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设计案例解析与启示
《建筑设计原理2》课程作业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班级:14建筑1班姓名:邓前骋学号:1410151108指导老师:邹涵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设计案例解析与启示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全称为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古根海姆美术馆群的总部。该建筑是纽约著名的地标建筑,由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①基地环境布局与文脉分析建筑基地坐落在纽约市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与其他任何建筑物都迥然不同,其圆形体块与对街湖岸相呼应。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1943年,美国冶炼业巨富所罗门•R•古根海为保存和陈列自己的美术藏品,委托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最终于1959年建造完成并开幕。赖特作为美国建筑大师,对现代建筑影响巨大。但他的建筑思想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与当时欧洲大陆的主流——现代主义设计崇尚“功能”至上的思想不同。赖特的“有机建筑”打破了方盒子框架,利用建筑的空间、材料、结构诠释着建筑理念。他的作品生动而富有诗意,但也不乏过份执迷于“信仰”的争议之作。古根海姆博物馆便是其中之一,它大胆的形式就像一个巨大的白色“漩涡”融合着赖特的时间与空间。②建筑功能与流线分析作为博物馆建筑,参观线路和内部环境营造十分重要。博物馆的基本参观功能也决定建筑内部需要流动性强、采光优良的空间。此外,就空间分布而言,博物馆应具备藏品储物的空间、办公空间、接待间、休息室、交通等辅助空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分为两个大的功能区:办公区和展览区。从大厅入口进入,向左是进入办公区,向右是展览区,而且整个展览区呈螺旋状,交通流线一目了然,所以其交通流线很明确,即一分为二。③建筑空间组合分析建筑的外观只是内部功能空间的必然体现,内部空间才是建筑物的主体。平面布局对空间划分至关重要。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平面根据功能划分成动态的不对称布局。以入口轴线为界,左右分别布局一大一小两建筑主体。这样的平面布局使观众参观路线、工作人员路线互不干扰,二层平面又再次通过平台将两馆连接。这样对比又协调的平面既区分主次又相互联系。交通流线上,过于复杂会影响参观效率和质量。因此古根海姆采用了交通流线明确,空间开阔的设计。古根海姆的建筑空间可以简单地视为由三大部分:入口空间、主展空间、辅助空间。入口空间:赖特注重入口空间的设计,这或许是受日本和中国园林的影响。博物馆的入口设计相对低矮、隐蔽、朴实无华,其上部支撑二楼平台。入口上部半封闭,下开放为通道,连接两展厅。穿过低矮的入口,向右即转入主展厅。展厅中庭空间顶部采光、开阔明亮、贯穿建筑六层,给人豁然开朗的印象。总平面图交通流线图主展空间:空间随坡道盘旋向上升六圈后止于玻璃天窗之下,围合出一高大的共享空间。这样使空间延伸由水平的二维突破为三维,空间关系核心围绕,具有向心性、连贯性。在功能上这种空间形式把展厅、交通、纵向空间统一于一体,流畅有序。人流自然导向,观者在步行中便能浏览展品,整个过程轻松愉悦。辅助空间包括:小螺旋体四层,主要摆放监控设备,加建过程中把其中的三、四层改为展厅;咖啡厅,位于主展馆二层平台;地下层,讲堂及技术用房。时空连续的第四维——时间因素,即在于建筑的开窗。环形窗带,置于墙壁顶部,利于隔热隔噪。顶棚玻璃窗与墙壁高窗形成自然采光,再加上白色墙壁的漫反射,使整个展馆内光线明亮柔和。透明的玻璃窗将城市景色引入博物馆内,一年四季博物馆内部光线、色调千变万化,空间也随着时间在改变。④建筑空间与结构分析多年来赖特一直探求以一条三向度的螺旋形的结构,而不是圆形平面的结构,来包容一个空间,使人们真正体验空间中的运动。他认为人们沿着螺旋形坡道走动时,周围的空间才是连续的、渐变的,而不是片断的、折叠的。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世界第一个参观人流从顶层开始的博物馆,走进之后,立刻有一种很温暖软绵绵的感觉。几乎所有线条全是曲线,连电梯/卫生间都是圆弧形。螺旋上升到空间到顶端,参观者流线的原点也是从顶端而始。沿着坡道而下,感觉有种很私人的情绪。像是在某个人家里做客,欣赏朋友家的收藏品。倾斜的坡道实际上并不如所想到那么糟糕,大约有8M左右空间供你驻留。顶端的天光十足,但锐利的阳光曲折的弧面散射后变得柔和。展室的人工光源都是三角形布置,是曲线世界里面少有的硬朗。人在白色的世界里面走动,似乎如中国的皮影戏一般。在边角小空间处理上,赖特仍然一丝不苟地推敲处理,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用这个形容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也同样适用。坡道最后通过曲线的开合收了一下,暗示展览的结束。⑤建筑外部形体分析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部非常朴实无华,只是将博物馆的名字装饰了一下。平滑的白色混凝土覆盖在墙上,使它们仿佛更像一座巨大的雕塑而不是建筑物。螺旋而上的空间结构剖面图弯曲厚实的外墙带动整个白色建筑螺旋上升,楼层间的缝隙为环形窗带,直至六层。建筑为白色螺旋形混凝土结构,外观简洁不作修饰。与传统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赖特构想的这个螺旋体,向城市的空间敞开并清晰明确地表达内部结构,并有别于周遭的板型建筑,成为地区焦点。如赖特本人说:“在这里建筑第一次表现为塑性的。一层流入另一层,代替了通常那种呆板的楼层重叠,处处可以看到构思和目的性的统一”。其形式虽显独特,但不乏合理性:基地面积小,竖向空间拓展有利于节约空间;周围街区环境嘈杂,内向的建筑形式有利于隔绝噪音;建筑位于街角,圆形建筑有利于缓解硬朗的街景。博物馆在体量关系上稍显不平衡,中心过于偏向一边。在1990年加建了矩形附属建筑后体量上的失衡得到了很好的缓解。⑥建筑形式美分析赖特的“有机建筑”打破了方盒子框架,利用建筑的空间、材料、结构诠释着建筑理念。他的作品生动而富有诗意,但也不乏过份执迷于“信仰”的争议之作。古根海姆博物馆便是其中之一,它大胆的形式就像一个巨大的白色“漩涡”融合着赖特的时间与空间。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建筑大师赖特设计生涯中的最后一个作品,它注重建筑精神的统一、材料本质的表达、与周围环境的考虑,可被视为对“有机建筑”的全面体现。作为一座公共建筑,虽然功能具有一些不合理性,但是其设计的“从优选择”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⑦使用状况分析这座极其漂亮、无与伦比的建筑建成于1959年。该博物馆保存了所罗门.R.古根海姆拥有的大多数现代艺术收藏品,因此该馆以其个人的名字来命名。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现代艺术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在博物馆业引入和运用“文化产业”概念并在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博物馆。他们的运作方式被世人称为“古根海姆模式”。博物馆的奠基人所罗门·R·古根海姆出身于一个富裕的瑞士裔大家庭,他们家族主要是在19世纪美国采矿业中发家致富的。加建前加建后建筑外部形体建筑外形⑧历史评价与结论所罗门·R·古根海姆在博物馆开工前就已经去世,1959年古根海姆博物馆对外开放时,赖特也已经去世半年多了。可是有的批评家并未因此善罢甘休,他们认为弧线型的展览区是对绘画艺术的亵渎。甚至有二十位艺术家签名拒绝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展出他们的作品。这样的行为是由于对现代艺术的误解造成的,现在,对现代艺术和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误解已经烟消云散了。探究赖特长达70余年的设计生涯,回顾其一系列经典的作品与思想,我们就会发现他编织了如此绚丽多彩的美洲精神。他特别尊重土生土长的美国文化,注重对事物内在的发掘,冷峻地看待流行时尚,设计了这个独树一帜的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形成了自己的建筑哲学,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历史贡献。古根海姆美术馆是赖特最后一个建筑设计,同时也是他辉煌的建筑生涯的句号。在这个建筑之中,他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那种独特的造型,圆坡道的运用和简洁的交通流线处理。即使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建筑,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窥见大师独特的建筑思考。我们作为刚刚入门建筑设计的学生,自然应该像大师一样把每一个设计当做自己最重要的设计,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领悟,不断地进步,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建筑。
本文标题: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设计案例解析与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67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