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工程概况1.1水库潭沟水库位于旬邑县土桥镇指甲坡村,姜家河上游谭沟口,属渭河水系一级泾河支流姜家河的小支沟潭沟。距县城28km。是一座以解决人畜饮水、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养殖的小(一)型水库。自1975年建成以来,已运行近35年,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潭沟水库于1971年7月开始动工兴建,1975年5月基本建成,有效灌溉面积3100亩,该工程属“三边”工程,原设计标准低,施工质差,工程设施配套不完善。工程存在的主要病险问题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10年5月由陕西省旬邑县水利局委托我院设计,2010年8月完成了初步设计报告,2010年12月1日陕西省水利厅以陕水规划发[2010]464号文批批复了该初步设计报告。2010年12月全部完成施工图纸设计。1.2主坝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47.5m,坝顶长192m,坝面宽9.0m。坝顶高程1379.5m,总库容135万m3,调节库容59万m3,死库容28万m3,,滞洪库容48万m3。1.3放水设施1976改建的泄洪放水设施,洞长125m,进口段为外径DN900的钢筋混凝土管,长32m,后接两个抽水井和放水井闸室。抽水井内装两台潜水泵,闸室装两扇800*800钢闸门。21.4水库工程除险加固任务1.4.1水库安全鉴定:咸阳市水利局和政府各级主管部门,一直对该工程都很重视。2008年5月咸阳市水利局依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组织专家对该水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安全鉴定工作,评定该水库大坝为三类大坝,并指示水库管理单位“尽快完成除险加固,确保大坝安全正常运行。”安鉴指出工程存在的主要病险问题为:水库防洪不安全。由于水库无溢洪道,泄洪洞进出口坍塌淤堵,抽水设备已经损毁,无法正常泄洪,将导致洪水漫坝,影响大坝安全。经稳定分析,大坝整体结构处于变形不稳定状态。坝体碾压质量差,导致迎水坡滑塌,左坝肩渗漏严重,背水坡坡面坑洼不平,塌坑多,排水渠淤积损坏,坝后排水体失效。泄洪洞进出口已被淤堵,无法泄洪。放水涵洞基础及洞体强度不足。过坝干渠损毁。无安全监测设施和配套管理设施。1.4.2除险加固任务(1)培厚大坝下游坡,使水库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2)在查明左、右坝肩异常渗漏的基础上,确定经济可行的防渗工程措施。(3)对放水泄洪洞压力段进行防渗处理,更换闸门和启闭机,修补放水泄洪洞及泄洪渠槽。(4)砌护上游坝坡,增建下游坝坡的排水设施。(5)建立、健全大坝安全监测系统。2工程设计要点2.1设计依据及规模32.1.1谭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依据如下:1)陕西省水利厅陕水规划发[2010]464号文;2)《谭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3)《谭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设阶段);4)《现行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2.1.2工程设计规模潭沟水库除险加固后总库容135万m3、正常蓄水位1372.0m,除险加固工程没有改变水库规模和正常蓄水位。并参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谭沟水库为小(二)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Ⅴ等,除险加固工程的建筑物级别为5级。水库大坝的洪水标准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枢纽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1997)有关规定,对建筑物可不进行抗震计算。谭沟水库除险加固后,其运用方式为以灌溉为主、兼顾供水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2.1.3径流水库坝址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万流量为24.5万m3。2.1.4洪水标准及调洪计算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SL252-2000),潭沟水库属四等小(1)型水库,本次设计按照现行国标《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复核,本枢纽工程防洪标准为:设计洪水采用3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洪水成果:P=0.33%Qp=80m3/sW=54万m3P=3.3%Qp=40m3/sW=31万m32.1.5泥沙根据谭沟水库2008年的水库泥沙淤积测量成果,该库总淤积库容为18.0万m3,则年均淤积为0.375万m3/年。42.1.6工程地质2.1.6.1主坝工程地质(1)水库区地质概况①地形地貌工程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南部,地形起伏不平,沟壑纵横,泾河左岸一级支流姜家河上游的小支沟潭沟,潭沟呈“V”型发育,深切黄土原面50~60m,两岸黄土原面平坦开阔,向南微倾,塬面高程1350~1400m。②地层岩性白垩系(K)砂岩,出露于潭沟斜坡下部。中更新统风洪积黄土状壤土夹古土壤(Q2eol+pl),底部分布砂砾(卵)石,层厚30~100m左右,分布于黄土原区及三、四级阶地。上更新统风积黄土(Q3eol),覆盖于黄土原顶部及二级阶地,底部有2m左右的细砂夹砂砾石层。全新统坡洪积、冲积、冲洪积壤土(Q4dl+pl、Q41al、Q42al+pl)夹砂卵石,分布于河流阶地下部、一级阶地及河漫滩。③水库渗漏库区地形封闭,两岸黄土原面开阔宽厚,两岸地下水位低于库水位设计高程1362.0m,库盆由Q2黄土状壤土夹古土壤层组成。Q2黄土状壤土夹古土壤层呈弱透水性,无低邻谷及单薄分水岭分布,因此,水库不存在永久性渗漏问题。④水库塌岸库盆岸坡以第四系地层为主,两岸为黄土阶地岸坡,主要由Q2黄土状壤土夹古土壤组成,底部为砂砾石和结核层,岸坡稳定。水库建成蓄水初期在左岸上游100~150m处已形成一定范围的滑塌,滑塌体地形平缓,大部分位于正常蓄水位以下,目前库内自然岸坡整体稳定,对工程正常运行无明显影响。⑤水库淤积据2009年实测资料,现状坝前淤积高程1355.2m,原河床高程1332.5m,建库至今,三十多年的淤积物厚度达22.7m。属典型的多泥砂水库,水库淤积问题突出,须采取上游河谷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来解决。⑥水库浸没与淹没水库的回水长度及蓄水范围与原库水范围变化不大,故不存在浸没与淹没问题。(2)坝基(坝肩)工程地质条件①坝基5大坝主要由人工填土组成,其下部坝基分布厚约4.1m的淤泥质粘土和厚约1m的薄层砂卵石,底部为砂岩组成河床基底。主坝体以粉粒含量为主的粘性土组成,渗透系数K=0.22~2.89×10-4cm/s,属中等~弱透水。坝基砂卵石,杂色,成分以灰岩为主,泥砂充填,磨圆度亚圆状。渗透系数K=4×10-2cm/s,属强透水地层。坝前库内淤积有22.7m厚淤泥质壤土,渗透系数K=1×10-5cm/s,属弱透水性,坝前淤积已将河床砂卵石全部水平铺盖,构成了相对较好的天然防渗铺盖层,因此,坝基下砂卵石渗漏及渗透变形对大坝稳定性影响较小。②左右坝肩大坝左右坝肩分布的砂卵石,厚度4.0~16.3m,卵石含量40~50%,多呈松散无胶结,属级配不良的卵石土,根据工程类比,渗透系数一般为23~35.9m/d,即2.7~4.2×10-2cm/s,属强透水性地层,在水库高水位运行的工况下,易产生管涌破坏;允许水力比降J允许=0.13,加之两坝肩原施工对岸坡清除不彻底,大坝填筑土与岸坡结合质量较差,也是渗漏及变形的原因之一。因此,左、右坝肩渗漏、渗透的突出,建议应作截渗加固处理。③坝前淤积经2009年6月实测,坝前淤积高程1355.2m,原设计高程1322.5m,淤积厚度22.7m。据室内试验,干重度γd=13.5KN/m3,抗剪强度C=10kPa,Ф=9°。渗透系数K=1.0×10-5cm/s,属微透水。(3)坝体填筑质量坝填筑中各层土的压实程度差异性大,碾压质量不均匀;不合格样的最小值为12.7KN/m3,仅达到施工控制干重度的77%,大坝填筑质量较差。虽经30多年的运行和沉降压实,目前大坝填筑质量仍未达到SL274-200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要求的填筑质量标准,建议应进行加固处理。坝体土的渗透系数K=0.22×10-4~2.89×10-4cm/s,属中等~弱透水性,不完全满足均质土坝防渗标准要求。2.1.6.2其它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泄洪(放水)洞位于大坝右坝肩,高程1362.0m,洞长125m,泄洪洞进出口已经塌方淤堵,无法泄水,洞壁局部出现环向裂缝。进出口段为Q4坡洪积壤土。2.6.1.3天然建筑材料①土料6土料场选在水库右岸大坝上游三级阶地原面,料场地面平坦,地下水位埋深大于50.0m。堆积地层为Q3黄土和Q2黄土状壤土夹古土壤层,料场长约200m,宽100m,可开采层厚大于5.0~6.0m,用平均厚度法计算土料场的总储量大于10万m3。料场距坝顶约0.5~1.0km,开采运输方便。②砼骨料据调查,工程区附近没有符合《SL251-2000》规范要求的砼粗细骨料。砼粗骨料(砾石)场建议选在距坝址下游3km的姜家河前河村砂石场,其质量指标满足规范要求;砼细骨料建议外购选择渭河砂或沣河砂,距坝区约150km。③石料石料场位于彬县早饭头,为罗系长石砂岩,与薄层砂岩、页岩成互层,岩层近水平,节理极少发育,青灰色,单层厚2.0~4.0m,宽约5.0m,长800m。该料场储量丰富,分布面积较大,开采容易,其质量指标基本满足规范及用量要求。距坝区约65km。可作为工程砌石用料。2.2工程设计要点2.2.1大坝加固设计(1)坝顶高程确定根据调洪演算结果,3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1374.22m,3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1377.35m。a/坝顶超高计算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规定,坝顶超高由其中的(5.3.1)式确定:y=R+e+A式中y—坝顶超高(m);R—最大波浪在坝坡上的爬高(m);e—最大壅水面高度(m);A—安全加高(m)。b/坝顶高程计算7依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规定,坝顶高程等于水库静水位与坝顶超高之和。分别按以下运用条件计算,取其最大值。①设计洪水位加正常运用条件的坝顶超高;②校核洪水位加非常运用条件的坝顶超高。c/计算采用的参数根据旬邑县气象站历年实测资料,多年平均最大风速(v)为18m/s。风作用于水域的长度(D)为0.85km,坝上游坡比为1:2.7(顶部)。正常运用条件下,设计风速《规范》采用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的1.5倍,即27m/s;非常运用条件下,设计风速依《规范》取多年平均最大风速即18m/s。d/计算结果分析坝顶高程计算结果见表2-1。可以看出,校核洪水位加非常运用条件的坝顶超高起控制作用,而现状坝顶高程为1379.5m,高于复核的坝顶1378.81m,坝顶满足规范要求。坝顶高程计算成果表表2-1单位:m计算项目运用工况设计洪水位+正常条件校核洪水位+非常条件波浪爬高(R)1.310.75风壅水面高(e)0.010.01安全加高(A)0.50.3坝顶超高(y)1.821.06水库静水位1374.771377.75计算坝顶高程1376.591378.812.2.1.1大坝培厚经复核计算,原坝下游坡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下游坝坡1365m高程以下需培厚加固坝体,坝顶两侧增设路缘石。2.2.1.2大坝结构设计a)坝顶宽度确定及坝顶路面处理现状坝顶宽度9m,满足规范要求。坝顶路面采用泥结石路面,为了排除雨水,坝顶面以2%的横向坡度向上、下游两侧倾斜。b)大坝结构8大坝培厚在下游坝坡1365m高程以下进行,培厚的下游坡分两级坡比,自下而上分别为1:3、1:2,在变坡的1337m高程处设2m宽的平台。由于下游坝脚原未设排水棱体,岸坡排水沟因坝体培厚而重新修建,故本次增加岸坡排水沟和排水棱体,并在排水棱体下游修一底宽为0.5m的梯形明渠,以便将排水引入下游河道。下游坝坡面采用草皮护坡。2.2.1.3大坝稳定分析a/渗透稳定分析渗透计算是为了确定设计情况下的浸润线及等势线,确定坝体自由水面(浸润线)位置,以进行坝坡稳定分析;计算渗漏量及渗透坡降,从而判断渗透稳定性。根据初设地勘报告试验成果确定的渗流计算参数指标见表2-2渗透计算参数指标表表2-2参数土层名称渗透系数(cm/s)水平垂直坝体填土2.89×10-42.88×10-4坝基砂卵石4×10-24×10-2坝基砂岩1.15×10-41.15×10-4淤积层1.0×10-51.0×10
本文标题:谭沟设计工作报告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7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