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抵抗弯曲》实验教学设计与反思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与反思秭归县九畹溪镇周坪小学屈万善一、教学目标:1、认识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梁”,知道梁比柱容易弯曲。2、在实验中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了解增加梁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3、能够大胆的预测与细心的求证,在小组探究过程中,体会同伴之间合作的重要性。二、教学准备分组:宽度成倍数关系的卡纸纸条,厚度成倍数关系的卡纸纸条,回形针,塑料尺子,三角架铁架台,记录单及教师课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梁,指导学生做好两个实验,通过预测、实验、记录、分析数据等手段,知道增加梁的宽度和厚度能加强抗弯曲能力。教学难点:梁的横放与纵放的比较认识。四、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抵抗弯曲》,首先观察下面的房子和桥梁,想想他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他们在受到重压时,哪个更容易弯曲折断?3.确实,比较容易断裂的是横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二)自主研究:1.你认为横梁受压后抗弯曲能力与横梁的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猜测:材料、形状、厚度、宽度、长度、结构……同学们作出了许多的猜测,下面我们就要以卡纸纸条来作为横梁,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研究:一是横梁的宽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二是横梁的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2、探究过程:实验一:教师演示:厚度不变,增加宽度,抗弯曲能力测试。1)首先我们来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你认为宽度和抗弯曲能力有怎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要来做实验。那么这个实验怎么做呢?想一下,“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注意:演示时教师强调不变的因素,(除了宽度可以改变之外,其他的都不变)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探究方法。2)学生更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3)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实验结论,并记录实验二:学生自主探究(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宽度不变,增加厚度,抗弯曲能力的测试。1)学生实验,教师指导2)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3)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三)师生共同总结:1)针对实验做出合理的总结:增加宽度和厚度可以提高纸梁的抗弯曲能力2)增加宽度和增加厚度哪一个效果更明显呢?(四)拓展和升华:1)生活应用教室的横梁是竖着放好,还是横着放好?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理由吗?你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你的设想吗?2)课外延伸除了增加厚度和宽度以外还有别的办法可以改变质量的抗弯曲能力吗?(五)随堂演练(附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五、板书设计抵抗弯曲建筑结构:横梁和柱子宽度和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增加宽度和厚度可以提高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六、教学反思:《抵抗弯曲》是科教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是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对卡纸的抵抗弯曲的能力进行研究,让学生认识增加纸条的宽度与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并用实验认识横梁立着安放的道理。通过几次试教,我得出以下几点体会:1.建立公正、科学、直观的实验,我认为上好这堂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把握好控制变量。因此,在学生做不同宽度的卡纸上放回形针的实验之前,我就让学生对实验条件的控制都给出时间进行充分讨论研究,经过讨论,学生知道了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改变(两个架之间的架空距离应保持不变;架子的高度要一样;纸条的长度要保持不变;回形针要一样;回形针放在同一位置等等)于是,我让学生分组实验。学生用四张不同宽度的卡纸进行实验,边实验边观察记录。实验结束后,学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并交流。然后学生汇报交流,这个实验大多数小组预测数据和实测数据比较接近,而且与抗弯曲能力与其宽度成正比这个规律较接近。但研究卡纸的厚度与与抗弯曲能力实验时,学生预测和实测的数字相差很大,而且各小组的实验结果相差也悬殊。于是,课后我让相差悬殊的小组找找原因,学生通过寻找发现回形针的方式不科学,没有按一个标准放,有些组回形针有放一排,放两排,甚至没叠上去乱放,有的组卡纸还没有碰到底部前就倒了,就采纳了这个数据。于是通过讨论,统一标准为单派排放,并重新实验,不断追求实验的科学、严谨。最后,学生总结初步发现:卡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随之大大增强。2.遵循学生科学发展的规律,学生必竟不是科学家,他们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适度的指导与扶持。因此在教学中,在探究卡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时,我先扶着学生进行比对实验并得出宽度增加,卡纸的抗弯曲能力也增强。当学生从中获得经验后便放手让他们自己进行卡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的探索。这节课给了孩子们广阔的探究的时间与空间。提升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3、猜测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这里要的不仅是猜测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试教时仅仅问了学生预测的回形针个数,而没有追问:为什么这样想?这种猜测无异于“瞎猜”,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后来我发现,学生对卡纸的抗弯曲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因此,让学生预测是很有道理的。学生对一张纸的抗弯曲有认识,但是对于几倍宽和几倍厚的纸,他们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他们绝想不到纸的抗弯曲能力是随着卡纸的宽度、厚度增加成几何增长的。有过这样预测的学生,面对试验的结论,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思考肯定会更加深入。4、得出结论如“蜻蜓点水”,流于形式。这是试教下来自己感觉最明显地方,在第一次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数据出示以后,学生能从数据中很明显的看出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而第二次实验结论的得出还停留在:卡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增强。没有真正让学生通过比较这两组对比实验中让学生惊奇的发现原来厚度增加后抗弯曲能力非只是成倍增加,而是以倍数的平方这个方式增加。结论的得出节奏过于快,过于肤浅,没有进行比较和深入的挖掘,卡纸的宽度和厚度都是倍数关系增长,而抗弯曲能力的数值变化关系没有精确答案。
本文标题:《抵抗弯曲》实验教学设计与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0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