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四章审计程序与审计抽样.
第四章审计程序与审计抽样本章内容•第一节审计程序•第二节审计抽样*第一节审计程序•审计程序的定义–是指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从开始准备到最后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工作步骤。•本节内容–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程序一、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程序•中国国家审计程序通常包括:制订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四个环节。–制订审计项目计划:审计机关对一定时期的审计工作目标任务、内容重点、保证措施等进行事前安排。–审计准备:组成审计组,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等。–审计实施:审计人员通过审查、查阅、检查和调查等方式,取得证明材料,编写审计日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终结: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程序•接受业务委托–接受业务委托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1.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2.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3.商定业务约定条款;4.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计划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主要包括:1.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2.制定总体审计策略;3.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程序•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风险评估程序应当包括:1.询问管理层以及被审计单位内部其他人员;2.分析程序;3.观察和检查。–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主要工作包括: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2.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程序•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应对措施–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总体应对措施,具体包括:1.向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2.指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4.在选择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的不可预见的因素;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程序•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应对措施–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具体包括:1.控制测试:指的是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①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②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2.实质性程序:是指用于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本阶段主要工作有:–审计期初余额、比较数据、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考虑持续经营问题和获取管理层声明;–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所有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第二节审计抽样•审计抽样概述•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属性抽样•变量抽样•样本选取•评价样本结果一、审计抽样概述•概念–即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特征–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在使用审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的目标是为得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提供合理的基础。一、审计抽样概述•适用范围–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在实质性程序中,实质性分析程序不宜使用审计抽样,而细节测试可以使用审计抽样。•基本目标–在有限审计资源条件限制下,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形成和支持审计结论。一、审计抽样概述•种类–按抽样决策的依据不同,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1.统计抽样:是指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①随机选取样本项目;②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统计抽样的优点:能够客观地选取样本,科学地计量抽样风险,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有效地控制抽样风险,定量地评价样本结果。一、审计抽样概述•种类–按抽样决策的依据不同,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2.非统计抽样:不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非统计抽样包括任意抽样和判断抽样。①在任意抽样发下,从总体中抽取多少样本、抽取哪些样本都是主观随意的,没有客观的依据和标准。其特点是代表性较差,不能反映总体的真实情况,也不能保证审计结论的可靠性。②判断抽样是基于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对象的了解和个人的职业判断,有目的、有重点地选取一定量的样本进行审查。它是在任意抽样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的经验和判断,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经验水平和判断能力的高低。一、审计抽样概述•种类–按审计抽样所了解的总体特征不同,分为属性抽样、变量抽样和双重目的抽样。1.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旨在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所采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样本的偏差率推断总体的偏差率)测试种类:控制测试。目标:估计总体既定控制的偏差率(次数)。2.变量抽样:是用来估计总体错误金额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样本的差错额推断总体的差错额)测试种类:细节测试。目标:预计总体金额或总体中的错报金额。3.双重目的抽样:同时进行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所采取的审计抽样。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图)审计抽样属性抽样双重目的抽样变量抽样定义: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旨在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所采用的一种方法测试种类:控制测试目标:估计总体既定控制的偏差率(次数)定义:用来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测试种类:细节测试目标:预计总体金额或总体中的错报金额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的概念–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如果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所得出的结论的风险。•抽样风险的类型–控制测试的抽样风险信赖过度风险信赖不足风险–细节测试的抽样风险误拒风险误受风险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的类型–控制测试的抽样风险1.控制测试:是指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2.控制测试的抽样风险包括: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①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②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的类型–细节测试的抽样风险1.细节测试:是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2.细节测试的抽样风险包括: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①误受风险:是指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②误拒风险:是指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审计测试抽样风险种类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控制测试①信赖过度风险效果②信赖不足风险效率细节测试①误受风险效果②误拒风险效率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的概念–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包括审计风险中不是由抽样所导致的所有风险。•产生非抽样风险的主要原因–使用了不适当的审计程序;–误解了审计证据而没有发现偏差。注: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非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的控制–抽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无论是执行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注册会计师都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呈反方向变动,样本规模越小,抽样风险越大;样本规模越大,抽样风险越小。–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虽然不能量化,但通过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加强对业务的指导、监督和复核,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也可以防范、降低甚至消除非抽样风险。练习•[单选]在控制测试中,信赖过度风险与样本规模之间是()A.反向变动关系B.同向变动关系C.同比例变动关系D.反比例变动关系•[答案]A•[单选]下列各项风险中,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有影响的是()A.信赖过度风险B.信赖不足风险C.误受风险D.非抽样风险•[答案]D三、属性抽样•属性抽样的基本概念–属性抽样审计:就是在一定的精确度和可信赖水平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样本差错率来对总体的某种“差错”(属性)的发生频率进行推断的统计抽样审计方法。–属性:是指审计对象总体的质量特征,即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遵循了既定的标准以及存在的偏差水平。–偏差:是指注册会计师认为使控制程序失去效能的所有的控制无效事件。–审计对象总体:运用属性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应保证总体中所有的项目被选取的概率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总体所有项目的特征应是相同的。三、属性抽样•属性抽样的基本概念–可信赖程度:是指样本特征能够代表总体特征的可靠性程度。风险或称风险度与可信赖程度是互补的,换句话说,1减去可信赖程度就是风险。–可容忍误差:是指注册会计师能够容忍的最大误差(即审计重要性水平)。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可容忍误差越大,所需的样本规模越小。–可容忍偏差率:是指注册会计师在不改变其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从而不改变其计划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的前提下,愿意接受的对于设定控制的最大偏差率。注: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越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偏差率通常越高,所需的样本规模就越小。可容忍偏差率和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表)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可容忍偏差率(近似值,%)高3~7中6~12低11~20最低不进行控制测试三、属性抽样•属性抽样的方法–固定样本规模抽样–停—走抽样–发现抽样三、属性抽样•固定样本规模抽样–定义:是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常用于估计审计对象总体中某种偏差发生的比例。–基本步骤:1.确定审计目的。2.定义“属性”和“可容忍偏差率”。3.定义审计对象总体。4.确定抽样方法。5.确定样本规模。6.选取样本并进行审计。7.评价抽样结果。8.书面说明抽样程序。三、属性抽样•停—走抽样–定义:是固定样本规模抽样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从预计总体偏差次数为零开始,边抽样边评价来完成抽样工作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的样本规模是不固定的,抽查到哪一步结束,应根据注册会计师对审查结果是否满意而定,故此被称为停—走抽样。–基本步骤1.确定可容忍偏差和风险水平;2.确定初始样本规模;3.进行停—走抽样决策。三、属性抽样•发现抽样–定义:又称显示抽样,它是在既定的可信赖程度下,在假定偏差以既定的偏差率存在于总体之中的情况下,至少查出一项偏差的抽样方法。–发现抽样也是属性抽样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用于查找重大舞弊事项。–理论依据:假如总体中存在着一定发生率的舞弊事项,那么,在相当容量的样本中,至少可以发现一个舞弊事项。–发现抽样的步骤与固定样本规模抽样方法基本相同。四、变量抽样•定义–是指注册会计师用来估计总体金额所处区间的一种统计抽样方法,适用于实质性程序。•传统变量抽样的方法–均值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四、变量抽样•均值估计抽样–定义:是指通过抽样审查确定样本的平均值,再根据样本平均值推断总体的平均值和总值的一种变量抽样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注册会计师先计算样本中所有项目审定金额的平均值,然后用这个样本平均值乘以总体规模,得出总体金额的估计值。总体估计金额和总体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就是推断的总体错报。–举例(见教材P93)四、变量抽样•均值估计抽样举例–例如,注册会计师从总体规模为1000、账面金额为1000000元的存货项目中选择了200个项目作为样本。–在确定了正确的采购价格并重新计算了价格与数量的乘积之后,注册会计师将200个样本项目的审定金额加总后除以200,确定样本项目的平均审定金额为980元。–然后计算估计的存货余额为980000元
本文标题:第四章审计程序与审计抽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2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