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论警察文化与警民关系
1论警察文化与警民关系克珠多吉摘要:警察文化是警察特有的文化体系,警察文化对警察具有许多有益的功能,当前警民关系的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地方警民关系失谐,分析其失谐的原因,主要由于警察的文明化程度偏低,警察文化发展没有得到重视,警察文化没有发挥其作用,通过建立警察俱乐部、警方网站、设立警察节、警察培训、以及一些与民同乐的文化活动等适应时代的警察文化,充分利用警察文化的各项功能改善警民关系。关键词:警察警察文化警民关系Abstract:Thepoliceculturethatisthecivilizationofthepolice,themorepoliceculturalthepolicehavethebetterrelationsbetweenthepoliceandthepeople.However,thecurrentstatusofrelationsbetweenthepoliceandthepeoplecannotbeoptimistic.Insomepartoflocal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policeandthepeopleisdiscord.Analysisofthereasonsfortheirdiscordmainlybythepolicehavelowdegreeofcivilization,policedidnotpayattentiontoculturaldevelopmentpolicedidnotplayhisroleinculture.Theserequireustograspthedevelopmenttrend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policeandthepeople,takefulladvantageofthevariousfunctionsofthepoliceculturetoimprov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policeandthepeople.Keywords:policepolicecultur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policeandthepeople2当第一个违法犯罪的事件发生之日起,就诞生了警察这项职业。警察在千百年的变革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警察文化,警察文化即警察的文明化,警察越有文化警民关系就会越好。随着社会的进步警察文化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深、内容越来越丰富。今天警察文化在建设合格警察队伍中越来越重要,警察文化与警民关系的状况息息相关。一、警察文化很多警察都不知道警察文化,老百姓就更不用说。警察在大多数老百姓的眼中是个纯靠力气吃饭的武夫形象,与文化沾不上边。其实警察有着自己的文化体系与内容,经过千百年的积累,警察文化已经具有相当完善的体系和丰富的内容。(一)警察文化警察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警察群体在警政建设和警务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共同创造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警察特色的物质成果精神财富及其警务行为方式的复合体。①警察文化说白了即警察的文明化,因为只有警察文明化了,才能做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最终达到群众满意的警察队伍,实现和谐良好的警民关系。警察文化具有较多的功能,其中对改善警民关系具有主要作用的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塑造功能、激励功能、沟通功能等。②(二)警察文化的功能警察文化功能就是指警察文化对于警察建设、文明发展和进步所起的作用、功效。警察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对于促进整个警察事业建设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警察文化影响警民关系的主要功能,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指警察文化能够对警察群一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起向导作用,影响警察的价值观,对于提高警察自身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只①张兆瑞主编:《警察文化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2年7月,第5页。②张兆瑞主编:《警察文化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2年7月,第26页。3有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良好才能获得别人的好感。2.约束功能约束功能是指警察文化对警察成员思想和行为具有规范和制约作用,从而达到警察成员达到自我心里约束和自我行为控制,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自己正义的立场。3.塑造功能塑造功能是指警察文化具有培育、提高和发展警察成员素质的功能,警察组织通过正规的警察文化教育和强化训练、以及浓烈的警察文化环境氛围熏陶,则能够加快起警察素质化的过程。警民关系的改善离不开警察自身素质的提升。4.激励功能激励功能是指警察文化具有使警察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效应。他既强调从严治警、依法治警,有倡导从优待警、以情待警。从而使警察文化对警察成员产生持久内在驱动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5.沟通功能沟通功能是指警察文化一旦形成较为稳定的模式,就不仅在本领领域内起作用,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沟通是了解彼此的第一步,了解人民群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做好警察工作,改善警民关系。二、当前的警民关系现状成因以及警民关系发展方向(一)警民关系的现状在老百姓的角度来看,警察是一股异己的势力,既有可能以超然的地位来保护自己免于他人的侵害,也有可能凭借强大的权力来侵害自己。所以,民众很容易对警察产生既怕又恨的情结,在行为上存在既想回避却又不得不求助的矛盾。受传统的“警察只与违法犯罪分子打交道,与普通群众没有关系”无关论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公安民警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与群众之间产生了一种无形的,由诸多因素组成的距离。一段时期以来,公安机关在自身建设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及近三年的“三基”建设,这些活动的开展,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对于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形象,4改善警民关系都起到了催化作用,使曾经一度被认为“人心向背”的警民关系得到了融解,人民警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逐步回升,人民群众对这支半军事化机构恢复不少信心。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警民关系的胶着状态依然存在,有些地方的警民关系不尽人意,民警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逐步增大,群众工作职能淡化,基础薄弱,部分民警特权思想依然存在,加之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期望值一直以来都是处于高位的,一但得不到满足,就产生逆反心理,对公安民警产生厌恶心态,以至对整个公安队伍产生不信任感,乃至反对抵触等。下面两个在2008年发生的案件说明警民关系还有待改善。2008年6月22日零时27分,瓮安县三种初二(六)班女生李树芬溺水身亡,公安机关经过几天的调查鉴定确认其是自杀,但死者家属对鉴定的结果有怀疑认为有奸杀的嫌疑,警方也多次调解说明。6月28日死者亲属邀约300余人打着横幅在瓮安县城游行。由于当日正是周六,街上人较多,部分群众尾随队伍前行,人越来越多。游行人员到县公安局办公楼前聚集。在少数人的煽动下,一些民众用矿泉水瓶、泥块、砖头袭击民警,并冲破民警在公安局一楼大厅组成的人墙,打砸办公设备、烧毁车辆,并围攻前来处置的公安民警和消防人员,抢夺消防龙头,剪断消防水带,消防人员被迫撤离。游行人员紧接着对瓮安县委和县政府大楼进行打、砸、抢、烧,一度冲击邻近的县看守所,整个过程持续近7小时。2007年10月杨佳因涉嫌偷盗自行车被闸北分局依法审查一事不满,于2008年7月1日上午9时40分突然持刀闯入上海闸北区一综合办公楼内,袭击正在办公的民警,共致9名民警受伤,其中5名民警送医院抢救无效而牺牲。在事件过后群众对警察的牺牲态度大多是冷漠,甚至有人称赞杨佳为“义士”为杨佳的行为拍手叫好。在上述两件事件中不难发现,群众对警察的不信任,对警察工作的不满意,甚至是对警察的深恶痛绝暴力相对。群众对警察产生了不信任感,也就没有了安全感,大多数人在不安中产生了共鸣,感觉到自己的生存权都受到威胁,就会起身为自己的生存而反抗,使警民关系陷入僵局。(二)警民关系失谐的原因1.部分民警执法不文明自身素质不高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影响了警民5关系不少民警自身素质不高,认为自己是警察就高人一等,为所欲为劳民伤财,部分民警存在“冷、硬、横、推”现象,个别民警以特殊者自居,“宽以律已、严以待人”。如:驾警车乱闯、乱鸣警笛、乱响警报,还有的民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现象,将“我为人民管治安”变成“我用治安管人民”,还有的民警对群众求助应付、推诿,以及基层民警缺乏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如方法简单,言谈粗鲁、举止不端、不排队等现象,存在严重的特权思想,很难与人民群众关系良好。有些民警还处在法盲的阶段,对新的公安工作法律法规不熟悉、不准确,影响了警察工作的效率,影响了警察的执法形象。民警在待人处事上一定礼为先,只有礼为先才能博得对方的好感,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可是有些警察缺少基本的文明礼貌,如基本的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您”等没有说的良好习惯,以至于在人民群众对警察产生反感。警察的工作就是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某些警察存在文化素质不高的缺点,存在业务能力不精,理论水平不高等,并且不注意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学习绐终处于表面,工作作风不扎实,在工作经常出现错别字、病句等,让人民群众对警察的工作结果产生一种怀疑,进一步影响警民关系。以上问题是影响警民关系的普遍因素。2.警务宣传工作缺位,增加了群众对民警的不信任感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沟通不够,相关信息发布不及时,容易引起群众误解;公安机关对自身形象塑造不够,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先进事迹没有及时通过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进行报道宣传;公安机关对一些不良新闻媒体随意炒作监管不力,只是新闻媒体为吸引眼球,追求经济利益,挖掘有关警察的丑闻,小题大做,不负责任的过度报道渲染,导致民众对警察的偏见日益加深,导致警察在人民群众心目的正面形象受到严重损害,拉大了警察与人民的距离。3.个别警察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严重恶化了警民关系少数警察政治与业务素质不过硬,缺乏职业者责任感,服务意识差,耍特权抖威风,在办案过程中滥用警械,对当事人呼来喝去,随意打骂,在审问过程中刑讯逼供致人死地。个别警察以权谋私,钱权交易,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个别警察利用执法权力,索贿受贿,甚至充当黑恶6势力的保护伞;个别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作风简单粗暴,对待群众态度冷漠、推诿刁难。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民警身上,但影响恶劣,引起群众反感,严重败坏了民警整体形象,破坏了警民关系。4.对外的文化交流较少,致使一些“仿警察”的不良行为影响了警民关系警察组织基本对外的文化交流较少,尤其是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只要看见穿制服戴大盖帽就认为是和警察相关的职业,分不清真警察假警察以及别的制服职业,这些个“仿警察”的“执法”形象不佳、吃、拿、卡、要等情况常有出现,严重影响了警察的执法权威和良好公众形象。虽然警察制式服装虽几经换装和整改,但还有大量仿警服服装使用,这就给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提供了条件招摇撞骗,恶化了警察与人面群众之间的关系。(三)警民关系的发展方向1.警民交往的成员范围更新拓宽以往警察需要面对的就是普通老百姓,但改革开放以来警民双方成员有了很大的变化,警察需要面对更多的人更复杂的身份,所以现代警察必须拥有较强的个人素质,避免在警民交往中发生矛盾和纠纷,目前的警察队伍还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给警察的群众工作带来了复杂性和艰巨性。2.警民交往的方式不断拓宽警政警民之间的交往已发展多内容、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的联系。从交往的内容上看,既有信息上的传播,又有技术上的培训协作;;既有日常生活上的互帮,又有国计民生大事上的共谋;既有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又有两个文明的共建等。从交往渠道方式上看,既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集中联系,也有以个体为主的松散联系。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影响,以往的大规模、多层次、有组织群众间的联系有减弱趋势,以个体为主的松散联系却有所增长。3.警民交往的主导地位发生了更移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这是新时期处理警政警民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因此,警察组织必须牢固树立国家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自觉服从并积极服从于社会
本文标题:论警察文化与警民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1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