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针灸推拿定义针灸疗法:包括针法与灸法,它运用针刺与艾灸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改善自身调整能力,提高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表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无名指端足大趾目外眦目内眦鼻翼旁食指端足大趾端小指端足小趾端胸中心中肺中一、腧穴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二)腧穴的作用1.近治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2.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3.特殊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刺激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着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三)腧穴的定位方法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1)固定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2)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腧穴的定位方法2.“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定位法”。3.指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手指同身寸取穴法”。4.简便取穴法腧穴的定位方法(1)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一寸。(2)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关节宽度作为一寸。(3)横指同身寸(一夫法):足三里---长寿要穴定位:膝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功效:全身强壮要穴,健脾胃,益气血,提高机体免力和抗病能力“要想身长安,三里常不干”针、灸、按摩常用保健穴位三阴交---安神、调经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功效:增强腹腔脏器功能,尤其是促进生殖系统的健康曲池---降压定位:屈肘,肘横纹尽头功效:调整血压,明目。适用于老年人血压高,视力减退关元---癃闭、崩漏定位:脐下3寸,腹正中线上功效: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刺法:斜刺0.5寸,得气后即可出针神阙---强壮定位:脐正中处功效:保健要穴,补益阳气,温肾健脾★灸法:间接灸,隔姜/附子饼,隔盐灸“凡用此灸,百病顿除,益气延年”《扁鹊新书》中脘---健脾胃定位:脐上四寸,腹正中线上功效:强壮要穴,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灸法:直接灸,15至30分钟,艾柱7~15壮涌泉---强心益肾定位:脚趾卷曲,前脚掌中心凹陷处功效:补肾壮阳,养心安神★长灸此穴,健身强心,延年益寿太冲---疏肝泻火定位: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活血针灸:直刺0.5~1寸。按摩:有明显的酸胀感效果好又称“消气穴”人在生气后按此穴,有消气作用。可缓解人因生气引起的一些疾病命门---腰疼、椎间盘突出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11、肾俞---强肾壮阳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益肾助阳,强腰利水〖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合谷---牙疼定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功效: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热等症风池---防治颈椎病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功效:清头明目,祛风解毒,通利空窍★主治疗头、眼、耳、目、口、鼻、脑疾患,精神神志疾患,以及上肢病的常用要穴。头维穴---美容定位: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功效:清头明目,活血通络,止痛镇痉★胃经的五谷精微由本穴分送头之各部。配合谷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眩丰隆---减肥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功效:沉降胃浊★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物质的作用,故为足阳明络穴承山----防痔定位: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功效: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二、刺灸法刺法的意义较广,是指采用不同针具或非针具刺激人体的不同部位,并运用各种手法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灸法又称“艾灸”,是指采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制成的灸炷或灸条,点燃后熏熨体表的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针灸治疗作用疏通经气,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正常功能,阴阳归于平衡,从而达到防治各种病证的目的。(一)针灸治疗原则根据中医治疗学的基本原则以及针灸治疗疾病的具体实践,可将针灸治疗原则归纳为标本缓急、补虚泻实和三因制宜(二)配穴处方原则1.远部取穴是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特别是在该经肘膝以下的部位。2.近部取穴是指选取病痛(包括“阿是穴”)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腧穴。3.随证取穴亦名“对证取穴”或名“辨证取穴”,是指针对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腧穴。四、毫针刺法(一)毫针1.毫针的结构现临床所用的毫针多由不锈钢制成,也有用金、银或合金制成的。毫针的结构可分为五个部分: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2.针刺前的准备1.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2)夹持进针法(3)提捏进针法(4)舒张进针法2.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1)针刺的角度(2)针刺的方向:(3)针刺的深度行针与得气1.行针又名运针,是指进针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刺感应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行针的手法有多种,这里主要介绍两种:(1)提插法:(2)捻转法:得气亦称针感,是指针刺入腧穴后,针刺部位产生的酸、麻、胀、重等经气感应及操作者针下的沉紧感。(五)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1.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现象:患者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欲吐,精神痿倦,血糖下降,脉沉细。严重者会出现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晕针处理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之针迅速起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厥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2.滞针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则感觉疼痛的现象。现象:针在穴位,运针时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患者感到疼痛。处理:嘱患者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或延长留针时间。弯针弯针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的现象。现象: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人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伴有提插、捻转和出针困难,而患者感到疼痛。处理:出现弯针后,便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系轻度弯曲,可按一般拔针法,将针慢慢退出。针身弯曲较大,应注意弯曲的方向,顺着弯针的方向将针退出。3.弯针4.断针断针又称折针预防:针刺时切勿将针全部刺入5.血肿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的皮下出血而引起肿痛的现象。六、灸法(一)灸法灸,烧灼的意思。灸法是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材料与作用1.灸用的材料:以艾叶为主,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2.灸法的作用: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3.常用灸法:(1)艾炷灸:直接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2)艾条灸:即用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条,将其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方法。(3)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注意事项未用完的艾条,应插入灭筒灭火,以防复燃。刮痧(Skinscraping),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拔火罐疗法又称“角法”,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经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三推拿定义中医推拿: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根据病情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以及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态,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推拿作用推拿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舒筋整复,活血祛瘀,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推拿疗法的适应证适应范围相当广泛,可以应用于骨伤科、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等不同类型的疾病。如伤科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软组织急性扭挫伤、慢性劳损、骨质增生、骨折及关节脱位的恢复期等;外科手术后的粘连;内科中的感冒、哮喘、胃痛、腹泻、便秘、失眠、瘫痪等;妇科中的痛经等;儿科中的消化不良、小儿麻痹后遗症、泄泻、遗尿等。推拿疗法的禁忌证1.急性传染病。2·各种感染性疾病:如丹毒、脓肿、骨髓炎、骨结核、蜂窝组织炎、化脓性关节炎等。3.皮肤病的病变部位:如溃疡性皮炎等。推拿疗法的禁忌证4.各种恶性肿瘤。5.正在出血的部位,或内脏器质性病变。6.骨折移位或关节脱位。7.妇女经期或妊娠期,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推拿。8.极度疲劳或酒醉后。9.严重心脏病及精神病患者。推拿手法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各种特定的规范化动作,在体表操作的方法,称为推拿手法。手法是推拿治病的主要手段。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一)摆动类手法1.一指禅推法2.滚法:通过腕关节的伸屈和前臂的旋转、协调运动带动小指掌指关节背侧及部分小鱼际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往返滚动的一种手法。(二)按压类手法1.按法:用拇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称指按法2.点法:是用指端或屈指骨突部或肘尖着力于受术部位或人体穴位上垂直下压的一种手法。(三)捏拿类手法1.捏法:用手指挤捏受术部位称为捏法2.拿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夹提受术部位的一种手法。3.捻法:用拇、食指罗纹面捏住一定部位,同时两指相对用力作搓揉运动的一种手法。(四)摩擦类手法1.摩法2.擦法:用手掌的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在受术部位上进行直线来回摩擦的一种手法3.推法(五)揉搓类手法1.揉法2.搓法(六)振动类手法1.抖法2.振法(七)击打类手法1.击法2.拍法3.弹法(八)运动关节类手法1.摇法2.背法小结1.针法2.灸法3.火罐4.耳穴5.刮痧5.推拿思考题1.晕针的处理方法2.推拿的手法3.试述你了解的中医治疗方法,不少于五项
本文标题:第十章针灸推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16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