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西师版2012一上教材培训讲稿(解华轩)1213
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2012版次)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2012版次)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2012版次)第1页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2012版次)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培训资料高县第二实验小学校解华轩第一部分教材分析在数学教学中,分析教材是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也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所在。目前正在使用的新教材,无论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还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上,和原教材相比较,都有很大的差别。(绘图本、彩板、知识内容呈现间距大利于学生阅读和教师指导等;材料比原教材更加丰富,呈现的形式更具多样性,其数学内涵更深刻等)。新教材除了考虑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要达到高度统一,还渗透了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两条线:“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为课程内容的核心——明线知识技能;“符号化、化归、分解、转化、分类、归纳、类比、极限、比较、演绎、模型、对应、集合、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螺旋上升——暗线思想。)分析新教材所提供的材料的必要性和目的性,充分揭示教材编写的目的所在,才能正确理解教材,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当然,我们尊重教材,“用教材去教”,也需合理重组,挖掘教材中的所蕴涵的新理念;我们把握教材,更要开放延伸课程资源开发、创新教材。一、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包括7个单元,这些内容分别属于3个不同的领域。知识领域单元主题知识小节准备课①上学了《看一看,数一数》;②数一数;③比一比。数与代数一、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9个例题)①1~5的认识;②0的认识;③比较;④5以内数的加减法(*原来两个知识点分开);⑤整理与复习。二、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22个例题)①6~10的认识;②6,7的加减法;③8,9的加减法;④10的加减法;⑤连加、连减、减混合运算(*原来两个知识点分开);⑥我们身边的数(数学实践活动);⑦整理与复习。⑧0的故事(数学文化)。四、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①认识11~20各数;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③整理与复习;④阿拉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2012版次)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2012版次)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2012版次)第2页(9个例题)伯数字的由来(数学文化)。五、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个例题)①9加几;②8加几;③7,6加几;④整理与复习。六、20以内的退位减法(9个例题)①11减几;②12,13减几;③14,15减几;④16,17,18减几;⑤整理与复习;⑥环保小卫士(数学实践活动)。空间与图形三、分一分、认识物体(5个例题)⑴分一分;②认识图形。实践活动实践活动①我们身边的数(数学实践活动)【第二单元】;②环保小卫士(数学实践活动)【第六单元】。(*原来为《认识周围的数》和《我有一双小巧手》)七、总复习注:教科书共安排74个例题,25个课堂活动计58个动手实践深化知识的的课堂活动,22个练习【原为16个】计183道针对性、巩固性和开发性练习题,11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思考题,5个单元整理与复习【原为4个】,1个总复习。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领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会读、写0~20各数。——初步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体。——了解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2、数学思考领域——在用20以内的数的描述现实生活的简单现象的过程,发展数感。——在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过程,初步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3、解决问题领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与20以内的数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结合学生生活与实际,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相关的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4、情感与态度领域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2012版次)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2012版次)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2012版次)第3页——通过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师的鼓励与帮助下,通过对数的认识和计算,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三、本册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1.教学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现实(儿童生活、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现实的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学生愿意思考,乐于接受;引入数学问题及探索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如P7例1、P17例1);引导学习思路(如P40例1);激发学习兴趣、渗透环境教育(如P25例1、P51主题图)。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数学知识不宜以定论的形式出现,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如P10例1、P69主题图);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自主探索搭建认知平台(如P16第8题);体现开放性和多样化,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如P8例4,P35例2);把合作交流作为学习行为与学习要求(P75第3题)。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让学生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乐于学习数学;卡通、漫画、图片、表格为主,文字以对话出现。有利于学生“(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的认知过程。动作或感知是认知的起点,是自主构建知识的关键;表象是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将认识对象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形象,并将表象深加工,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形成概念。(如P70例1教材采用学具操作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把计算过程具体化、形象化。)教材课题的编写结构大多是:正文(例题)、课堂活动、练习。正文(例题)是体现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内容;课堂活动是建立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有效途径;练习是为学生理解、巩固应用知识而设立的,都要求在课内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2012版次)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2012版次)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2012版次)第4页——例题是内容、课题、重点、难点的集中体现,渗透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课堂活动是巩固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的联系。——练习是检查学生是否对所授知识点已经掌握,并予以巩固加深,从这一系列过程中形成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练习题具有层次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模仿练习——基础练习——综合运用——拓展练习(前两种在教学新课时就要处理的,后两种可以在练习课时处理。)同时具有多样性:填空、计算、猜测、游戏、连线、涂色、分类等。整理与复习:一是整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二是回忆:主要知识;三是质疑;查漏补缺;四是练习;进一步熟练。——让儿童产生整理的需求,经历整理的过程,尝试整理的方法、体验整理的优越(本单元你学到了那些知识,把这些杂乱无章的东西进行整理系统化、条理化)——注重各个练习题训练的重点,达到熟练程度。——重在参与,重在过程,让学生有愉悦感。教材中大量的出现:数一数、说一说、填一填、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分一分、摆一摆、写一写、填一填、划一划、涂一涂、画一画、议一议、玩一玩等词语以及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机会,目的就是将学生引导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来,并采用对话框的方式,呈现不同的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情景,重视展现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整个活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官,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参与,积极性高,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解决问题的呈现。是将“解决问题”分散到各个领域当中,没有单独板块。在本册教材中特别与计算教学联系非常紧密,主要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去理解运算意义,再从运算意义上来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把握教材方面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找准例题的训练点,不然“解决问题”的隐藏起来,教师们就找不到训练的体型,很容易忽略这板块的教学重难点。计算教学的初衷的最终目的都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通过解决问题来起到巩固计算的目的,所以两者相辅相成。(举例:P71页例4)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贴近儿童生活,注意适用性与开放性。(如P44-45《我们身边的数》,每个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变化观察角度去发现,提出不同问题并解决。)从内容上讲,活动素材都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开放性。从形式来看,活动形式多样,既有个体实践活动,也有集体实践活动。展现过程,有一定的操作性。(如P44-45《我们身边的数》的过程:玩以玩——说一说——算一算——找一找,从而培养儿童的交流意识、增加数学活动经验。)活动呈现形式重过程,生动有趣。在教学中,不要手时间、地点、形式的限制,因地制宜的开展要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2012版次)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2012版次)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2012版次)第5页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起学生的各个感官去做,去实际操作、体验和表现,实现学生活动方式的自主参与和合作,发展儿童的实践能力。从而让我们的学生喜欢数学,喜欢教师,喜欢上数学课。5.体现学法,利学利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学生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如0的认识里“0表示没有)展示儿童的思维过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想——分——算”提示运算的思维过程。)允许儿童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仅引导儿童探索“凑十法“,还鼓励儿童采用其他方法。)认真听讲,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仍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6.注重数学文化,培养数学兴趣数学文化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用“你知道吗”为栏目介绍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包括数学简史,数学趣闻,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的影响……体会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册安排“0的故事”和“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四、教具、学具准备:20根小棒、卡片(数字卡片、符号卡片、小圆片、几何图形卡片口算练习卡片等)用于认数、计算分类、口算练习等内容的操作使用;计数器、数位表、现代教育手段(班班通)等。【一年级教学具的使用(见后)】五、课时安排建议:教参P8-9.准备课2课时,一单元12课时,二单元15课时,三单元3课时,四单元8课时,五单元8课时,六单元9课时,总复习4课时。合计57课时。六、课程内容分析。准备课(P2~P6)三两个内容:上学了、数一数和比一比。※上学了:是儿童数学学习的开始,是小学与幼儿园数学学习的衔接,也是为系统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做准备。让儿童从主题图所提供的信息中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2012版次)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2012版次)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2012版次)第6页※数一数:在参观校
本文标题:西师版2012一上教材培训讲稿(解华轩)121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4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