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职高第三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职高第三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总分120分)班级姓名:总分:一、选择题:(20分,每题各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宽宥(yóu)藐视(mǎo)吮(shǔn)吸溘(hè)然长逝B.隽永(juàn)蓦然(mù)啃啮(niè)身体羸(léi)弱C.困厄(è)歼(qiān)灭翘首(qiáo)自惭形秽(huì)D.夙愿(sù)恣意(zì)纰(pī)漏面面相觑(q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坍塌典藉跋山涉水尉然成风B.安详恪守老骥伏枥臻于完美C.苍桑辑拿鸠占雀巢一言以敝之D.游弋座右铭形消骨立融汇贯通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年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市人大常委会秘书处及时______各区县分会场代表的质询意见,分门别类送交各主管委员会负责人。[2]他表面上嘻嘻哈哈,有不高兴的事也不说出来,好像______很深。[3]这种产自雪山的植物,具有________肠胃功能的作用,很有经济价值。A.搜集怨府调理B.收集城府调节C.搜集城府调节D.收集怨府调理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B.姚明和叶莉结束了多年的爱情长跑,于8月6日在上海完婚。两人感情很好,间不容发....,非常亲密。C.事实上,这样的细节,这般细腻的情感,在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很多,说是俯拾即是....也算不得夸张。这篇文章的精彩,恰恰就在这里;萧红的精彩,也恰恰就在这里。D.金风阵阵,菊香遍野,阳澄湖的螃蟹个儿大,又重,只只都肠肥脑满....,吃起来味道好极了。5、选出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A.他叔父原来在上海一所不错的中学里当数学教师。B.这份报告,我来写的话不太适合。C.不几天,刘备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刑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D.中华民人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上它们的“清”和“远”。______,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①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A.③⑤①④②B.③⑤①②④C.②④③⑤①D.②③①⑤④7、下列三副对联分别送给金榜题名、喜结良缘、乔迁新居者,最恰当的一组是()甲:画栋倚云呈异彩,花灯映月放光辉。乙:春风堂上双飞燕,丽日池边并蒂莲。丙:蟾宫折桂立苍穹,北斗凌云横碧水。A.甲—金榜题名乙—喜结良缘丙—乔迁新居B.甲—乔迁新居乙—金榜题名丙—喜结良缘C.甲—乔迁新居乙—喜结良缘丙—金榜题名D.甲—喜结良缘乙—乔迁新居丙—金榜题名8、根据下列情境,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在招聘会上,招聘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和众多应聘者比较起来,你有何优势?”应聘者回答:“”A、我都写在了简历上,请领导仔细看一看。B、这种工作我早就接触过,对我来说轻而易举,只要录用我,保证干好。C、我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技术等级考试,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相信能胜任这份工作。D、我认为只要听领导的话,搞好与同事的关系,就能干好工作。9、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比喻)B自卑是一条毒蛇,他无尽无休的进行搅扰,啃啮我们的胸膛,吮吸我们心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比喻)C富才缺德,灾难;富才厚德,大幸。(对比)D听多了这样的故事,便常常觉得自己是只气球,仿佛飞得很高,仔细一看却被浮云托着;外表看上去也还饱满,但肚子里却是空空的。(比拟)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件事是让你去做好呢?还是让我去做好呢?B.我们对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的怀有热情?发自我们内心的声音是不是同意选择这种职业?C.会去吗?他们两个。D.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还不去?二、阅读题(3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说到读书,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譬如学生因为升学,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凡嗜好的读书,大可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我看现在的青年,为兴味的读书是有的。印度人有一个很普遍的比喻,他们说:“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出去卖,货卖去了,孩子骑驴回来,老翁跟着走。但路人责备了,说是不晓事。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忙将孩子抱到鞍鞒上,后来看见的人们却说他们残酷,于是都下来,可又有人大笑他们空着现成的驴子却不骑。于是老人对小孩叹息道,我们只剩下一个办法了,是我们俩抬着驴子走。无论读,无论做,倘若旁征博引,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我并非要大家不看书评,不过说看过之后,要看看本书,自己思索,自己做主,倘只看书,便成书橱。听说英国的萧伯纳有过这样的话,世间最不行的是读书者。因为他们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不用自己思索。这也就是叔本华之所谓脑子里给别人跑马。较好的是思索者,更好的是观察者,因为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11、作者怎样教导青年读书?指出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A.提倡职业读书B.课内课外的书都要读C.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D.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12、第一段“这样的读书”是指哪一种读书?()A.嗜好的读书B.职业的读书C.为兴味的读书D.A和B13、分析第二段中讲“抬驴子”的故事所运用的论证方法()A.例证法B.理证法C.喻证法D.对比法14、理解第3段“世间最不行的是读书者”一句的含义,指出回答不确切的一项()A.只是看书,变成书橱B.不会自己思索,自己做主C.不会读世间这一部活书D.世间所有读书者15、分析第3段运用萧伯纳和叔本华的话在表述中的作用()A.作为作者的观点B.作为文章的论点C.作为事实论据D.作为理论论据(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共15分)山地回忆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我们是真卫生,你是装卫生!你们尽笑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的放光。“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不会求人做一双?”“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节选自孙犁《山地回忆》)16.女主人公妞儿在一出场时对八路军战士进行了一系列的刁难和批评。是真的刁难和批评吗?她的目的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女孩子的形象。(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选文末尾,八路军战士为什么“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小女孩知道我是八路军后,对我的态度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热情地表示要为我做袜子。B.选文以女主人公妞儿和八路军战士“我”之间关于“卫生”的讨论为线索,重点是为了描写抗战时期普通百姓对胜利的渴望和八路军战士的必胜信念。C.女主人公关于刷牙的一番“宏论”表明她从小生长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对外界缺乏了解。D.女主人公对八路军战士不穿袜子“也是卫生吗”的责问,将剑拔弩张的气氛消解成融融暖流。(三)阅读文言文,完成20~22题。(每小题3分,共9分)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1.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职高第三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09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