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语文课程的若干问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九俊yjiujun@vip.sina.com一、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1、“语言”、“言语”、“语文”、“语文教育”等概念①语言与言语语言: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言、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现代汉语词典》)语言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字”并举时只指口语。《(现代汉语词典》)★语言包括语言文字,有时只指口语。语言和言语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但是这一切并不妨碍它们是两种绝对不同的东西。(索绪尔)言语就是说话(或写作)和所说的话(包括写下来的话)。(高名凯、石安石)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而言语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对语言的使用。(王德春)★言语:怎么说,说的是什么把个人的说话行为和结果称作“言语”—个人的说话行为也就是“言语行为”,个人说话的结果也就是“言语作品”。而“语言”,则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属于全社会的各语言要素有规则、成系统的集合。所以语言中其实也包括了言语。(王宁)★语言=语言+言语广义与狭义集体性、稳固性与个别性、具体性这就是我们在建立言语活动理论时遇到的第一条分叉路。两条路不能同时走。(这里)将只讨论后一种语言学。(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并未完全包括对言语的研究。文学言语学:三分法亚洲原始宗教萨满教宇宙:下界、中界、上界魔鬼、生人、神灵佛教:欲界、色界、无色界基督教:地狱、净界、天堂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波尔:物理世界、心理世界、知识世界文学言语:次语言、语言、超语言裸体、逻辑、场型(鲁枢元)②语文和语文教育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因此,这套课本不再用“国文”或“国语”的旧名称,改称“语文课本”。1950年《语文编辑大意》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说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叶圣陶)★“语文就是语言”涵盖了语文是语言与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内容。1949年改用“语文”这个名称,因为这门功课是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既然是运用语言的本领的,为什么不叫“语言”呢?口头上说的是“语”,笔下写的是“文”,二者手段不同,其实是一回事。功课不叫“语言”,而叫“语文”,表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要在这门功课里学习的意思。“语文”这个名称并不是把过去的“国语”和“国文”合并起来,也不是“语”指“语言”,文指“文学”(虽然教材里有不少文学作品)。(叶圣陶)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语言狭义的语言和言语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徐林祥)⒉语文课程目标⑴语文课程知识课程知识,这个词至少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在一门课程中所教授或所包含的知识(课程内容)或制定课程时所应用的知识(课程编制知识)。(《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法则、技能、策略、问题和态度。(同上,并包含王荣生、韩雪屏见解)语文课程知识四种形态:①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的知识,静态的、公共的知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对教材编订和教学过程具有指令和开放的价值。②教材知识,情境化的静态的公共的知识,同时具有与学生展开对话的潜在品质。③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它处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是动态的课程知识形态。④作为学生学习结果的课程知识,它和学生个体的语言生存和体验融合在一起,是静态的,同时也是具体的、默会的。(李召存)⑵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知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了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追求。工具与人文的统一明确性和模糊性的统一一与多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引导与建构的统一语文课程旧课程新课程课程功能知识本位以人为本课程性质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目标指向知识与技能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传授与训练养成素养——养成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经典范例——诵习(巢宗祺)⑶三维目标⑴知识与技能陈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智慧技能广义知识知识技能程序性知识(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皮连生)个体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一类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另一类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前者叫智慧技能,后者叫认知策略。(皮连生)★“知识与技能”并举,“知识”是狭义的,“技能”是个人习得的一套程序性知识并按这套程序去办事的能力。学习者通过练习,习得了按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表明习得动作技能。通过练习,习得按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智慧任务的能力,表明习得认知技能。认知技能又包含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韩雪屏)②目标体系教育目的各级各类的质量统一要求培养目标某级某类学校具体要求课程总体目标各学科培养人的思路学科课程目标标准或大纲,具体化教学目标与具体的课堂教学相联系③三维目标的内在一致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而不是完成三项任务的活动。认知水平和情感水平存在彼此关联性知识与技能必须寓于“活动”之中,教学应该是一个活动过程,经验获得的过程。“活动”总是综合的、整体的。⒋语文课程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①知识:可以言传,只能意会②方法:听说读写③能力:应用、审美、探究④实践性:语文活动人文性:①将母语运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生命体验、生存智慧②听、说、读、写的内容③为什么选择这些内容④怎么听、说、读、写语文课程特点①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②思想情感涵养内化③语言具象、直观,与形象思维联系紧密④语言的规范性⑤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⑥日积月累,逐步养成二、中高职语文教材的特点1.基于文体的组元方式基础模块共设计了十二个单元,基于文体组元。从文学鉴赏的工具层面上说,有利于学生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从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结合的教学方式来说,有利于学生学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从学习古代诗文来说,不仅有利于学生较为集中地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学生对于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语言知识和梳理。组元设计同样包括了人文蕴含,注意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体协调,一个单元实际上也是一个人文专题。比如,下册第三单元“天道与人为”,有法布尔《蝉》、周立明《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卡森《寂静的春天》、杨焕明《人类基因组计划》。就基于体裁、文体的组元方式来说,都是文艺性或学术性的说明(科技)文,工具性体现在说明文阅读与写作。就其人文性来说,又构成了这样的人文主题:了解和尊重自然及规律,思考自然规律与人的行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认识科学的“双刃剑”特点,培养科学精神。2.充分考虑学生的语文基础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学习困难,切合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在课文的“练习与思考”部分,按字、词、句、章设计。——扎实。在“表达与交流”部分,不管是“口语交际指导”还是“写作知识”,都是结合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结合实例讲解。——具体。在单元和模块教学中,强调系统间的联系,强调梳理。——有效。力求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3.体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性特点注重通过加强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在教材设计中,注意了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专业学习制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青春诗会、推介名著、重读古诗,走进家乡、以及制作电子杂志(专刊)、课题研究――生活习惯的科学误区等。在“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部分,也同样强调实践活动。在散文单元和古诗单元,就开发利用了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设计了丰富多彩语文活动。如:散文朗读比赛,小语文活动――评点、批注、勾画、列提纲、做卡片、上网搜索等。4.注重单元教学内容设计的整体协调性注重单元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与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者统一,注重三者在同一学习情境(单元)中的内在的有机联系,特别注意单元内容设计的整体协调性,避免成为三者互不关联的拼盘。注重单元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上册第二单元“自然的心迹”:“阅读与鉴赏”部分的文本是写景抒情散文;“表达与交流”部分的“口语交际”是散文朗读,“写作”是写景散文写作练习,包括景物描写的片断练习和写景散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部分是“走进家乡”,包括发现家乡的自然美景、人文精华等。5.选文注重经典性和语言质量注重选文的质量、经典性。既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又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风格多样。选文的文质兼美,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文化品位、品德修养。选文注重经典性和语言质量上册第一单元“飞扬的诗情”(现代诗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徐志摩《再别康桥》、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舒婷《致橡树》、食指《相信未来》。下册第二单元“文采若云月”(古文)《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司马迁《鸿门宴》、韩愈《师说》、苏洵《六国论》、王安石《石钟山记》、归有光《项脊轩志》。6.照顾地区和学校差异教材有开放性和弹性。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需要,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区、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的余地,为学生留有选择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阅读与欣赏”部分,每个单元有讲读课文,也有加星号的选教或自读课文。在“表达与交流”部分,“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的设计,提供了选择性。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部分,也根据地区、专业的特点,提供了活动的选择性,也提供了学生自行创造性设计的空间。照顾地区和学校差异,对于教师来说,有利于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实施分类指导和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照顾地区和学校差异,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有利于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教学内容与要求”分布表三、关于课堂教学的建议⒈课程意识关注人的发展整体思考基于标准(大纲)的教学教师即课程资源整合⒉三维目标的落实①知识与能力明晰式与潜藏式老师心中有知识教学口中无术语学生自主能建构②过程与方法让所有学生真正参与照顾不同层次关注个性发展孙维刚:北京22中数学教师给蔡冰冰的建议:定理、公式,尝试证明例题,尝试分析该提什么问题让思维想在老师前面该定义什么概念下一句说什么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科德育的三重境界春风化雨融化、分化、点化、情化润物无声形式的自然、分寸的适度、氛围的和谐花团锦簇3、有效教学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目标、教学、评价源自标准(大纲)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崔允漷)源自心灵的教学:认识自我(认知、理智、情感通道)认识学生倾听甚至尚未发出的声音认识学科个人意义上出神入化地理解(《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高效率的教学:对象的全面性(全体、不同层次、个别)思维的有效性(独立、主动、品质)过程的完整性(诊断、反馈、辅导)方式的匹配性(知识板块、学习起点、情境)行为的意义性(善、道德、合理性)产出的高效性(整体、长效、个性)生成性教学:世界观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杜威)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
本文标题:语文课程的若干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30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