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3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A、刹.车∕刹.那外壳.∕地壳.逾.越∕愉.悦B、屏.障∕屏.气颤.抖∕打颤.崛.起∕挖掘.C、肇.事∕征兆.逶迤.∕贻.害繁衍.∕俨.然D、修葺.∕鹿茸.山峦.∕依恋.逃遁.∕敦.厚2.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登峰造极如愿以偿若即若离梦魂萦绕B、不计其数生意盎然瘦骨嶙峋郁郁葱葱C、心驰神往分道扬标仙山琼阁不甘寂莫D、销声匿迹浮想联翩萧萧瑟瑟新陈代谢3.请从下面选择4个词语写一段话.(应恰当运用修辞手法)(4分)潺潺清澈和煦恍惚惬意4.按原文默写。(共8分)(1)五月天山雪,。,春色未曾看。(2)月黑雁飞高,。,大雪满弓刀。(3)王之涣《凉州词》写山川的雄阔苍凉,以及戌守者处境孤危的句子是;,。(4)请写出一个反映物候现象的古诗名句:,。5.下列语段的句序混乱,需要重新安排。调整后的合理顺序是。(只填写序号)(2分)①它不能阻止地震的来临②它也不能改变金融危机③它改变的是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态度④它能改变什么⑤文化的力量,我们不能夸大它⑥它改变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和世界相遇的方式。6.下面的作文片断三处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3分)“五四”青年节那天,我班举办了一次“我为班级添光彩”演讲比赛,各班都选派了代表参加,校团委书记也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活动,会上,同学们一拥而上,登台演讲,气氛十分热烈。特别是校团委书记抛砖引玉的即兴演讲,博得了全场阵阵掌声。会后大家感到欣慰,增强了同学们为班争光的决心。①②③7.仔细观察下面漫画,回答问题。(4分)漫画一双脚踏上幸福路漫画二(1)对漫画一的题目简要赏析。(3分)(2)给漫画二命名一个题目。(1分)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共8分)材料一: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人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红色的历史,承载了国人太多红色的记忆。红,是嘉兴南湖的红色航船,是八一南昌的的炮火连天,是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是雪山草地的赤胆忠心,是新世纪中国人民红红火火的日子,是新世纪中国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材料二:2007年江西卫视举办了首届中国红歌会,每次歌唱比赛都给观众带来了久违的感动。歌亮、人正、台风健康、编排大气、格调高尚、声情并茂,一扫近年来各类选秀节目矫揉造作的萎靡之风。“红歌”涵盖现代当红歌曲,红色革命歌曲等,综合了时尚元素和怀旧元素,给观众耳目一新的终极视听享受。材料三:有人说,现在是什么时代了,感动已经是过去的代名词,“拒绝崇高”、“娱乐至上”是他们的价值取向。高尚的精神境界、执著的理想信念、明确的社会责任和应尽的社会义务,这些理应是构成社会主流价值的内容往往被他们视为另类。(1)概述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2)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说说你对“红歌”内涵的理解。(2分)(3)你赞同材料三中的观点吗?为什么?(2分)(4)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在当前的经济大潮中,你认为应该拿什么来拯救感动?(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一)精读课内语段,完成9—13题。(共12分)①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②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9.①②两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10.第②段写鼎湖山树的浓密,与课题“听泉”有什么联系?(3分)11.“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一句中,“此中精神”所指的内容是什么?(2分)12.请对文中画线句子简要赏析。(3分)13.古往今来,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们几乎都曾借雨来抒发过自己的欣喜与哀愁。请从“欣喜”与“哀愁”两个角度去默写描写雨的一些句子。(至少各一句)(2分)(二)阅读课外短文,完成14—18题。(共14分)听泉韩静霆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跌扑回还,绕在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胡琴,教会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精明的感官,人本来就是精灵别透的灵长目,我们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音乐家阿炳这里,泉水是灵感的婴儿。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二泉”从前只是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我在音乐学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杨荫浏和阿炳(华彦钧)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因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炳的。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候流行的“履带”般的录音机带,录下了阿炳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水”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他,把他的琴声录下,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而且,一语点睛,戳动了他的心泉之门。是呵是呵,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竹林间草地上。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间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鹅石溪床上跳着轻盈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还,如曲水流觞。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似鱼嬉水草。抖弓细碎流畅,清流里有诉不尽的柔情。《二泉映月》是回旋曲式,让人把醉人醴泉回味品咂个够。更要紧的是,杨先生听着盲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深深感觉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也许,惟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我们感激创造美的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14.请说出文章标题“听泉”的意思。(2分)答:。15.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2分)答:。16.最后一自然段中的“《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作者认为小泽征尔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按要求填空回答。(2分)这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净化人们心灵的音乐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的□□和□□。17.这篇散文多处出现“泉水”,根据语境,分析下列加点的词语,按要求填空。(6分)①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②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③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④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第句和第句“泉水”的意思相同,都指第句和第句“泉水”的意思相同,都指1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文章用“演奏”而不用“欣赏”是因为去演奏它,会更深刻地理解乐曲。B.杨荫浏和阿炳之间“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这是因为钟子期对俞伯牙不能像杨荫浏对阿炳那样“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C.文章主要用寻访、谈心、谈艺、谈琴、录音、取题等情节详细地描述了杨荫浏抢救并传播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的过程。D.《二泉映月》表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旋律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伤”,是他对自己身世的诉说。三.古诗欣赏(共11分)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9.从诗中的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描绘的是早春的景色?(4分)20.诗中哪些句子是作者的想象?这样写有什么妙处?(4分)21.“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名句,请你选定一个角度(例如内容、哲理、写法等)作一点赏析。(3分)四、作文(30分)22.任选一题作文。(30分)(1)有人说:阅读并不局限于书本。有时也应该阅读山、阅读海、阅读花、阅读树、阅读清晨、阅读黄昏……有时也该阅读政治、阅读经济、阅读文化、阅读亲情、甚至阅读一只鸟、阅读一个人……请以“阅读”为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2)这其中的滋味谁理解”要求:①把题目写完整。②写出独特体验。③文章不少于600字。九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一、1.C、2、C3、略4.(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5.⑤①②④③⑥6、①删掉“很荣幸”②“一拥而上”改为“按照顺序”③删掉“抛砖引玉”(若有其他改法,只要正确合理给分。)。7、示例:(1)“双脚踏上幸福路”用比喻的手法概括了农民工用财富和知识回家乡创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新貌。喻意深刻,发人深省。(2)如此“爱护”(1分)8、示例:(1)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2)能催人奋发向上,感人心灵肺腑,激人坚韧不拔,以及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3)不赞同。因为这些观点只是体现了部分灵魂扭曲者的心态。(4)永远缅怀和铭记那些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作出奉献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可以经常举办这样的红色歌曲演唱会,使后来人永远记住历史。二、(一)9.鼎湖山泉水声欢快清亮、悦耳动听,充满生命的活力。10.写树的浓密,表现环境的幽静,突出“听泉”的特点。11.青翠碧绿,了无杂尘12.作者用比拟的修辞手法,以钟声比老人的召唤,以泉水比孩子的留恋,形象生动写出了“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的感受,非常传神。13、欣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贵如油。哀愁:秋风秋雨愁煞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二)14.听《二泉映月》(感受《二泉映月》)15.因为我们“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16.“虔敬(崇敬)”“感激”。17.①③,《二泉映月》的旋律(乐曲);②④,《二泉映月》。18.C。三、19.三两先知短欲上20.“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暖”、“欲”是画面所找不到的,作者借助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面中的景物变得生机生机勃发,情趣盎然。21.①内容角度:写江中鸭子。鸭子下水,说明水温上升。②哲理角度:鸭子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这句诗在赞美敢为人先,勇于探索者才能获得真知。③写法角度:这句诗将艺术美和人生哲理融合而成为一体,不仅扩大了诗的境界,而且
本文标题: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11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