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过程
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过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支持和领导了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8年底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党的指导思想上进行拨乱反正,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的战略决策,同时对改革开放作了重大部署。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为成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提供了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随后,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就一再告诫全党: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政策和措施。在1979年3月,他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命题,强调:“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②1980年1月,他又提出,在发展经济方面,要“寻找一条合乎中国实际的,能够快一点、省一点的道路。”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口号和科学命题,并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含义作了经典性的表述。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口号和科学命题,既是总结我们党长期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基本结论,又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既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局面的逻辑起点,又是整个新时期的历史起点。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作了准确表述。报告指出:“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⑤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的精神,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十四大报告对邓小平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功绩作出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⑥在党的十五大上,由邓小平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大理论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被正式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且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报告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作了高度评价和系统总结。报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⑦“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⑧十五大还将邓小平理论写进了新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四、坚持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自信在邓小平去世以后,中国面临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历史关头。面对着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这样一个复杂局面,是退回到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老路上去;还是从“私有化”中找出路?在关键时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决顶住来自“左”的和右的压力,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作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策,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与此同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强调要全面认识公有制,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不能笼统地认为股份制是姓“公”的还是姓“私”的,作出了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战略决策等等,从而在新的思想解放中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第四次,是在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着如何抓住战略机遇期,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关头。是以僵化的态度无视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无视改革开放中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墨守陈规;还是因党和社会所发生的变化而改变党的性质和宗旨,不讲原则?在关键时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回应了各种错误观点的挑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表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与此同时,党中央一方面明确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另一方面强调要努力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从而全面贯彻党的根本宗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第五次,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我们党面临着来自国内的和国外的、自然的和经济社会的一系列风险的考验。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面对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以及实践中出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是用改革开放前的老办法还是搬用西方那一套来解决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这个关键时期,又一次出现了选择走什么路的问题。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跨入21世纪后,世界范围内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空前激烈。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后,把发展提到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的新高度,紧紧抓住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深刻分析和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应对和战胜各种突如其来的严重困难和挑战中收获启示,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互动中探索新的发展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深化和丰富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分析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借鉴国外发展经验,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这一任务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提了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作了深刻论述;并且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作了深刻论述,在理论上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怎么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关系到中国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经过60年的曲折探索,30年的奋勇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光明大道已经真实而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并没有完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应该看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因此,希望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地实现我们的目标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只要我们像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要求的那样,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锲而不舍,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为了冲破“左”的思想禁锢,打开工作局面,邓小平同志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摈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发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代强音,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根
本文标题: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16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