2005年百度、新浪、搜狐、Google等门户网站相继开发了“百度知道”、“新浪爱问”、“搜狐知识人”等搜索引擎系统,通过网络无所不包的资源和数量庞大的网民,网友输入任何一个关键字段都可以得到与此相关的各种信息,互联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几乎与此同时,伴随着“女子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功夫少女色情图片事件”、“钱军打人事件”等借助个体网民的接力,形成庞大的信息库而被一一还原真相,“人肉搜索”也在法律、心理、信息、传播等领域风生水起,进入大众视野,引起社会关注。一.“人肉搜索”的概念与特征“人肉搜索”顾名思义,广义上就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机器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提问者提出问题,其他网民以自己的专业背景、亲身经历、道听途说甚至冷嘲热讽来回答问题,其基本模式类似于“百度知道”“新浪爱问”、“搜狐知识人”等。狭义的“人肉搜索”是指专门针对“人”的搜索。一旦成为“人肉搜索”的目标,搜索对象的姓名、电话等隐私信息都可能曝光在众目睽睽之下。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人际传播方式,“人肉搜索”的威力不可小觑。[1]用户用搜索引擎根据关键字搜索,这种方式是应对互联网上海量信息的一种有效方式。互联网打破时空把海量“个体”即时聚拢在网络空间的技术特性正在变革传统的人际传播,使人际链条裂变为个人社会交往与个人网络交往两种行为的混合态。这一形态扩散了个体的信息散播和收集范围,同时也把个体推入数字2化生存的现实张力中。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所需信息,是个体在信息时代必须面对的社会需求。这一需求催生了诸如网络新闻专题、搜索引擎、RSS浏览器、Widget等检索、整合信息的技术或行业的出现,但这些技术并不能彻底解决个体对关键信息的信息焦虑,于是这就催生了网民联合检索关键信息,即人肉搜索引擎的出现。[2]在信息传播技术不断创新,科技成果相继在传播领域被大量应用的时候,依靠人海战术获得信息的方式——“人肉搜索”却依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强大力量,在“技术至上”的时代里似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不得不让传播人士承认:传播主体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是巨大的,非常值得重视。二.“人肉搜索”中的传播学分析从2001年开始的“陈自瑶事件”到之后的“女子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等案例,近二十个“人肉搜索令”被网友成功破解,在搜索过程中均体现出许多相似点,这些搜索时共同经历的阶段可以总结出几点传播主体对信息传播产生的作用。事件起因开端经过结果后续总结史上最毒后妈事件2007年7月网上出现了一篇名为《史上最恶毒后妈把女儿打得狂吐鲜血,现场千人哭成一片》的帖子70多名网友阅读,网友发出通缉令,通缉“最毒后妈”共有2000多位网友提供消息和发表评论丁香小慧的父母、家庭信息全曝光,家属报警、媒体调查采访丁香小慧的后妈跪地喊冤,纸媒和电视媒体介入,证实是假新闻,“人肉搜索”被利用此事件被曝光是治不起病的人为炒作,网友的同情心和正义感被利用。张殊凡事件2007年12月27日,CCTV播出一则新闻《净化网络视听环境迫在眉睫》,北京学生张殊凡在镜头里说道:“上次我查资料,突然蹦出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这句带着诱导道德批判色彩的成人味话语引起许多网友不满,由某网友号召人肉搜索400多名网友参与搜索张殊凡很多个人及家人信息被曝光,还受到过色情恐吓信13岁女孩受到很大惊吓,很多网民承认这是人肉搜索的失误网民以娱乐的心态参与搜索,但是搜索过程不受控制,超出3我赶快给关了。”网民意愿辽宁女事件2008年5月21日,YouTube上出现一段长4分40秒的视频,一名女子身处网吧,幸灾乐祸地用轻蔑的口气大谈对四川地震和灾区难民的看法该视频被链接到了天涯、猫扑等大型论坛上,一个“号召13亿人一起动手把她找出来”的“搜索令”发起5000多网友参与讨论半小时不到,该女子(包括家庭成员)所有资料被曝警方根据网上信息将该女子抓获,现已拘留“人肉搜索”第一次协助警方破案林嘉祥事件2008年10月31日,深圳一名中年男子在酒楼内借向11岁女生问路之机,将其强行拖进洗手间内猥亵。当女孩父母回头找该男子讲理时,男子竟叫嚣“我是交通部派来的,级别和你们市长一样高,敢跟我斗,你们这些人算个屁呀!”视频被传到网上,某网友号召大家把他找出来3200多网友参与讨论个人信息被曝光警方以证据不足敷衍,但是迫于网络压力和视频证实,林嘉祥最终辞职“人肉搜索”在舆论监督方面显示出强大力量死亡博客事件2008年1月10日晚,一个自称姜岩的朋友的朋友的网络友发了题为《哀莫大于心死,从24楼跳下自杀MM最后的BLOG日记,是我朋友的朋友》的帖子网友一边倒谴责姜岩老公和第三者,死者朋友发动了人肉搜索2000多网友参与搜索公布了王菲和第三者的详细资料,在网上号召其所在行业驱逐他们王菲遭到辞退,找工作也被拒。王菲家和父亲家不断被骚扰,最后王菲诉诸法律要求赔偿网络暴力第一案,由网络引起最终与法律对峙的开始。通过以上几个典型事件,不难看出“人肉搜索”有别于传统媒介和其他搜索引擎的许多特点。每个搜索事件一开始都不是主流媒体、权威人士曝光的,而是4个别的事件知情人士发起话题;事件起初只是在小范围内传播讨论,但是通过网民现实社会中的接触和传播使事件影响逐步扩大,在更大范围内被关注;搜索的话题只有发起点而没有终止点,只有发起人没有终结者,网民的关注角度和追问程度无法统一。从这些方面来看,“人肉搜索”从参与的范围到传播的流向,从信息的汇集到传播的后果无一不脱离传统的控制,网民在寻找最初问题的答案的过程的同时使它产生了传统媒介和其他搜索方式无法比拟的影响。1.传播流程环节过多导致传播失控“人肉搜索”一般是以一件公共事件为起因,这个事件可能只是刺激了网民的兴趣和好奇心,网友纯粹出于娱乐的心理共同对事件当事人进行搜索(比如“陈自瑶事件”、“张殊凡事件”等);也可能事件本身有违社会伦理道德和公众感情,网友出于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道德使命感而加入到搜索中(例如“史上最毒后妈事件”、“林嘉祥事件”、“女子踩猫事件”等);还有事件是本身传播范围很小,没有在公众中引起重视,而由于个别知情人和倡议者的宣传引起广大网民的注意,因为他们的号召或是悬赏而引发的“人肉搜索”行为(例如“铜须门事件”、“3377事件”、“南昌大学50美女事件”等)。接下来的环节是发布“人肉搜索令”,可能是由某个网民提出,有时候也可能是众多网民在群体搜索过程中使得事件进一步扩大,引起其它网民自动加入搜索队伍,产生一个无形的“搜索令”。然后,众多网友纷纷跟进,以自身知识、经验或是人脉资源提供和补充答案,提供线索,从而最终锁定被通缉者,满足倡议者和网民们最初希望的资料。本来搜索到这一阶段就应该停止,但是从案例来看,大多数“人肉搜索”并没止于此,而是通过无限的人力资源继续曝光与被搜索人有关的更多信息,许多涉及个人隐私的资料都被网友无情揭示,在网络上发起和传播的信息在现实社会中继续影响着被搜索人的生活,所以产生了许多“后续情况”,有待网民和被搜索人继续处理。5“人肉搜索”之所以能在网民中兴盛,其中法律、心理、传播等各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都不能忽视。人们偶然聚集在一起并不会形成一个群体,但当聚集在一起的人受某种心理机制——集体精神统一率——支配的时候,就形成了勒庞所的一个心理群体。勒庞进一步认为,群体中的个人,在暗示、传染、模仿等无意识的心理机制下,其感情、思想和行为会转向同一个方向。“群体的基本特点就是将个人融入一种共同的精神和情感之中,从而模糊个体差异,降低智力水平。每个人都设法追随他身边的人。聚合体通过它的力量将他拉向它的方向,就像潮水将鹅卵石一并卷走一样。”[4]网络信息量大而且综合性强,普通网民面对海量信息无法取舍,进而就会随大流似的跟着大部分人走,这样的后果就像是被磁铁吸住的铁屑一样不加选择判断,无意识地成为某个“搜索令”的追随者。其次,由于某些搜索能满足网民的需要,比如猫扑网的Mp虚拟货币和自身的窥私欲,这些诱惑使网民在搜索信息时发动一切力量,爆料信息时忽略所有规范,为了证明自己不惜一切代价给“搜索令”添砖加瓦。虚荣心是推动搜索参与的另外一个原因,提供信息越多越能显示个人的知识丰富、经验独特、人脉资源广泛,在曝光别人隐私的同时体会到一种优越感,把个人成就建立在他人损失之上。另外还有其他的许多原因都让普通网民对待“人肉搜索”欢欣鼓舞,趋之若鹜。2.传播主体参与形成“人肉搜索”传播轨迹人肉搜索不同于以往,信息由专业部门整理相对完整的资料,从上到下灌输式地传播,它的传播模式更像是横向的,信息起源于一个零散的概念,由群众共搜索目标来源:娱乐媒介信息情感个人需求……投放至网络搜索目标网络世界发布搜索令现实世界必备的关键人物目标事件/人物的特殊性充分的参与动机……作用条件目标搜索结果社会环境对目标产生影响“人肉搜索”基本模式图[3]6同补充整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改变和扩充,而大众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的一方,所有人都可以同时成为传播者和被传者。不仅是传播方向还包括信息的汇聚都与传统媒介有很大不同。传统媒介因为“把关人”而使得媒介能有效控制信息传播的方向并且保证发布信息者的绝对权威,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人肉搜索”的作用原理,“把关人”的作用不甚明显,它一再被弱化甚至缺席,因而失控的搜索必然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说到底,“人肉搜索”就是人工参与解答而非搜索引擎通过机器自动算法获得结果的搜索机制,可以说是一种人工问答式搜索。这个术语中的“人肉”一词,准确的表明了这种搜索方式的特点:搜索行为的原动力不像传统的搜索方式那样,仅仅依靠某个网络程序或者冰冷的互联网资料库,而是更多地依靠着无数有着真实血肉之躯的网民的亲身参与,用自身的知识、经验、信息、渠道,向提问者提供部分答案再有其他网友补充、完善,直至最后得出确切的答案。由于网络这个虚拟空间聚集了各地不同阶层、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提问和得到信息帮助的几率因此而大大增加。网络又提供了信息汇聚的平台,跌价了所有人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得检索效果获得了超越数量级的提升,这就是“人肉搜索引擎”的威力所在。[5]“谁都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约翰·唐恩。这句话用在“人肉搜索”中同样也有说服力,正因为人际交往密切、社会互动性强、社会成员紧密联系,这些都为公众参与“人肉搜索”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使得“人肉搜索”的结果迅速、大量地呈现在公众面前。这种以个体参与为基础,以网民数量为条件建立起来的传播方式在信息传递中的能力是不可预料的。3.链式接力传播注定形成传播效果虽然“搜索令”是网上下达的,但是也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引发,而“人肉搜索”的作用方式是线上受到倡议,线下通过个人关系收集资料整理信息,重新传达到网络上,所以依靠的还是网民的现实生活的人脉资源。由于现实社会中,社会成员的职业、地位、关系划分使得人际交往复杂立体,所以个人信息通过不同方面找出许多对应关系,由于“人肉搜索令”的要求不够具体,对搜索内容没有限制,所以与被搜索人有关的各种信息都会被“举报”出来。有人用“媒介生态体系”来形容传播过程中各个单元的作用,一个完整的传播应该由自然环境、社会
本文标题:论人肉搜索的传播主体参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8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