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入新课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就会生出无限的向往与仰慕之情。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情形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80多年前,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欣赏一段关于北京大学与蔡元培的短片。走近作者蔡元培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评价并出示投影诵读文本·整体感知感知文本内容请听录音朗读,同时画出每段的关键语句,从而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演讲辞中心突出,结构分明的特点)1、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的结构非常明晰。开头点出演讲目的,接着提出三点要求,结尾点出自己的两项计划。精读课文·品析鉴赏一、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他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三点?明确:“抱定宗旨”针对的是北大的不良学风和学生求学宗旨的不正大。从“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可以看出,当时北京大学学风腐败,很多学生学习心态不正确,不是以研究学问为宗旨,而是以做官发财为目的,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以作者要求学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二、在作者看来,学生求学宗旨不正大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明确:1、学生无心向学: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只求混个文凭,借此活动于社会。2、在校内会对其他同学造成恶劣的影响,会对整个校风造成影响,使得北大校风变得腐败不堪;对社会也贻害无穷:“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又误人。小结:求学宗旨不正大不仅害了学生本人,也害了社会;同时使北大学风变得腐败不堪。正因如此,作者才首先提出要“抱定宗旨”。那么,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学生知道求学宗旨是否正大?明确:首先要知道大学的性质。四、者认为,大学的性质是什么?明确:“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就是说,大学是专门研究学问的地方,不是升官发财的阶梯。五、我们继续分析一下后面两个要求,看它们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明确:提出第二条“砥砺德行”的要求,是因为当时整个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而北京社会尤为恶劣,文中说“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可见大学生也深受污染。而风俗之好坏,又关系到国家之兴替。所以北大学生必须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矫颓俗”。六、作者为什么认为大学生要负起“力矫颓俗”的责任?明确:因为大学生在社会上地位很高,有较大的影响力,所以肩此重任,责无旁贷。七、那么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矫颓俗”?有没有好的方法?明确:最好的方法是以正当之娱乐,代替不正当之娱乐。这样才能无亏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体。过度:很好。请继续分析一下第三个要求“敬爱师友”。明确:这一要求课文没直接写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或不良风气。但从前面所写的情况可以知道,当时北大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功利至上,学生都很势利,缺乏一种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师生不能融洽相处。师:你的推理很正确。作者在提出“敬爱师友”这一段时确实没有直接描写学生势利无比、不懂“敬爱师友”的文字,但其他地方有没有提到?明确:第二段,“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深浅,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八、在作者看来,提倡“敬爱师友”有什么好处?明确:尊敬老师,能使求学更为便利。学生友爱,能相互切磋,促进学习;有时自己做得不好,但又不知道,别人可以指出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相互提点,才能共同进步。小结:这几点都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弊端而提出的,每一点都极富针对性,都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那么作为中学生,蔡元培的三点要求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联系自身及周围的人谈谈你的感想。(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文化内涵)1、“抱定宗旨”。所以无论大学还是中学,所有的学生只要进了学校,都必须首先“抱定宗旨”,认真学习。2、“砥砺德行”。希望我们都能像蔡元培所说的,砥砺德行,做一个健康正派、品行端正的中学生。3、“敬爱师友”。所以“敬爱师友”,是做一个好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小结:蔡元培先生80多年前在北大的就职演说,不仅唤醒了当年的北大学子,也打动了我们的心灵。合作探究·感受亮点感受演讲词的魅力那么,蔡元培先生的演说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甲生:我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改造教育、改造北大的一种热心肠,一种赤诚。作者就任北大校长之前,在教育部任职时就对北大有所贡献。到北大上任才几天,就发表演讲,满怀热忱,谆谆告诫青年学子,要他们提高认识,端正学风。他恳切勉励青年学子:“诸君肆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他劝勉学子不要把大学学习看作是做官发财的进身之阶,要努力钻研学问,增长知识。他在演讲中对北大当年的学子寄予厚望,言语恳切,情意殷殷。这表现出他改造教育、改造北大的满腔热忱。乙生:我从文中感受到作者的远见卓识。作者从青年学子求学宗旨的荒唐,敏锐地看到社会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给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他以沉痛的语气告诫青年学子:“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他清醒地看到在社会转换期道德失去规范的情形底下,青年人容易沉沦,要改造社会、改造教育,必须唤醒他们,要求他们在洁身自好的同时,肩负起改造社会、匡正流俗的责任。不能不令人叹服蔡元培先生的远见卓识。丙生:我从文中感受到作者的不同流俗的美德。作者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中清醒地看到社会、教育的弊端,并针对弊端提出了救治的方案,需要远见卓识;义无反顾、始终如一地实行改革,需要一种热心肠,一种赤诚。而要在狂澜既倒的情形中力挽狂澜,要改变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的状况,改革者还要有道德的感召力,自身要有高尚的道德境界。我们从文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高尚的道德境界。他告诫青年学子砥砺德行,指出:“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越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作者就是这样板戏“卓越之士”。他谆谆告诫青年学子:“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相互劝勉也。”他向青年学子现身说法,指出德行上共同进步的必要性,对他们寄予厚望,同时又展示了自身品德的号召力。小结: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蔡元培先生正是凭自身的道德感召力,使他改造教育、改造北大的实践,取得成功。巨大的现实意义作者作为新任校长,针对当时社会和教育存在的弊端,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这三点要求正是治疗当时教育和北大的沉疴之良方,每一点都事关中国教育和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为改造教育和北大,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作者讲述的问题,正是当时北大青年学子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演说的内容和情感上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引起了听众的兴趣,这就使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教育效果。感人肺腑的情思在演讲的全过程,作者讲述任何问题时,都倾注了无比的热情。他五年前任职教育部时就对北大做出贡献,早已情系北大;走马上任之初,即针对时弊,殷殷教导青年学子改变观念、学风,热切关注;对青年学子近期应做事两项事,也同样是带着满腔热情来进行解释和开导。清晰明快的思路这篇演讲稿结构非常明晰。由于演讲的时间性限制,听众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因此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并且全文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和精心构思。开头话直截简短,正文展开中心内容,结尾有阐述,重在总结全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楚,全文结构紧密,思路明晰。古朴典雅的语言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作,带有古朴典雅的特点。这是因为在那个年代,正是新文化运动的前期,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而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但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独出心裁,别具一格。他的文章的基本格式是文言文,用了文言文语汇和句式,但造语浅显,带着许多口语口语成份,这就比古文容易接受理解。因此,这篇演讲稿,演讲起来,能够让听众听得懂,好理解。因此,这篇演讲稿读起来,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特点,又有口语明快易懂、容易接受的好处。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蔡元培先生的人格魅力,而且领略了这篇演讲辞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等。总结归纳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内容方面: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语言方面: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针对性。有的放矢,无泛泛而谈。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用整句。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由此可见,演讲词是很讲究艺术性的。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古人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设想自己当了班长,写一篇就任班长之演说的演说词。课堂总结:蔡元培先生的这篇就职演说,吹响了北大改革的号角,此后的北大,便一直站在时代的前列,引领潮流。今天,北京大学不仅是国家的知识库,民族的智囊团,更是一座学术思想的高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蔡元培先生的改革,让我们带着对北大的敬仰之情结束这堂课。
本文标题: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0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