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绪论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第一讲环境与环境保护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一、环境的定义和分类:环境总是针对某一特定主体或中心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离开了这个主体或中心也就无所谓环境。环境的定义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概念通常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即以人作为中心事物,由地球上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所构成的人类生存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工环境)。环境的分类自然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物质基础。环境的分类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境,如工、农业生产环境,机场、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环境,城市、村落等聚落环境,等等。社会环境往往体现了人类的发展水平。孤立农家市井集镇老工业区新工业区按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按环境的功能分:农业环境、工业环境、交通环境等;按是否为人类居住分: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环境的分类环境的定义“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99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环境保护,既保护自然环境,又保护社会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是,“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的分类宇宙环境(SpaceEnvironment)地球环境(GlobalEnvironment)区域环境(RegionalEnvironment)微环境(MicroEnvironment)内环境(InnerEnvironment)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如下类别:环境的定义生态学中的环境概念通常是指生物的栖息地,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今天,大约有500万至5000万种生物组成了五彩缤纷的生物界,从海平面以下10km到海平面以上9km的范围内,构成了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圈。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三、环境对发展的作用•1、环境提供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2、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废能量进行消纳和同化(即环境自净功能或环境容量);•3、环境为人类提供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四、环境问题及其发展•(一)环境问题•广义的环境问题:环境的结构和状态所发生的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既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也包括人类活动引起的,前者称为第一环境问题或原生环境问题;后者称为第二环境问题或次生环境问题。•狭义的环境问题:在自然原因或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的结构和状态变化的现象。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原因)主要指地震、洪涝、飓风、海啸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人为原因)由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当的行为方式而引起的环境问题。次生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原生环境问题——天灾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海域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二大地震,引发了南亚海啸。30米高的巨浪在11个国家的沿海地区肆虐,造成超过20万人死亡。南亚海啸原生环境问题——天灾2005年8月,五级飓风卡特里娜在重创美国城市新奥尔良,导致该市80%的地区被淹,墨西哥湾沿岸遭受巨大损失,并让100多万人失去了家园。飓风卡特里娜原生环境问题——天灾本世纪前十年出现的两种新型而可能致命的流行性感冒病毒:H5N1型流感病毒和SARS非典型性肺炎,加深了人们对一场全球性病毒大爆发的担忧。流行病毒大爆发原生环境问题——天灾2008年5月12日,一场里氏7.0级的大地震重创了中国四川省的山区,致使超过87,000人死亡或失踪。中国四川地震次生环境问题——人祸次生环境问题——人祸次生环境问题——人祸次生环境问题——人祸次生环境问题——人祸次生环境问题——人祸天灾还是人祸?喜马拉雅-冰川1978年喜马拉雅-冰川1998年•(二)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1.原始捕猎阶段:因人口自然增长、乱采乱捕、利用自然的能力低而引起的饥荒,还构不成对环境的危害。•2.农牧渔业阶段:主要是由于农牧业生产活动引起的生态破坏问题。•3.工业革命阶段:局部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为主。•4.工业发展阶段:由点源污染扩大到区域污染。•5.现代工业阶段: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进步面临的严峻挑战,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五当今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1、全球变暖。2、臭氧层的破坏。3、酸雨。4、淡水资源危机。5、资源、能源的短缺和耗竭。6、森林锐减。7、土地荒漠化。8、物种加速灭绝。9、垃圾成灾。10、有毒化学品的污染。粪便污染1900194019802000微生物污染耗氧有机物温室气体黑碳、气溶胶有机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物污染二次污染、微污染核废料工业危险废弃物面临全球最严峻、最复杂的环境问题SO2、颗粒物光化学烟雾酸雨重金属氮磷富营养化垃圾这是澳大利亚珀斯一个农场的羊群穿上特殊的背包来收集和记录甲烷的排放量。甲烷是一种对臭氧层的破坏比二氧化碳还大的温室气体。澳大利亚的农场主们签署了一个每年减少全澳20%甲烷的协议。全球变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近百年平均地面温度上升0.6-0.7℃近百年海平面平均上升10-20cm二百年以来冰川面积减少约25%近20年来每年气象灾害损失达全球GDP的3-6%近五十年北方年降水量减少10%,干旱化加剧•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处于大气平流层,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以保护地球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破坏臭氧的主要物质:含氯物质----氟氯烃类(CFCS)和含溴物质哈龙(Halons),在大气中具有很长的寿命一个氯原子自由基破坏1~10万个臭氧分子,溴原子自由基对臭氧的破坏力是氯原子的30~60倍。臭氧浓度减少10%,紫外线增加20%臭氧层破坏的后果:白内障发病率增加;植物变异;金属疲劳;加剧地面光化学烟雾等。为什么臭氧层破洞会在南极•主要是由北半球工业国家所排出,在北半球大气中的CFCs浓度也高于南半球,为什么至今最大的臭氧洞是出现在南极而不是在其它地方?显然南极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状况,与臭氧洞的形成有密切关联。•冬季在极区上空平流层形成的涡旋阻断了空气的交换,造成极低温状态(低于-80“C),这种极低温有助极性冰云产生。氟气碳化物经过化学反应形成HCl等化合物,被吸附在冰云表面。当早春阳光出现时,这些化合物被转换成活泼的Cl、Br、BrO以惊人的效力和O3分子反应,造成平流层O3大量损耗。虽然自1988年起,北极地区冬春季期间亦出现类似的O3破坏情形,但没有如此严重,原因有二:1.北极地区平流层温度很少低于-80℃。2.北极地区平流层气旋在阳光出现前通常已经消散,带着O3的空气可以进来,补充流失的O3。•酸雨污染什么是酸雨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大气降水。酸雨又称酸沉降是一种典型的大气污染现象。酸雨的危害: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改变土壤性质与结构;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腐蚀建筑物以及损害人体的呼吸道系统和皮肤六.环境问题的由来和产生的原因古代文明时期:采集和狩猎,完全依赖自然环境,无人为环境问题。农业文明时期:自然人文主义占主导地位。道家:天人合一,自然之道。反对科学技术对人和自然的破坏,即反对科学技术的非人性化和非自然化。儒家: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内含丰富的生态学知识。佛教:主张简朴,克制人的消费欲。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直接受制于自然环境。工业革命时期机械论世界观:以主体和客体分裂对抗的二元论为公理性前提;崇拜知识和神学等技术力量;把自然机械化和简单化。其影响广泛。对大自然的索取为常态。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所以,环境问题的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思想或人类哲学深处的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人-地关系观。发展观:增长观,加剧了环境的恶化。伦理道德观:人与人的道德准则,缺乏处理人与生物、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准则。价值观:传统:自然资源是无成本的,经济核算体系无自然要素和自然资源的地位。且自然界除了提供资源外,还体现在对地球生命系统的支持上。导致环境成本外部性的产生。科学观:认识、改造、征服自然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科学的唯一价值尺度。消费观:单纯生存的需要、物质享受的需要和精神享受的需要。若人的需要长期停留在物质享受阶段,即产生恶性消费,恶性开发。造成环境问题的最根本根源是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不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观。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①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本质是“共有物的悲剧”②从产生的原因认识:技术问题;经济问题;资源问题;社会问题③从产生的后果认识:发展问题;安全问题;生存问题“共有物的悲剧”在现实生活中,诸如自然草场、河流等环境要素在一般情况下大多处于共有状态,即它们不属于任何个人所有。这里,不妨假定一个草场所能养活的奶牛的最大数量(载畜量)为40头,每头奶牛的正常产奶量为1000L。如果放养奶牛的数量超过了其载畜量,由于每头奶牛都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因而导致产奶量下降。若假定放养的奶牛数量为41头时,平均产奶量将下降为970L;放养的奶牛数量为42头时,平均产奶量将下降为930L;放养的奶牛数量为43头时,平均产奶量将下降为880L;余下依此类推。现在再假定草场上已有牧民甲、乙、丙、丁,分别放养10头奶牛,因而分别获得了各自的收益(奶量)。现在我们要研究的是,如果其中一人多放养了一头奶牛,将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牧民甲再多放养一头奶牛,而其他牧民不增加放养奶牛的数量,那么,牧民甲将获得10670L牛奶,比原来增加670L奶的经济收入。由此可见,多放养奶牛对牧民甲是有利的。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任何其他牧民。因此,在没有其他因素限制的情况下,每一个牧民都可能会作出增加放养奶牛数量的经济决策。于是,在这片草场上放养的奶牛数量将无节制地增加,草场也将逐步地退化。如果,牧民们对这一现象始终“无动于衷”,即不反思,不“觉悟”,并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的话,那么,终究会有那么一天,这片草场将完全丧失生产力,变成不毛之地。•“共有物的悲剧”的例子说明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由此可见,试图单靠纯技术手段来避免它,或消除它是不可能的。因为,技术方法,如改良草种、增加施肥等措施,只能提高草场的载畜量,从而推迟“共有物的悲剧”发生的时间,而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共有物的悲剧”(环境问题)的发生。七.目前环境问题的特点(1)从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发展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2)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贫穷与落后;人口爆炸;债务;工业化道路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污染转移;工业的转移,有毒废物的转移。八.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1)人多资源少,土地、森林、淡水,人均资源少。(2)能源结构的不合理,煤烟型大气污染严重。(3)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中小型企业多,工艺落后,资源能源浪费大,管理水平低,环境治理措施跟不上。(4)经济落后及资金短缺,需要大量资金治理污染。(5)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第二节环境保护•一、环境保护的概念•环境保护就是利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环境问题,是保护、改善和创建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二、环境保护发展历程•1.限制阶段:主要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2.“三废”治理阶段:末端治理方法;•3.综合防治阶段:(72年人类环境会议)把环境与人口、资源和发展联系在一起,从整体上来解决环境问题。•4.全球行动阶段:环境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题。八大公害事件发生在二十世纪初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唤醒了人类的环境意识,促使人类反思自己不当的发展行为。1930.12.1.—12.5.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一周内63人死亡1948.10.26.—10.31美国宾州多诺拉烟雾事件6000人发病,17人死亡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1952.12.5.—12.8伦敦烟雾事件四天内同期死亡增加4000人1961.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呼吸道病,造成10多人死亡1953.—1956.日本熊
本文标题:绪论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56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