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观光车安全行车常识安全制度1、认真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自觉谨慎驾驶,做到依法行驶、文明行驶、安全行驶。2、自觉服从车队的统一调度和管理,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教育及有关活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3、自觉爱护养护车辆,认真做好“三检”(出车前、出车中、出车后车辆检查),确保“四良”(制动、转向、灯光、信号良好),“两洁”(车容整洁、车内整洁)。4、严格遵守安全驾驶操作规程,随带驾驶证及相关有效证件。驾车时不准闲谈、吸烟、吃零食,不准穿拖鞋驾驶车辆,严禁酒后驾车。5、驾车时自觉做到礼让三先。6、禁止将车辆交给外单位驾驶员驾驶,严禁将车辆交给非驾驶人员驾驶。7、按规定对车辆进行年检年审及相关安全检查。8、加强对灭火器具的保护管理,确保其性能良好,并做到器随车走。9、禁载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10、建立健全行车安全管理基础台账,不得漏记、误记,保证安全管理的严肃性和完整性。安全行车标准(“六无”)(一)车况完好,无磕碰挂擦和丢损;(二)遵纪守法,无违章纪录和违法违纪现象;(三)服从调度,无误时误事现象;(四)文明服务,无用车投诉;(五)服从管理,无私自出车或擅自改变行车路线;(六)安全服务,无大小责任事故。极端恶劣气候情况下行车注意事项一、夏季行车注意事项夏季要经常对车辆技术状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车辆安全部位,严禁驾驶病车上路行驶。驾驶人在夏季行车前,必须保障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精力充沛,严禁疲劳驾驶车辆。炎热天气行车要控制车速,避免过长时间高速行车,以免造成发动机或轮胎温度过高。行车中应密切注视非机动车和行人动态,要提防非机动车和行人为避凉而突然横穿道路,奔向道路荫凉一侧。1、避免发动机温度过高夏季炎热天气驾驶车辆行车中,应随时注意水温表的变化,一般不得超过95℃,尤其是车辆载重或在山区道路行车时,更要注意防止发动机过热。如果温度过高,要及时选择阴凉处停车降温,可掀起发动机盖罩通风散热;待温度降低后,检查发动机冷却系是否缺水及产生高温的原因。冷却液因发动机过热或缺水沸腾时,不要马上关闭发动机,应停车使发动机怠速运转,待温度降低后,关闭发动机,再用棉纱或手套垫着打开散热器盖,防止冷却水沸腾烫伤驾驶人的手和脸。2、注意观察轮胎温度夏季行车不宜时间过长,应每隔2个小时或行驶一段路程后,进行适当停车休息的同时检查轮胎温度;当发现轮胎因过热而气压上升时,应设法将车停到阴凉处或树荫下,让轮胎自然降温、降压,不可用放气或泼冷水方法来降低轮胎气压和温度。另外,夏季行车应尽量避免紧急制动,严禁车辆超载超限。3、避免疲劳驾驶在夏季炎热天气或温度过热的环境下驾驶车辆,温度高、空气流通差,驾驶人很容易疲劳;往往会感到精神疲倦,视线逐渐变得模糊、思维变得迟钝,尤其是午后或午夜行车极易瞌睡,甚至会出现驾驶人瞬间失去记忆的现象,勉强驾驶会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夏季炎热天气行车,出现疲劳时应及时停车休息,不得勉强驾驶车辆。4、夏季酒后驾驶危害更大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温度相对较高,驾驶人饮酒之后,被吸收入血液中的酒精到达全身各部位的速度加快,受影响最大的是大脑。由于酒精对人的大脑起麻痹作用,从而影响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导致驾驶人员酒后思想不集中,对外界事故的感知力、判断力及综合分析能力下降,眼睛的视野范围缩小,反应迟钝,动作笨拙,操纵动作的准确性差,因而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制动及操纵回避动作均欠准。严重时会使人高度兴奋,情绪失控,在驾车中出现超速行驶、强行超车、抢信号、闯红灯等违章行为,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甚至还会发生肇事逃逸。5、拒绝超速行驶夏季炎热天气行车,路面温度较高,渣油路面会出现泛油、溶化现象,车辆行驶阻力因而增加。车辆载重后超速行驶,轮胎和路面的急剧摩擦,会导致轮胎温度不断增高而引发爆胎事故,遇雨后极易发生侧滑。另外,由于超速行驶,会增加驾驶人的心理压力,而且速度越高,心理负担越重,越容易出现急躁情绪,甚至汗流浃背,操作错误,导致交通事故。6、夜间行车需更谨慎夏季夜间行车前,应检查所有的车灯和镜面,确保车灯正常和镜面整洁;夜间行车,车速超过30km/h使用远光灯;车速在30km/h以内,可使用近光灯。夜间会车应在较远处配合对方车辆变换远、近光灯观察前方情况;当距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时,及时改用近光灯;不要直视迎面来车的发出的强光。通过村镇或桥梁时,要减速慢行,注意道路或桥两侧散步、乘凉的人群,随时做好应急准备。二、暴雨情况下行车安全进入汛期,暴雨天气易引发交通事故,暴雨天行车有十项注意:1、风雨过大要停车。风雨过大,最好是靠边停车,待暴雨过后继续前行。但不要停在树下及广告牌等物体下面。2、及时打开雨刷器。根据雨量及时调整适当的雨刷速度,利于驾驶员判断路况。3、打开近光灯和雾灯。暴雨滂沱时,天气阴沉,应及时打开近光灯和雾灯。4、适时除雾气。暴雨时,车外空气温度比车内低,会使车玻璃上凝结一层雾气,要适时除去雾气。5、尽量保持直线行驶。暴雨时路面会积水,容易出现刹车距离变长,还会产生侧滑。要双手平衡把握方向盘,直线行驶。6、遵循“后同前不同”原则。万一发生侧滑,驾驶员要保持镇静,后轮侧滑,就要将方向朝侧滑的相同方向纠正;前轮侧滑则将方向朝侧滑的相反方向纠正。7、轮胎处于最佳状态。不宜使用磨损太过的轮胎。8、缓踩刹车。雨天路滑,急刹容易导致轮胎抱死,要缓踩刹车,尽量绕开积水路段。9、低速慢行。雨天开车尽量使用低速挡,景区内时速不超25公里。10、一气呵成过积水。如水深只淹没小半个轮胎,就是用一挡稳住油门,低速直行,入积水时要慢,一气通过,切不可中途停车、换挡或急拨方向。行车紧急情况处置1、爆胎应急处置行驶中,突然爆胎是安全行车的一大隐患,驾驶人遇到突然爆胎时,双手应紧握转向盘,松抬加速踏板,极力控制车辆直线行驶,若已有转向,也不要过度校正;应在控制住方向的情况下,轻踏制动踏板(禁止紧急制动),使车辆缓慢减速,待车速降至适当时候,平稳地将车停住,尽量将车逐渐停靠于路边为妥。发生爆胎时,千万不得在慌乱中向相反方向急转转向盘或急踏制动踏板,尽量采用“抢档”的方法,利用发动机钳制作用(俗称为发动机制动)使车辆减速;尚未控制住车速前,不要冒险使用行车制动器停车,以避免车辆横甩发生更大的险情。2、制动失效应急处置行车中,往往因出现制动管路气阻、破裂或制动液、压力不足等原因,突然出现制动失灵、失效现象,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驾驶人发现车辆突然制动失灵、失效时,要沉着冷静,握稳转向盘,立即松抬加速踏板,实施发动机牵阻制动,尽可能利用转向避让障碍物;同时利用驻车制动器或“抢档”等方法,设法减速停车;若是液压制动车辆,可连续多次踏制动踏板,以期制动力的积聚而产生制动效果。使用驻车制动器不可将操纵杆一次拉紧,一次拉紧容易将驻车制动盘“抱死”,损坏传动机件,丧失制动力。3、转向失灵应急处置转向突然失去控制时,驾驶人切不可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判明险情程度,采取应急措施,避免险情加剧。若车辆和前方道路情况允许保持直线行驶时,不可使用紧急制动,应立即松抬加速踏板,抢档减速,均匀而用力拉紧驻车制动器进行辅助;当车速明显减弱时,轻踏制动踏板,缓慢平稳地停车。当车辆已偏离直线行驶方向,事故已经不可避免时,应果断地连续踏制动踏板,使车辆尽快减速停车,尽量缩短停车距离,减轻撞击力度。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可对道路上其他通行的车辆及行人发出示警信号,如打开危险报警灯、开大灯、鸣喇叭或打手势等。4、山区道路安全行车要点在山区道路行车要严格控制车速,尤其在弯道和下陡坡路段应减速行驶,充分使用发动机的制动作用控制车速,严禁空档滑行和紧急制动。下坡途中随时注意制动器的工作效能,液压制动的车辆要防止“气阻”;感到踏板“软弱”或异常时,应及时停车检查。5、驾驶员的饮食和休息驾驶人应保持健康的起居,注意饮食平衡;不可暴饮、暴食,注意食物的种类合理搭配,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工作之余可选择不同的方法锻炼身体,以增强身体健康;驾驶车辆,要切实注意劳逸结合,尽量保持每天8小时的休息时间,每天的行车时间不要过长。有效的控制情绪、情感,保持心情舒畅,精力集中,观察分析情况要灵敏果断、有预见性,做到安全愉快的驾驶。驾驶车辆感到疲劳时,应选择在安全地方停车。6、保护乘车人安全客运车驾驶人在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车厢内清洁、卫生、空气清新,保证车上消防等各项设备、设施齐备有效,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行车前协助调度员组织旅客上车,维护好乘车秩序,提醒乘客遵守有关规定,不要将手和头部伸出车外。待旅客上车坐稳后,认真观察两侧和前后方的情况,缓慢起步。行车中,密切关注前方尽可能远的交通状况,适时调整行驶路线和速度,提前发现各种不安全因素,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的交通动态,避免制动过急或急加速,确保车辆平稳行驶。行车过程中发生侵害游客人身、财产安全的治安违法行为时,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配合公安机关及时终止治安违法行为。车辆抛锚或发生交通事故时,应该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保护现场,尽快让乘客下车,站在距离来往车辆较远的一边,并将车辆尽可能移至道路或远离道路的右边允许停车的合适位置。在事故发生现场,严禁让乘客或其他人员留在车内或站在车子四周,更不能在事故现场随意走动,防止同一地点发生二次事故;并迅速报警和通知有关部门、救护伤员、收集所需的资料和报告事故。7、避免占道行驶驾驶车辆长时间压线或占用其他车道行驶,会严重扰乱有序的交通流,车辆制动频繁,直接影响道路畅通。行驶中侵占对方车辆行驶路线,使会车横向距离变小,容易发生刮碰事故。在单向行车道长时间压线或占道行驶,会阻碍同方向车辆正常行驶,使后方车辆无法正常超越,造成道路拥堵。烈日下交通堵塞会更多地影响驾驶人的情绪,增大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8.转弯注意内轮差转弯注意内轮差,避免刮蹭人和车。客车转弯时,后轮并不是沿着前轮的轨迹行驶。前内轮转弯半径与后内轮转弯半径之间形成的偏差就叫内轮差。车身越长,内轮差就越大。车辆转弯时,如果只注意前轮通过,而忽视给后轮留有足够的余量,就可能造成后内轮驶出路面或刮蹭行人和车辆。
本文标题:观光车安全行车常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8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