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读《教育其实很简单》心得
思想引领教育——读《教育其实很简单》心得沂江乡学校杨桂平通过这段时间对赵丰平校长的《教育其实很简单》一书认真学习,深刻反思自己三十年来的从教经历和对教育的认识,触动很大,使自己对一直以来的教育理解有了质的升华,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也正是这一腔真爱、一份宽容造就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而体现到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自由呼吸的教育”我认为主要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下面我就谈谈几点读后的感受。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教育是困难的事业,复杂的工程。教育工作千头万绪,任何一个层面的改革都会有思想、观念、行动方面的重重阻碍。但正如赵丰平校长所认为的那样,只要教育是合规律的,教育就是简单的;只要教育是用心去做的,教育就是简单的;只要教育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教育就是简单的。一、提升人性,教师情怀。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是关于人为什么读书的。“爸爸,为什么要上学呢?”儿子上学不久问爸爸。爸爸说:“儿子,你知道吗?一颗小树长1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别的。如果上6六年学,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如果上9年学,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如果上12年学,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儿子:“知道了。”爸爸说:“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儿子:“丢人。”爸爸说:“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不读书或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儿子:“我明白了,我要好好读书。”这个故事,是我在看到第一章是想到的。赵校长说,现在的教育都在高喊“教育为人”,但是,他们培养出的孩子脑袋里整天思考的却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它汲取的仅仅是眼前的名利。教育必须相信人性的光辉,相信人性的光辉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得到发扬光大。没有一个社会是完美的,但我们相信一个完美的社会是可以通过教育达成的;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我们相信一个完美的人是可以通过教育养成。这是我们的信仰。二、教师技巧,爱的智慧。赵丰平校长的反思的智慧不仅是为了提高教学技能和效率,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极大地区别于传统教育中教师始终是个权威的情况,我们的教育取消了教师外在的知识上的权威,而代之以内在的灵魂上的引路人。这样,学生们对权威的“畏”,就变成了“敬爱”。有什么比做一个受学生敬爱的老师更值得追求呢!这种敬爱是教师的人性辉煌的无与伦比!荣誉越大责任越大,身为教师的我们怎能不战战兢兢地从事教育,怎能不“日三省吾身”来让自己绝不愧对教育、愧对学生!智慧是教育必须追求的价值。培养有智慧的人,需要有智慧的教育。有智慧的教育就是有“爱”的教育,教育的智慧就是爱。教育只有真正地爱学生,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的生活放在第一位,才是真正有智慧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三、充分尊重,平等对话。教育、教学活动是以善养善,以善促善的活动。有教育意义的影响必须走近学生的灵魂,倾听学生的心灵。灵魂间的对话是滋养灵魂最好的方式。这就需要学生大胆地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但是这个“说出来”却不是老师提问,学生按照老师预想的说法来回答。而是师生之间平等地对话,比如说:你有什么看法?你分析一下给我听听之类的。如赵校长书中所说,这样平等的对话带来的的师生关系的和谐;这样平等的对话改变了传统教育中教师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局面。在这样的对话中,教师充当的是一个倾听者,通过倾听学生的意愿、兴趣、爱好、选择......从他的话里行间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再据此做出有效的符合学生成长的引导。相比传统的“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老师没有之前的高高在上的感觉,给学生的是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学生因为喜欢这种感觉而转化为越来越喜欢你这个人,进而喜欢你所教的课程。这样,学生因为喜欢你这个老师、你这们课,上课的时候当然会聚精会神,竭尽所能,不然都会觉得对不起你这个老师。这又达到了赵校长所说的另外一种境界:自我管理。老师也因此从繁琐的课堂管理中解放出来,然后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更好地与学生对话。四、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教育就是把不同的孩子变得更加不同,而不是把不同的孩子变得更加相同可以说这句话是我学习“271”之后最先开始也是最认同的一句话,回顾从教三十年来,更是加深了我对这句话的高度认同。传统教育就象工厂生产产品一样要求学生一定按到教师教的来完成学习过程、完成作业、完成思考。。。。。。,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方法等按老师讲的套。要知道教育不是把松树变成柳树,也不是把柳树变成松树,更不是用松树的标准评价柳树,或用柳树的标准评价松树。教育就是营造一片大的森林,提供应该提供的生长条件,让松树长成好松树,让柳树长成好柳树。五、教育动力,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是一种教育智慧,它意味着把教育的权利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是一种教育的策略,它意味着把课堂、管理等交与学生去完成;相信学生是一种教育信仰,它意味着学生是教育的一切,是教育的动力所在。我们信任学生、放手将教育交给学生时,并不是真正的放手、不管不问,而是以密切关注的形式表达我们的教育。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可能是很不得法,也容易偏离学习,而一旦渡过这一艰难时期,就不必再担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的危险,因为他们开始学会用自己的整个身心进行学习。中要运用得法,相信学生将是最好的教育。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自己的,我们的教育很容易忽略这一点,总替学生思考、替学生谋划、替学生决定。然而,这些不应该是我们的责任,教育的责任是让学生学会独立生活。把课堂交给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它不仅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教育和社会主人翁的地位,更让这种地位经由学生的实践而成为他的生活和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六、消除歧视,不放一个。歧视不仅造成了对学生身心的伤害,也漠视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歧视就没有真正的学校教育公平。真正的学校教育公平,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发展,主所有的孩子都能够通过教育得到与其天赋相适应的发展。消除歧视的关键在于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充分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彻底改变教和学的方式与教育评价方式,不以“一刀切”的方式衡量学生发展,使学生的自由发展得到真正的解放。七、为教而考,耕种智慧。学生学校生活的根本任务是学习。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在于通过知识学习耕种智慧。考试是促进知识学习的手段而非目的。考试是选拨的公平途径。考试的本质不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而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考试,既考学品,也考人品。教育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不是考试,考试只是教育手段。为了教而考,而非为了考而教。为了教而考,各得其所;为了考而教,南辕北辙。只有在那个有限的课堂上,放手让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思考起来、参与起来,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成绩好与不好的学生都原版原貌地呈现出来,教师才知道该怎么教。学生学会学习了,也就会考试了。学生个人素质提高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对问题的理解也深刻了。从人的发展连续性上来说,基础教育极端的外部推动和内在压制压抑了学生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算他们成功地跨入高等院校的大门,放松了的学生也会迷失发展方向。缺少外部指导的学生,到了大学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是教育的悲剧。教育有自己的节奏和顺序,人的发展也有自然的秩序和步调,压制可以取得一时的成功,却以牺牲个人自由为代价。应试教育对教育和生活的过渡侵犯,被看作是教育的病症,是这个时代的教育之悲,我们祈祷它早日寿终正寝。八、学会体验,学会爱。有这样一个故事:王老师担任班主任一年了,在路上遇到了副校长。副校长问他:“班级期终考试成绩怎么样?”王老师自信地笑笑说还行,副校长刚想用赞美和激励的话来回应,却被王老师接下来的话给堵回去。“就是班里有两个调皮蛋,简直是不可救药。”副校长停顿了一下正色说道:“你忘了学校的理念了吗”转换一个后进生,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信心,和培养一个考入名校的学生一样有价值。如果你把学生当成子女,把学生当作朋友,你还会说他们不可救药吗?”王老师辩解说:“我已经很关心他们了,他们生病时,我把他们及时送到医院,还把他们接到我宿舍给他做饭吃。”副校长听了之后说:“你对这两个学生在生活上的确是关爱了,这非常值得表扬。但假如那两个不可救药的孩子是你弟弟,你会怎么对待他?还有,或许你在一时一事上把他们当弟弟了,但是你没有持之以恒地把他们当弟弟看。”副校长的一席话,让王老师陷入深思,他若有所悟地对校长说:“是的,我应该持之以恒。”一段时间过后,王老师见了副校长说,那两个孩子聪明得很,现在成了他的好朋友。体验学习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这样就无须去讨论“知”和“行”谁在前谁在后、谁为主谁为次的问题,而把知和行化为一体。因此,每一个指导学生学习的老师和每一位兴办教育的校长都应记住“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这句话,让学校和教室成为求知的殿堂。九、教为不教,自我教育。自我教育需要一种更高水平的教。能够引向自我教育的教育是一种更高境界的教育艺术,它不是把学生带领到封闭的自我内心世界,而是把学生带到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合作互惠的教育场景之中。通过群体的力量去影响个体,通过群体中不同个体的物质与智慧的互补、气质的共洽和群体场的吸引力,把每个个休包围在其中。教孩子三年要为学生一生奠基。教育不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现在,更要着重于未来。对于现在,让每一位孩子抬起头来做人,时刻生活在希望中。对于未来,要让学生事业成功、生命出彩,享受幸福人生。教是为了不教,是把人的成长由外在影响——接受教育,转向人的内在自主发展。教是要唤醒个体内在沉睡的自我意识,当教育成功地培养出来人的自主发展、自我决定能力的时候,教就不再是自我完善的必需条件了。一个有教养的心灵可以敏感地去捕获他所能接触到的外部发展资源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教育不是“我教你”,我教,你被教;我讲,你听讲;我做,你照着做。教育是创新和创意,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意义来。教育是对话,是理解,是意义的建构。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其实所能做的就是让学生获得见贤思齐的功夫。读了赵丰平校长《教育其实很简单》的著作,我想对父母说,“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我认为,好的教育首先应该让孩子有身体心灵成长的空间,与大自然亲近的时间,与社会接触的时机,应该让知识与生活、生命真正共鸣。如果学校只关心分数、成绩,而对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不闻不问,这样的学校是没有出息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是走不远的。真正的学校,一定是关注孩子心灵成长远胜过关注分数的学校。同时,我坚信,好的教育不惧怕考试。越是能够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律,越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越高,成绩就越好,这已经是被反复证明的事实。读了赵丰平校长《教育其实很简单》的著作,我想对父母说,“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我认为,好的教育首先应该让孩子有身体心灵成长的空间,与大自然亲近的时间,与社会接触的时机,应该让知识与生活、生命真正共鸣。如果学校只关心分数、成绩,而对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不闻不问,这样的学校是没有出息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是走不远的。真正的学校,一定是关注孩子心灵成长远胜过关注分数的学校。同时,我坚信,好的教育不惧怕考试。越是能够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律,越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越高,成绩就越好,这已经是被反
本文标题:读《教育其实很简单》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08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