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复习与思考题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一、关键词:财政: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社会集中性的活动及其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财政职能:财政所具有的能够服务于特定政府目标的内在功能称为财政职能。财政职能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二、思考题:2、财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平衡性)。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一、关键词: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准公共物品:也称混合物品,同时具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特征的物品。二、思考题:1、区分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基本标准是什么?答:排他性与非排他性,竞争性与非竞争性。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一、关键词:购买性支出:是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政府所从事的是等价交换活动,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转移性支出: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支出。这里不存在交换问题,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认为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增长的原因是,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会相应扩大,财政支出也必然会相应增长。他认为,国家职能从而国家活动的不断扩张是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因此,瓦格纳法则也称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二、思考题:1、简述财政支出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答:(1)、按支出用途分类: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2)、按财政功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3)、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4)、按国际分类法:职能分类、经济分类。5、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什么?答:(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3)、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4)、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5)、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6、“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是什么?答:(1)、经济增长目标年均7%(2)、2015年GDP将超过55万亿元(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4%(4)、五年新增就业4500万人(5)、全国保障房覆盖面达到20%(6)、医保支付提高至70%以上(7)、城镇化率增至51.5%7、结合我国的实际,分析论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答:(1)、大力支持诸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科学、治理污染以及支持“三农”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2)、按照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方针,有保有压。保障公共支出,压缩一般开支,向“三农”、教育、公共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倾斜,向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向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斜。其具体内容包括:1)、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2)、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3)、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4)、促进自主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5)、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6)、着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第四章购买性支出一、关键词: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属于购买性支出,是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工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等。财政投资性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它是财政支出中的重要部分。两者区别:社会消费性支出与财政投资性支出同属购买性支出,其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非生产性的消耗性支出,并不形成任何资产,但两者都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运行所必需的。BOT投资方式: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我国一般称其为“特许权”,是指政府部门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私人企业(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私人企业来承担该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与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这个私人企业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来回收项目的投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取合理回报;政府部门则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的监督权、调控权;特许期届满,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将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为“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财政投融资: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或融资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二、思考题3、民生问题都包括哪些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都做了哪些实事?财政都安排了哪些方面的投资?答:2011年,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全国财政支出2.82万亿元。五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4.45万亿元,年均增长22.4%“十二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科学研究经费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卫生支出“十一五”时期,国家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改造和新建2.3万所乡镇卫生院、1500所县医院、500所县中医院和1000所县妇幼保健院,建立了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简述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答:?(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第五章转移性支出一、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基本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济:是国家通过财政拨款,向生活确有困难的城乡居民提供资助的社会保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下岗职工生活补贴、农村“五保户”救济、灾民救济。财政补贴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别:财政补贴总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所以,财政补贴又叫价格补贴。社会保障支出不与价格发生直接联系;财政补贴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影响,社会保障支出则很少有这种影响二、思考题:1、试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答: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抚恤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施的缴费保险,个人只有在缴费后才能得到保险。费用一般由雇主和雇员分担,是一种有偿津贴,主要面向能正常劳动的公民提供,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环节。内容主要包括养老、伤残、医疗和失业保险等不同形式。社会救济:是国家财政通过财政拨款,向生活确有困难的城乡居民提供资助的社会保障计划。社会救济不需缴费,只向符合条件的需要者发放,如残疾人、儿童、贫困妇女、无依无靠的老人等,它是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内容包括贫困救济、就业培训、廉价住房、医疗援助、食品券、幼儿日托、法律服务和学校午餐等不同形式。社会抚恤:是国家专门向社会有功人员、有特殊贡献人员提供的特殊津贴。它是一种不需要缴费的特殊津贴,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内容包括对烈士、伤残军人、因公受伤的政府工作人员或公民等的各种福利开支。6、简述2009年我国财政补贴的具体措施。答:2009年,中央财政投入资金450亿元,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农机具购置。减半征收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免住房交易相关税收,支持自住性住房消费。从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开始在全国推广。享受家电下乡补贴的产品,也从过去的彩电、冰箱、手机和洗衣机4类扩大至8类。据商务部和财政部统计,2009年财政补贴家电下乡资金达到104亿元,累计拉动消费9200亿元,放大农村近7倍的购买力。第六章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一、关键词: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自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税费改革:是将可以改为税收形式的收费改为规范化的税收,对应当保留的收费加以规范并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税费改革是清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当前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途径。二、思考题:1、简述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的分类。答:(1)、税收收入:是国家依据政治权利,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方式,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地财政收入形式。(2)、国有资产收益:是指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凭借资产所有权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中取得的收入。(3)、债务收入:是国家通过信用方式从国内外有偿取得收入的一种形式。(4)、公共收费:是政府取得收入的一种形式。公共收费主要有规费和使用费两种。(5)、其他收入:主要包括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和捐赠收入等。2、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有哪些?答: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国家职能范围和收入分配政策、价格因素4、简述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答:(1)、坚决取缔乱收费,继续进行税费改革,控制预算外收入增长(2)、对现行税制和税收政策继续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3)、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5、如何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参见P207-210页答:(1)重新界定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和范围(2)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3)严苛控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规模(4)建立预算外资金收支预决算制度(5)严格规定预算外资金的适用范围(6)积极、稳妥地推行税费改革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三公:公车私用、公款消费、公款出国第七章税收原理一、关键词税收:是指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一系列税收制度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课税依据、课税和附加、加成和减免税。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税收中性包括两层含义:(1)、国家征税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2)、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正常运行的干扰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向国家缴纳税款而承受的收入损失或经济利益损失,在数量上体现为税收收入和可供征税的税基之间的对比关系。税收负担问题是税收制度的核心问题,税收负担的实质是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负能转嫁的税种属于间接税,如商品课税。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属于直接税,如所得税和财产税。(简单地说,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将其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税负归宿:是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二、思考题:1、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三性”)是什么?答: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强制性是指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抗。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
本文标题:财政学复习与思考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97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