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苏北城乡一体化进程研究及质量评析
苏北城乡一体化进程研究及质量评析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苏北地处黄海之滨,海岸线744公里,属以上海为主要带动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处在南下北上、东出西进重要位置,是全国沿海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目前的江苏省行政区域划分标准,苏北由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五市,39县(市、区)组成。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开发以及沿江开发成为国家战略之后,长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崛起,其对江苏省中南部广大腹地地区产生了深刻的辐射和溢出。由此历史原因出发,江苏省的省情是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呈由南及北梯度递减的明显特征。城乡一体化是指人口、知识、技术、资本、商品、服务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相互融合,互为依托,互为市场,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也是城乡间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和谐状态标志。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是较为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废除城乡二元制度,达到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协调统筹的过程。城乡一体化萌芽最早产生于19世纪,改革开放后,由历史原因形成的城乡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1.2国内有关学者研究进展费孝通强调,在农村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以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而在区域之间,再根据资源优势,形成相互补充的协作体系。王仲明、袁媛则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城乡经济互动的网络结构理论。冯雷进一步探讨了实现城乡网络一体化的路径。秦庆武在此基础上指出,为了实现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必须在城乡生产力布局、城乡劳动力市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统一考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杜志雄、张兴华强调指出,城乡一体化的基础首先是城乡产业布局的一体化,其次是农民的市民化,而城乡制度一体化是城乡产业一体化和城乡居民一体化的制度保障。曾万明指出,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乡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机制和政策的调整创新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建立融合协调的现代城乡经济社会结构。1.3国外有关研究进展历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城乡一体化也进行了很多研究。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用城乡一体化的新社会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形态”的田园城市理论。加拿大学者麦基基于对亚洲国家的大量研究,提出了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协调和整体均衡发展理论杨荣南认为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外资投入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动力。刘易斯认为,二元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现代部门转移,他主张建立城市中心,形成更大的区域统一体,重建城乡之间的平衡,使全部居民都享受城市生活的益处。费景汉和拉尼斯沿着刘易斯模型的思路,考察了一些经济体的发展历程,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三阶段模型,并指出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条件。第二章.研究方法2.1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在城乡一体化的研究方法上,这些年国内外关于相关模式及评价体系的研究由定性为主逐步向以定量指标为主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转变,但是在城乡一体化实践现状评价方面,定量化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指标的选取应满足以下原则:(1)科学性,要能够准确的反映目标与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对城乡一体化做出科学的解释,否则指标的设定将会不具任何意义。(2)可操作性,指标各项数据要可靠,可便捷获取,数据要准确,不可含糊其辞。(3)全面性,区域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包括经、环境、人文等多方面要素的有机整体,研究城乡一体化进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指标的内容要全面,层次要清晰。(4)动态性,随着城乡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体现城乡社会经济差异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指标要立足于关键指标的选取,针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不断加以修正。设置的指标不但要准确地反映城乡社会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更要对未来的区域发展有一个展望和指导作用,从而使指标具有描述发展过程的动态性。2.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区域城乡一体化研究涉及经济、环境、生活等多方面因素,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因此选择具有说服力的反映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的典型指标变量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恩格尔系数三个主要指标来研究苏北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论文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定义,相关理论及进展,核心项目及本质特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任务和设计原则构建,并且结合苏北地区的实际状况以及数据选取的权威性、科学性、可靠性和获取的难易程度,并以自己的研究视角和重点选择和确定了指标体系。苏北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单位20092012城乡一体化质量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万人1351.321629.37城镇人口比重%44.8154.70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68.4365.29产业发展人均GDP元2383540914人均工业产值元34551.2180739.42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85.2087.31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元4496.226582.15公共服务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12.2515.83每百人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7.5210.51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册/百人68740115130万人拥有国际互联网用户张8.0611.8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户213.81330.221.公共服务评价指标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主要内容涉及范围较广,概括说可以包括两大主要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公共服务上逐步实现一体化供给。而公共服务的提供主要依靠财政的支持,因此,另一方面则是公共财政的城乡均等化,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的任务,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1)农村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农业投入不足,就不能有效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社会,造成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2)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是政府转型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最重要的内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财政主要是用于经济建设,经济建设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比较大,从而使得用于公共服务的支出份额少,居民要用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支付教育、医疗、养老等费用,导致居民不得不多储蓄、少消费。增加公共服务的支出能够有效的,直接的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3)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每万人拥有学校个数、每万人拥有教师个数。这几个指标分别反映了在科教文卫这几个方面的情况,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表现。(4)有线电视入户率。这一指标是公共服务的信息服务水平。(5)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户比重。该指标反映了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6)自然村公路通达率。农村公路不仅具有“即时效应”,更具有“乘数效应”:农村公路的发达可以刺激农村经济的活力。该指标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行衡量与评价。(7)有垃圾处理站的镇乡比例。反映了在环境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行衡量与评价。2.产业发展评价指标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要求在城乡之间实现三次产业的广泛融合互动、协调快速发展。(1)非农产业占GDP比重。该指标用于反映地区产业结构。(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产值。该指标可以对企业的效益进行衡量与评价。(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占从业人员比重。(4)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目前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在40%左右,第二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不低于35%,而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多数低于25%。目前,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国家,其非农就业比重为60%左右。(5)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该指标是对国情国力进行研究的一项关键指标,因为他可以用来说明在一段时期内有关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状况,间接反映出社会产业的发展活力。(6)乡村从业人员农林牧业人员比重。用于反映农村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第三章.实证分析3.1苏北城乡社会发展差距现状苏北地处黄海之滨,海岸线744公里,属以上海为主要带动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处在南下北上、东出西进重要位置,是全国沿海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目前的江苏省行政区域划分标准,苏北由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五市,39县(市、区)组成。2013年,五个地区共有常住人口2988.万人,占江苏省的37.6%,其中,城镇人口1665万人,农村人口1323万人,城镇化率55.7%。苏北地区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徒弟面积达到5.43万平方公里,占江苏省的53%,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都高于苏南地区。表3-12013年苏北行政区划及人口情况省辖市市辖区下辖县县级市城镇化率徐州市云龙、铜山、鼓楼、贾汪、泉山睢宁、沛县、丰县邳州市、新沂市58.1连云港市新浦区、连云区、海州区赣榆县、灌云县、灌南县、东海县55.7淮安市清河区、青浦区、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55.1盐城市亭湖区、盐都区建湖县、射阳县、滨海县、响水县、阜宁县57.2宿迁市宿城区、宿豫区沭阳县、泗洪县、泗阳县52.4十一五期间,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发展提速,针对苏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现实,苏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正在得到显著改善,农村对各类要素的吸引力明显加大,发展的动力逐步增强。但是农村得到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以及水电、交通、环境卫生等公共事业及基础设施的服务,都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的差距。城市的教育与公共设施投入,几乎完全由财政投入,但是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却非常有限。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城区集中,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比较差,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尤其是城市开发建设造成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有人日益突出。一下运用2006年农业普查的数据,对江苏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情况进行比较,从而更直观地反映苏北农村地区的差异。1.乡村服务机构情况目前,江苏拥有行医资格接生员的村占9.5%,而苏北的为11.9%,折主要是苏南、苏中地区有更多的妇女去乡镇和乡镇以上的医院生孩子。在图书馆文化站、体育健身场所建设上,江苏28.5%、39.9%的村建有图书文化站与体育健身场所,均为全国第三。但苏北有图书馆文化站的村比重不到苏中一半,有体育健身场所的只有苏中的三分之一多,与苏南差距就更大了。江苏省三大区域乡村服务机构比较江苏(%)苏南(%)苏中(%)苏北(%)有行医资格接生员的村9.57.27.111.9有图书文化站28.541.939.615.7有体育健身设施村39.966.553.318.9资料来源:2006年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江苏数据2.环境卫生情况关于从村环境卫生的公共物品建设,可以概括为“三改造”、“三处理”,即改水(饮用水改造)、改炊(改用清洁能源)、改厕(建造卫生厕所)和生活污水、垃圾、畜禽粪便的无害处理。江苏省三大区域环境卫生情况比较苏南(%)苏中(%)苏北(%)江苏(%)饮用水净化水76.288.193.658.2井水江河湖水23.811.96.441.8引用能源煤气天然气32.468.529.912.8沼气0.10.10.00.2煤7.30.71.614.8柴草59.529.967.471.7厕所水冲式厕所28.969.231.04.1旱厕52.614.960.569.6简易或厕所18.515.98.526.3资料来源:2006年农业普查数据3.社会保障情况江苏省三大区域社会保障情况比较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9.118.26.15.9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4.211.13.51.0数据来源:2006年农业普查数据苏北地区农户参保比例极低,只有5.9%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参加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虽然近几年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比例仍然较低,2009年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盐城参加农村保险比重均没有过半。可以看出,近年来苏北的综合经济实力得到长足的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整体迅猛发展的同时,城乡差距问题也越来
本文标题:苏北城乡一体化进程研究及质量评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40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