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资阳市高中2012级高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第1页(共4页)资阳市高中2012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4页,共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报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蜀锦的一组史料。《丹阳记》曰:“江东(吴国)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资于蜀,而吴亦资西道。”《益州记》:“锦城在益州南筰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宫也,其处号锦里。”《诸葛亮集》:“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丝织品收入是蜀国财政重要组成部分B.蜀国织锦业属官营手工业的范畴C.蜀地丝织技艺在三国中居领先地位D.蜀锦质优价廉,其时已销海内外2.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也希得荐举。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职。材料可佐证在唐代A.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B.科举中贪腐现象严重C.科举重经世策论之才D.门第观念依然较浓厚3.赵轶峰认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下列观点与材料信息相符的是①民本和保留君主制未脱“儒家思想理路”②开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制度化蓝图”③君臣平等有“新见”④作者对黄宗羲的评价体现了现代化史观A.①③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4.读表1,据此能够得出的认识是表1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翻译著作情况(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时间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其它译著来源1850—189940%30%10%8%12%英美占85%1902—190410.5%21%24%25.5%19%日本占62%①中国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复兴②中国人的关注点有所转向③日本超越英美成为世界强国④中国学习的主要对象发生变化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5.民国十三年八月,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表明孙中山先生A.认为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目标一致,过程迥异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第2页(共4页)图1图2民间资源保护队的工作队伍B.认为土地国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途径C.尝试寻找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D.接受俄国式发展道路,确立三大政策6.图1是廖冰兄1937年所作漫画。该漫画的主要意图是A.呼吁各阶级阶层团结抗战B.强调提高武器装备水平的重要性C.提升民众的抗日信心D.揭露日本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事实7.恩格斯:“在法国,1685年加尔文教的少数派曾遭到镇压,被迫皈依天主教或者被驱逐出境。但是这有什么用处呢?那时自由思想家皮埃尔·培尔已经在忙于从事活动,而1694年伏尔泰也诞生了。路易十四的暴力措施只是使法国的资产阶级更便于以唯一同已经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相适应的、非宗教的、纯粹政治的形式进行自己的革命。”恩格斯意在强调A.启蒙思想的出现具有必然性B.加尔文教主张过于激进易遭镇压C.路易十四的统治阻碍社会进步D.走向近代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8.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对官员财产申报进行立法的国家,1883年,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英国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得益于A.《权利法案》颁布实施B.责任内阁制的完善和议会改革C.工农阶级的武装斗争D.权力制约与平衡思想的影响9.有一类文学艺术作品,“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下列作品属于这类风格的是A.《红与黑》B.《巴黎圣母院》C.《蓝色多瑙河》D.《格尔尼卡》10.1888年,日本著名思想家陆羯南在《日本》报发刊词中声明:《日本》虽以恢复发扬国民精神为己任,但也不可不知西方文明之美善。……不过在日本采用时,不可因其虚名而滥用之,唯用其实以资日本的利益与幸福……在人类的博爱中恢复发扬国民精神。作者弘扬“国民精神”A.是因为认识到西方文明的严重弊端B.是“中体西用”思想的再现C.其作用与《教育敕语》殊途同归D.实质是以封建文化反对近代化11.图2所示为罗斯福“新政”措施之一。读图,从中可以体味出①浓浓的人文关怀②救济与发展相结合③临时救济与长远制度保障相结合④经济治理模式变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2002—2003年,参与全球协定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参与率超过60%以上的国家有33个,情况见表2(据《各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比较》),据此判断不准确的是表2【国家(参与率%,位次)】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法国(80.6,1)英国(77.61,2)德国、西班牙(76.12,3)意大利(74.63,4)比利时、荷兰(73.13,5)芬兰、希腊(70.15,6)挪威、瑞士(68.66,7)葡萄牙(67.16,8)丹麦、俄罗斯、瑞典(65.67,9)奥地利(64.18,10)波兰、土耳其(62.69,11)匈牙利、罗马尼亚(61.19,12)日本(73.13,5)印度(67.16,8)韩国(62.69,11)中国(61.19,12)印度尼西亚(61.19,12)巴基斯坦(61.19,12)美国(67.16,8)巴西(65.67,9)加拿大(65.67,9)埃及(64.18,10)摩洛哥(61.19,12)南非(61.19,12)澳大利亚(64.18,10)共20国共6国共3国共3国共1国A.欧洲在多极格局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B.参与率较高国家洲际分布不平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第3页(共4页)C.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国参与积极性更高D.一些欠发达国家也较为活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第4页(共4页)第Ⅱ卷(共52分)注意事项:1.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直接答在此试题卷上.2.试卷中横线及方框处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的内容或问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熙宁五年(1072)市易法正式颁行。“置市易务,……其诸司科配,州县官私烦扰,民被其害,悉罢之,并于市易计置。……其三司诸司库务年计物,若比在外科买省官私烦费,即亦一就收买。”“市易之法成,则货赂通而国用饶矣。”市易官吏“诱陷无赖子弟以隳(huī毁坏)产者有之,予民者高其物估,以巧取息者有之。”“遣吏坐列贩卖,与细民争利,下至菜果油面,使道路怨嗟,商旅不行,酒税亏损。”——据《宋会要辑稿》、《历代名臣奏议》等(1)据材料一概括市易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法施行带来的影响。(6分)材料二在1830年,中国产品占世界产量的份额(%)为29.8,而此时的英国为9.5,美国为2.4;到1860年,英国为19.9,中国为19.7,美国为7.2;到了1900年,这一数据变为美国占23.6,英国占18.5,中国占6.2。——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2)将材料二的文字信息整理成直观的图示(或表格),并拟定一个标题。(3分)概括分析影响这些信息的主要因素。(6分)材料三中苏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956年4月毛泽东说: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在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1954年6月,废除自留地的义务交售制,1958年6月,取消副业、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采购制。1952年—1964年间,国家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1955年以前,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80项,详尽规定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播种时间、技术措施、收割期限、产量等等,1955年起,国家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但是,这项决定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国家仍不时干预农庄的生产安排。1954—1960年间,全国的粮产量增长了50%以上,到60年代初,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据凤凰网《赫鲁晓夫改革:光荣与混乱并行》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第5页(共4页)(3)指出材料三中“第二次结合”的含义,(2分)并列举符合该“结合”的政治史实(限于1956年)。(3分)(4)据材料三,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对赫鲁晓夫改革进行解读。(6分)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第6页(共4页)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注:不会去享受);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董仲舒《春秋繁露》(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董仲舒思想的共同点。(4分)指出董仲舒重教化的目的。(2分)材料二“欧洲现代经济”是以资本为基础的社会。这个“资本”,在工业化过程中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张。在这一扩张过程中,“恶”作为资本的本性得到了露骨的体现。资本的“恶”性是它全部能动性的基础。但恰恰正是资本的这个“恶”,使人类跨进了一个新时代:它把劳动力变成商品,把货币变成资本,把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变得比奴隶制和农奴制“先进”,使之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还有利于为未来更高级的新的社会形态创造要素。——裘元伦《欧洲工业化时期劳资关系》(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作者关于“资本”的观点。(10分)材料三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郑永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理论形态的历史演进》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3)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义利观的差异,(4分)结合时代背景简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材料四我们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好兄弟。“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你对义、利的认识。(2分)文科综合•历史答案第1页(共1页)资阳市高中2012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选择题:(共48分)1—5DDABC6—10CDBAC11—12CA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6分)(1)特点: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调控市场稳定物价。(2分)影响: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缓解财政危机;对稳定物价,规范商业有一定作用;市易官吏滥用权利趁机敛财;政府与民争利影响私营商业发展和人民生活。(4分)(2)图表:(图、表任一均可,2分)1830年1860年1900年英国9.519.918.5美国2.47.223.6中国29.819.76.2标题:英美中三国产品占世界产量份额(%)的变化(1830—1900年)(可以不要时间)(1分)主要因素:①政治:英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对外掠夺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而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阻碍了经济发展。②经
本文标题:资阳市高中2012级高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01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