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西方文论梳理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一)修辞批评1、希腊遗产特征:理性精神。内容:首先体现在对理性自足作用的突出;其次体现在希腊宗教的独特特征上;再次体现在希腊的社会风俗上。2、“理性”与“崇高”是这一时期古典文论的形态表现。3、智者(学派)“语言本体论”:首先是语法,语言的技艺(亚里士多德五原则p10);其次是正名,措辞的技艺。4、逻各斯:在古希腊的理智生活中重要而涵义复杂,如尺度、对应关系、公式、言词等。智者则在两个层面上使用这一概念:一是指使用语言的艺术,二是指论辩的艺术。具体而言,逻各斯包含三层意思:语言的在语法意义上的规范使用;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5、智者学派的“文学理论观”:语言的文学运用具有韵律性,给人美感;文学内容的基本特征是虚构性,使观众在心灵上受到“蒙蔽”。6、缺陷:诡辩;语言实用主义;不顾整体,专注细节;虚无主义;相对主义。(二)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文学理论1、苏柏的思想就是要和以“迷狂”的方式反映人的永恒价值的“诗”联合起来,反对智者对语言工具性的使用。苏柏文学认识的最初视域:诗(文学)的本质;诗(文学)的社会地位;诗(文学)的作用。2、诗与真:模仿论1)理念论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柏拉图理念论:“共相世界”是本原的世界,表象世界相对于“共相世界”而言是一种次级的存在的世界。P13柏拉图划分了两个世界:经验世界(无限)和理念世界(有限)。理念是原型,是正本,经验世界是摹本,它是以理念的范型铸造出来的。艺术世界又是经验世界的摹本。2)柏拉图将诗歌定义为一种“模仿”,他还区分了“模仿”和“叙述”:“模仿”是直接模仿一个人的言行,“叙述”则是诗人自己在讲话。文学是对表象世界的模仿,总是感性的,关注的只是具体的东西,所以文学与真理无缘。3、灵感说和迷狂说1)“灵感”含有“神启”“天赋”“迷狂”等含义,原词词义就是“神灵附体”的癫狂状态。“灵感”的表现是“迷狂”。、2)“灵感说”包含两个层次:①基本内涵是文艺女神附在一般诗人身上,使其创造出动人的诗歌作品。②第二层次涉及的灵魂是自觉的灵魂,且不是无节制的迷狂。4、诗剧理论与诗教理论1)这两种理论构成了柏拉图主义批判性文学理论的统一体。2)诗剧理论:诗歌包含三个要素:语言、音调、节奏。文学形式因素之外的价值因素成为判断诗歌好坏的唯一标准。柏拉图对悲剧和喜剧做出了本质的界定。P163)诗教理论:柏拉图认为文学的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容都应该是“健康的”,这样的作品才能起到好的教育作品,得体的内容在于对高贵行为的模仿。(三)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的思想是“理论主义”的,亚氏的思想是“经验主义”的。2、亚氏论证了文学艺术的独立性:①文学艺术不同于道德,它是关于实践的创作,目的在于使作品臻于完美,因此要探讨艺术的一般规律和技巧。②艺术作品依赖于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不可能千篇一律,因此要立足于对作者与其作品的特殊关系、作品对所模仿的现实的特殊关系进行研究。3、模仿论:亚氏对“模仿”的态度是肯定的,他将其视作一种人类本性固有的自然而健康的冲动。亚氏认为自然物的存在不是对理念的不完满的模仿,而是对理念的实现,因此也具有了自身的合理性。他指出“技艺模仿自然”,艺术模仿具有能动性,它对自然的模仿是一种积极的创造。他认为模仿不仅在于再现事物的原貌,而且是对事物的类的属性的反映。24、艺术、诗歌的真实性1)艺术真实是“内容的真”与“形式的美”的有机统一。2)判断艺术真实的标准:①可能性和必然性。有机统一的形式不仅是内部的联系,而且是发展的规律。②可信性。诗的真实性在于可接受性,关键在于关系上的合理化和自圆其说。情节的可能性、必然性与读者接受的可信性相统一,构成了文学“自足”的真实性,因为艺术从本质上反映了生活中具有典型的人物和事件。5、悲剧及其接受理论1)悲剧六元素:情节、性格、思想、言词、歌曲与形象。2)统一性首先是观众接受方面的,然后是文本自身的,因此悲剧优于史诗。3)亚氏不认为情感有害于人的本能,关键在于保持情感的健康和平衡。提出“净化”的概念,大致类似于“提升”和“升华”。这种“提升”和“升华”可以是通过理智对情感的净化和控制来实现。4)悲剧的情节应该通过悲剧人物“由好运转向厄运”的过程而展开。模式一般是“反转——认辨——苦难”。悲剧冲突构成的关键在于悲剧人物在伦理关系和道德品行实践中的选择“失误”。“失误”源于无知和不自制。P22亚氏论悲剧,从悲剧要素、悲剧结构开始,止于接受理论。悲剧的目的是传达一种智慧,表现一种教益,教会观众怎样认可并进而践行“节制”的生活。(四)贺拉斯与朗吉努斯1、贺拉斯与他的《诗艺》1)“得体”是他整个文学理论的一个中心概念,它是对戏剧是否表现恰当的判断标准。2)贺拉斯继承了“模仿是对现实的模拟”这一定义,他的发展之处在于,他指出另一种“模仿”,即“模仿其他作家”。3)《诗艺》特别强调诗歌的道德价值,首次提出“寓教于乐”。4)《诗艺》原创性不够,关键在于他对亚氏诗学思想的新阐释。2、朗吉努斯:修辞与崇高1)代表作《论崇高》,该论文的主旨在于宣讲崇高,强调的重点是实际的语言效果,论述了修辞格使用中的“以情为文”的原则。2)他强调“崇高是高尚灵魂的回音”,理论指向了读者阅读创造性在以文本为媒介的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性。3)他说,最理想的接收效果就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觉得“作品的思想犹如己出”。4)基本观点:作为艺术的诗,只要它指向的事物具有崇高的“超验性”和“超越性”,即使用夸张的修辞还是能让读者产生“真实”的反应。第七章现代形态文学理论前奏(一)作为描述方法的“自然主义”1、“自然主义”出现于19世纪后期,代表人物法国的左拉,他的小说《黛莱丝·拉甘》第二版的“前言”是“自然主义”文学理论诞生的标志。渊源是“现实主义”。2、19世纪30年代产生实证哲学,它强调哲学的本质在于“实证”,哲学只研究现象的确实存在,对其进行精确描述,原因、本质、规律等则不属于实证范围。法国的丹纳提出“种族、环境、时代”决定文学创作的理论。“工业革命”所构造的生活是自然主义者主要的观察对象。进化论、遗传学理论对自然主义产生很大影响。3、巴尔扎克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福楼拜(《致乔治·桑书信集》《福楼拜通信集》)追求艺术上的客观性,一要无我,二要冷漠、超然、中立。4、先驱:龚古尔兄弟,《龚古尔日记》,创作《杰米尼·拉塞朵》等小说。5、左拉:他把“真实性”作为文学创作的目的来要求,真实感就是如实地感受自然、表现自然。自然主义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把科学的方法介绍到文学中来,并把两者的结合提高到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左拉“自然主义”文学创作论的主要内容:自然主义小说是观察与分析的小说,强调自然科学方法、态度和精神,排斥想象和情感。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医学遗传学的借用。36、德国的自然主义运动:核心之一是慕尼黑,以康拉德为代表;其二是柏林,以哈尔特兄弟为代表,组织协会“突破”,主张彻底的自然主义观点。“突破”的成员霍尔茨和史拉夫提出自然主义的“摹写”理论,把自然主义的方法发展到了极端,因而被称为“彻底的自然主义”,创造了“分秒不漏的描写”和“照相录音手法”的表现方式。(二)唯美主义的艺术主张1、唯美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上半叶,法国是唯美主义思潮的发祥地和主要活动中心,它是对现实主义理论的反动。1818年,法国哲学家库切将当时流行于文艺界的种种概念提炼为“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口号,这标志着唯美主义运动的开始。法国的戈蒂埃1835年出版小说《莫班小姐》,在“序”中,他阐释了“艺术至上”“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文学思想,被视为唯美主义文学理论的宣言书。戈蒂埃把形式主义发展到极端,要求文学避免抒发情感,主张诗歌不关心社会内容。代表人物:美国的爱伦·坡,法国的波德莱尔,英国的王尔德。90年代,唯美主义文学理论在英国达到高潮,在世纪交替之年销声匿迹,20世纪初传到日本、中国。2、理论之源:叔本华和康德。康德确立了审美不涉及对象的存在,只涉及对象的形式,因而不涉及利害的命题(无功利的美)。唯美主义者误读康德,建立了艺术是纯粹美、艺术在于形式的唯美主义理论。叔本华强调直觉而贬低理性、他的悲观主义气息及“超然于对象”“超然于意志”的观念影响了唯美主义。3、英国学院型理论家:佩特,名著《文艺复兴》,享乐的唯美主义。他认为艺术的目的、功用仅仅是为了丰富刹那间的美感,有理论自觉性。他认为,感性永远是文艺批评最重要的东西。4、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被认为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序言”被认为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的宣言。“纯艺术”观念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理论的基本信条,主张艺术的本身就是目的。他主张艺术至上,生活应该模仿艺术,形式就是一切。5、理论方位:靠主观来回避现实,以便集中精力在艺术形式上展示美的存在。和消极浪漫主义是近亲,“颓废主义”是这一时期文学理论发展特点的概括。唯美主义是通向现代主义的桥梁。(三)具有通感色彩的象征主义1、理论上的象征主义以1890年为起点,是划分西方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界线。它是对自然主义理论的反拨。它强调隐匿在自然世界之后的“超验”的理念世界,要求凭个人的想象来创造超自然的世界。被称为“前现代主义”。“象征”一词是形象大于字面的意义,要求体现本体的实质。1886年希腊诗人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正式提出这一概念。爱伦·坡是思想先驱,波德莱尔是这一流派的先驱和鼻祖。前期象征主义:法国的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1898年马拉美逝世,前期象征主义结束。20世纪初再度崛起,代表人物:英国的叶芝,法国的瓦莱里。2、波德莱尔:十四行诗《感应》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宪章”。理论核心是“通感”,提出“以丑为美”原则。3、魏尔兰:展示象征主义理论强调“音乐性”的一方面,象征主义强调音乐的暗示性,它需要用音乐的“不确定性”作为表现的手段。他还强调诗的“色调”。兰波:为象征主义理论带来超现实主义的因素,他要求用直觉和想象来创造事物之外的真实。他认为诗人应该运用各种官能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为象征主义带来梦幻性、神秘性和晦涩性。马拉美:“象征主义的象征”,他认为私人应该是世界的解释者,注重“暗示”和诗歌形式的重要性。4、20世纪初,“后期象征主义”,更注重重大的社会题材,更能表现现代意识,技巧上也更具有试验性。代表者法国的瓦莱里,他确定音乐性为他的诗歌理论核心,他强调人的独特性的重要,力图重建个体的精神史。叶芝力图在象征主义中去统一理性和感性,提出较为系统的象征主义理论。“后期象征主义”关注和追求理性,开启了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大门。(四)现代主义的出现1、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思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开端,1910至1930年间是高峰期,下线大概是50和60年代。它以“前锋”“前卫”的姿态登上理论的历史舞台,是和传统观念的剧烈的脱节。“现代”首先意味着灾难和破坏,它是人类文学思想和精深发展的一种剧烈的偏移和脱轨。它全方位地颠覆了传统文学观念的基础,是对整个传统文论和文化的反抗和质疑。现代主义包括象征主义、意象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它们在认为世界是“非理4性”这一点上统一了起来。尼采(“权力意志”“超人”哲学、“上帝死了”)、柏格森(对“直觉”的思考)、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是奠基人。现代主义具有多民族性,它把城市选为它的自然发源地。现代主义作品强烈地倾向于浓缩城市经验,倾向于多元化和超现实化,把现代城市作为个人意识表现的舞台,将城市看做一个全新的生活系统,并靠城市来反抗传统文化、道德、阶级背景等。总体上它,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2、“后期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开始,也是现代主义和以前思潮的联系所在。“未来主义”产生于意大利,扩展到俄国、法国等国,马里内蒂是创始人。“未来主义”本着“反学院、反文化、反逻辑”的观念,否定过去的文化,反对病态的、纤弱的、矫情的唯美主义倾向。表现主义文学在德国和奥地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它反对社会对人的个性的压抑和对人的“异化”,热衷追求普遍的人性。它以意大利的克罗齐(艺术即直觉)和英国的柯
本文标题:西方文论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72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