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答案
课程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考试方式考核日期考核时间任课教师选课人数考核人数参考班级考试教室人数主监考第二监考第二监考学号范围156ZB006_01156ZB006网络技术基础闭卷2012-01-0915:00-17:00莫永华3535计09教技莫永华刘芝网络技术基础(156ZB006_01)复习题一、填空题(每空0.5分)1,从不同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有: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从网络的交换功能进行分类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混合交换。2,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性能指标有数据速率、信道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数据的往返时间、信道利用率等。计算机通信网的非性能特征主要有: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易于管理和维护等。3,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语法、语义、同步。4,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等。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电磁波。5,常用的LAN的拓扑结构有:星形网,总线网,环形网,树形网。6,为了便于寻址和层次化的构造网络,IP地址被分为A、B、C、D、E五类,210.36.80.25属于C类地址。7,端口的作用是对TCP/IP体系的应用进程进行统一的标志,使运行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的应用进程能够互相通信。端口分为三类:熟知端口(数值一般为0~1023)、登记端口号(数值为1024~49151)、客户端使用的端口号(或短暂端口号)。8,域名系统中的服务器分为: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以及权限域名权服务器。9,计算机网络上的通信面临以下的四种威胁:截获、中断、篡改、伪造。上述四种威胁可划分为两大类,即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10,无线局域网可分为两大类:有固定基础设施的和无固定基础设施的。一个基本服务集BSS包括一个基站和若干个移动站。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协议栈:协议栈是指网络中各层协议的总和,其形象的反映了一个网络中文件传输的过程:由上层协议到底层协议,再由底层协议到上层协议。使用最广泛的是英特网协议栈。对等层:对等层(PeerLayers)是指在计算机网络协议层次中,将数据(即数据单元加上控制信息)直接(逻辑上)传递给对方的任何两个同样的层次。基带信号(basebandsignal):信源发出的未经调制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带通信号(Bandpasssignal):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IP:IP是英文Internet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网协”,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TCP:是一种面向连接(连接导向)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Transportlayer)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793说明(specified)。ARP:即地址解析协议,实现通过IP地址得知其物理地址。URL:是因特网上标准的资源的地址。ICMP:是(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HTTP:是万维网上能够可靠地交换文件(包括文本、声音、图像等各种多媒体文件)的重要基础。三、计算题(每小题8分)1,图表示有五个站点分别连接在三个局域网上,并且用网桥B1和B2连接起来。每一个网桥都有两个接口(1和2)。在一开始,两个网桥中的转发表都是空的。以后有以下各站向其他的站发送了数据帧:A发送给E,C发送给B,D发送给C,B发送给A。试把有关数据填写在表中。发送的帧B1的转发表B2的转发表B1的处理(转发?丢弃?登记?)B2的处理(转发?丢弃?登记?)地址端口地址端口转发,写入转发表转发,写入转发表A→EA1A1转发,写入转发表转发,写入转发表C→BC2C1转发,写入转发表转发,写入转发表D→CD2D2写入转发表,丢弃转发写入转发表,丢弃转发AB1写入转发表,丢弃转发接受不到这个帧2,已知路由器R1的路由表如下表所示:试画出各网络和必要的路由器的连接拓扑,标注出必要的IP地址和接口。对不能确定的情况应当指明。3,某单位分配到一个地址块136.23.12.64/26。现在需要进一步分为4个一样大的子网。试问:每个子网的网络前缀有多长?每个子网中有多少个地址?每个子网的地址块是什么?每个子网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是什么?首先,要划分4个子网,要向主机位借2位第一个子网ID是136.23.12.64范围是136.23.12.65-136.23.12.78(79是广播地址)第二个子网ID是136.23.12.80范围是136.23.12.81-136.23.12.94(95是广播地址)第三个子网ID是136.23.12.96范围是136.23.12.97-136.23.12.110(111是广播地址)第四个子网ID是136.23.12.112范围是136.23.12.113-136.23.12.126(127是广播地址)第个子网中有14个地址!共有56个地址可用!地址掩码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路由器接口/26140.5.12.64180.15.2.5m2/24130.5.8.0190.16.6.2m1/16110.71.0.0m0/16180.15.0.0m2/16190.16.0.0m1默认默认110.71.4.5m0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动态分配通信线路。工作原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象有限的端数据快,每个数据库加上一些控制信息(首部),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分组交换的优点:1.高效,传输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带宽2.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3.迅速,以分组作为传输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告诉链路4.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分组交换的缺点:1.每个分组在经过交换结点是都会产生一定的时延。2.每个分组都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3.在源端需要将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需要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什么是客户-服务器模型?n客户/服务器模型是所有网络应用的基础。客户/服务器分别指参与一次通信的两个应用实体,客户方主动地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器方被动地等待通信的建立。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件的作用。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源点又称为源站。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过来的信息。终点又称为目的站传输系统:信号物理通道为什么局域网采用广播通信方式而广域网不采用呢?因为局域网的距离短,并且一个网段都是归于一个小的单位所有,其保密性没有广域网要求高,所以采取广播通信。再说广域网广播的话就会出现混乱的情况!就是主机,路由器等设备太多,都广播起来网络要瘫痪了!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作为中间系统,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1.转发器工作在物理层2.网桥或桥接器工作在数据链路层。3.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4.网关工作在应用层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连接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无相同的地方?客户-服务器方式是最常用的传统方式,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对等连接(P2P)是两台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个是服务器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只要两台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就可以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工作方式称P2P文件共享。相同的地方就是都能得到想要的服务,只不过前者可能速度较慢everythingoverIP和IPovereverything的含义分别是什么?everythingoverIP:即IP为王,未来网络将由IP一统天下。未来的通信网既已肯定以数据信息业务为重心,并普遍使用互联网规约IP,那么网上信息业务宜一律使用IP,即所谓everythingoverIP。当然,每种信息业务都用IP后,仍要保证信息顺利传送,达到应有的QoS要求,例如IPtoPhone。everythingoverIP的理论依据:规模成本。可以利用的现有投资,包括设备、软件和人才。如果IP被替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某种特性IP不能满足,或者IP为了支持这种特性,需要追加的成本大大高于另一种技术的成本。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就是QoS问题。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网络适配器可以对数据的串行和并行传输停止转换,而且可以对缓存数据停止出来,完成以太网协议,同时可以完成帧的传送和承受,对帧停止封装等。网络适配器任务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试用具体例子说明为什么在运输连接建立时要使用三次握手。说明如不这样做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答:3次握手完成两个重要的功能,既要双方做好发送数据的准备工作(双方都知道彼此已准备好),也要允许双方就初始序列号进行协商,这个序列号在握手过程中被发送和确认。现在把三次握手改成仅需要两次握手,死锁是可能发生的。作为例子,考虑计算机A和B之间的通信,假定B给A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组,A收到了这个分组,并发送了确认应答分组。按照两次握手的协定,A认为连接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分组。可是,B在A的应答分组在传输中被丢失的情况下,将不知道A是否已准备好,不知道A建议什么样的序列号,B甚至怀疑A是否收到自己的连接请求分组。在这种情况下,B认为连接还未建立成功,将忽略A发来的任何数据分组,只等待连接确认应答分组。而A在发出的分组超时后,重复发送同样的分组。这样就形成了死锁。搜索引擎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电子邮件的地址格式是怎样的?请说明各部分的意思。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原理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采用一种原理体系结构。各层的主要功能: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注意:传递信息的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是在物理层的下面,当做第0层。)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网络层: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应用层: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2,试述RIP、OSPF和BGP选路协议的主要特点。rip协议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metric)是跳数,最大跳数是15跳,如果大于15跳,它就会丢弃数据包。ospf协议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是带宽,延迟。bgp是边界网关路由先择协议,它主要完成俩个自治域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3,在TCP的拥塞控制中,什么是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算法?这里每一种算法各起什么作用?“乘法减小”和“加法增大”各用在什么情况下?慢开始:在主机刚刚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可先将拥塞窗口cwnd设置为一个最大报文段MSS的数值。在每收到一个对新的报文段的确认后,将拥塞窗口增加至多一个MSS的数值。用这样的方法逐步增大发送端的拥塞窗口cwnd,可以使分组注入到网络的速率更加合理。拥塞避免:当拥塞窗口值大于慢开始门限时,停止使用慢开始算法而改用拥塞避免算法。拥塞避免算法使发送端的拥塞窗口每经过一个往返时延R
本文标题:计算机网络复习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99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