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考点20选修51.(2014·海南地理·T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初春气温迅速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等。下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500~1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000米,1月平均气温约4℃,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米。山地1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判断出公路西半段的地形特点。(2)结合材料了解泥流的形成条件。【解析】结合图中等高线可以判断出公路西半段的北侧等高线密集,山高坡陡。结合文字材料可知,公路西半段北侧地区土层深厚,由于该地降水多,植被保护好,土壤中水分含量大;由于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于0℃,到春季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水形成泥流。答案:(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冬季气温低于0℃,土层冻结,有积雪;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T43·10分)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2-【解析】地震后岩石破碎,岩石松动、破裂,故可能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通过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该地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坡陡,并且从材料中可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故强降雨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T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图中5~8月,灾害发生的次数明显较其他月份多。(2)6、7月份明显的差异在于降水量的不同。【解析】由图中可看出:各月均有地质灾害的发生,但季节分布不均,其中5~8月较集中,6月次数最多。福建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在6月降水多,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7月雨带北移,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相应减少。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4.(2014·山东文综·T44·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6分)(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4分)【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由图概括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2)冰雹成灾次数既与致灾因子有关,又与承灾体有关。【解析】第(1)题,灾害的分布特征先描述总体状况,再突出集中分布区、极值区。由图可知,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年内分布不均,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在5~9月雹灾较多,8月最多。第(2)题,由材料可知,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说明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3-趋势不是由致灾因子——冰雹天气造成的;由材料可知,三江源地区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而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因此,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与承灾体——种植业有关。答案:(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误区警示】解答此题易出现的失误:(1)对图中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的叙述不完整,忽视了整体分布,只对各月进行简述;(2)找不出雹灾过程中的致灾因子、承灾体,只从人为方面分析。5.(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9分)(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据图判断出湖泊水位和河流水位在不同时段的高低特点。(2)熟悉涝灾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解析】第(1)题,对比图中两水位曲线可以看出,河流水位在6月~9月高于湖泊水位,易发生涝灾。其形成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势、水位高低等方面分析。第(2)题,对于滨湖农业区的涝灾的防治措施可从工程性措施(完善排涝系统、种植耐涝植物、调整耕作制度等)和非工程性措施(加强监测预报、开展防灾教育等)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考点20选修5(2013·重庆文综•T1~3•12分)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1~3题。-4-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3.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C.春、夏汛明显D.冰川补给为主【解题指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给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解析】1选B,2选B,3选C。根据甲、乙两地的经纬度,可以确定两地均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其中甲地位于小兴安岭,乙地位于三江平原。第1题,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的东南季风受到小兴安岭的阻挡,暖湿气流被抬升,易形成降水。第2题,乙地位于三江平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对春季农作物的生长不利。第3题,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该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量小,故河流的含沙量较低错误B项该地区的流域面积广大,所以干流的流程较长错误C项该地区冬季降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夏汛正确D项补给类型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夏季降水为主错误(2013·四川文综•T1~2•8分)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回答4、5题。-5-4.图中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A.陕、桂、湘B.滇、黔、蜀C.滇、黔、湘D.陕、蜀、桂5.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A.滑坡B.沙尘暴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1)了解我国各省(区)的相对位置和简称。(2)了解我国干旱严重地区发生的时间,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原因和表现。【解析】4选B,5选C。第4题,从图中可知,干旱严重的地方主要在西南地区的云南省、贵州省和四川省,其简称分别是滇(云)、黔(贵)、蜀(川)。第5题,西南地区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干旱容易导致森林火灾。暴雨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沙尘暴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主要由不合理的灌溉引起。6.(2013·福建文综•T40B•15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6-(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1)熟悉冷冻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措施。(2)从图中获取P区域的地形与地势特点。【解析】第(1)题,冷冻灾害对农业和农业设施都会造成危害;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主要与地形、地势有关。第(2)题,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从加强监测、预报与管理,提前做好防范,调整农作物品种等方面进行考虑。答案:(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7.(2013·山东文综·T33·10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结合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对比分析甲、乙两地地形、降水等因素。(2)结合丙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特点,说明泥石流的危害。【解析】第(1)题,泥石流是山区沟谷发生的含有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发生需要松散的地质条件、坡度较大的沟谷和大量快速汇聚的地表径流。分析图中甲、乙两地的等高线可知,甲处于坡度较大的河谷,是山地东侧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甲地泥石流发生概率较乙地高。第(2)题,丙地处河谷地带,泥石流发生会阻塞河道,同时有铁路经过,泥石流会冲毁路基,影响交通等。答案:(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8.(2013·浙江自选模块•T12•10分)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3)题。-7-(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2)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当你遭遇泥石流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解题指南】从图中提取该地区地形与地质条件的信息并联系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御措施是答题的关键。【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多断层发育且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第(2)题,暴雨可引发山区的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引发平原地区的洪涝等灾害,若发生泥石流灾害可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第(3)题,滑坡的防灾措施可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措施。答案:(1)断层坡度(2)崩塌洪灾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3)在易发地点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9.(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T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013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解题指南】突破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试题资料的关键词,读懂试题的背景设定:(1)农作物的播种、收获时间相对固定——如违反则减产减质。(2)2013年的低温影响了播种时间,使得作物的生长期变短——因收获时间固定。【解析】从题干资料知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2013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则表明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东北地区纬度高,积温低,农作物生长期短,错过最佳播种期,直接导致农作物生长期变短,致使农作物减产且品质下降。答案: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
本文标题:自然灾害高考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17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