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西气东输监测实施方案—陕西(水利部)
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项目区(陕西西段)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二〇〇三年八月一日1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项目区(陕西西段)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目录1监测范围与监测原则1.1沿线两侧监测范围........................11.2涉及区段............................21.3监测时间............................21.4监测原则............................32技术路线2.1资料收集整理..........................52.2背景调查与全线勘察.......................72.3地面监测与调查.........................72.4监测数据统计分析........................92.5提交监测成果..........................93监测内容与方法3.1监测内容............................103.2监测方法............................113.3监测指标............................164监测成果格式...........................325监测点布设............................486监测成果6.1各区段监测数据系列........................486.2监测总报告...........................496.3监测实施方案...........................497监测工作组织7.1各承担单位和负责人........................497.2各区段内工作组织.........................507.3时间安排.............................501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项目区(陕西西区段)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2003年8月1日)1监测范围与监测原则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项目区(陕西西段)西起宁夏盐池、陕西定边界,东至陕西靖边,管线长度161.3km,2004年将全线贯通。项目区涉及定边、靖边2县,沿途主要是半干旱沙化平原农牧区和部分低丘过渡区,穿越红柳河等境内主要河流、多处交通干线等。项目区属于典型水-风交错侵蚀区,水土流失程度、强度严重,局部地段水土流失剧烈。工程沿线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合计共约600hm2。1.1沿线两侧监测范围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项目区(陕西西段)沿线自然条件较差,生态比较脆弱,土壤侵蚀严重,建设期间地表扰动程度较大。同时这一地区也是我国主要的沙漠化危害地区,人为活动对水土流失有着显著影响,生态敏感性较强。因此,其水土保持监测是一类线型、监测要求高、空间跨度较大的建设项目监测工作,必须沿线进行全面监测。监测工作应遵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根据不同侵蚀类型的特点拟订合理、严密的监测方法,于工程建设施工期和林草恢2复初期开展。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水土保持监测的要求,监测范围确定为工程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监测范围包括工程施工和林草恢复期的建设区和生态直接影响区,尤其是管道开挖扰动带、施工道路、取料场与弃渣场、施工营地、输气固定设施、和水保工程设施等区域。除料渣场等包括周边毗邻10m面状区域外,沿线两侧宽度在多数地段为管线的作业带宽度28m+两侧各10m直接影响区;新扩建公路为路基两侧各20m,部分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地段直接影响区范围更宽(如较陡坡面的管线和新建伴行道路施工带、水蚀沟谷边缘地段等还应扩展至该段人为影响下水土流失强度一致或更高的侵蚀地貌边缘线、料/渣堆迎风坡面等)。1.2涉及区段根据2003年3月4-5日水利部、中油总公司管道分公司西气东输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座谈会纪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点是在建和新开工管道工程标段。因此监测的区段为陕西省境内靖边以西的所有标段。1.3监测时间根据目前工程进度和监测工作的要求,监测时间为主体工程开工后第二个汛期结束。对于多数区段,监测工作将在2004年9月前完成。鉴于西气东输主体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监测工作分期分段进行,根据主体工程各标段的进度及时开展,且必须保证在林草恢3复初期生长旺季和工程完建后首个汛期的监测数据获取。同时在汛期和大风扬沙季节必须保证所有降雨和大风(5m/s风速以上)日期的次侵蚀事件监测。1.4监测原则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为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服务,支持水土保持监督的数据基础。大型线状建设项目空间跨度大,地域环境差异明显,需要依据相关技术标准,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及其水土保持工程效果等进行动态观测和分析。由于该项目的水土保持工程及其监测工作安排和启动滞后于主体工程,为了反映西气东输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掌握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过程与投入使用初期水土流失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水土保持工程的防治效果,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项目区整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提出如下监测原则:(1)多种监测方法综合运用西气东输建设项目区内自然环境差异较大,水土流失及其控制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成因和特性确定监测方法。从管道工程建设特点考虑,需要在建设的不同时期分别开展地面观测、调查监测和遥感监测,及时获取水土流失状况的背景、动态数据和水土流失强度、程度信息。各种监测方法中,遥感监测与调查监测相结合,主要用于土壤侵蚀背景调查。在获取水土流失状况的背景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地4面观测等方法开展动态跟踪监测。(2)定点监测与临时观测相结合地面监测是本项目监测的主要方法。但项目区为两侧宽幅有限的线状区域,部分地段交通、通讯不便。同时,管道施工有很强的时间阶段性,水土保持监测对实施动态跟踪的要求很高。因此,地面监测采用定点监测和临时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在根据区域水土流失特点设置固定观测点后,依据工程进度和当地气象、物候、地质等特点确定临时观测点,以扩大点位监测的覆盖面。临时观测点随工程进度和气象条件变化发展迁移场地和观测设施。(3)监测与项目水土保持防治责任分区相结合开发建设项目的不同防治责任分区,具有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为了在防治水土流失时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工程,监测内容、监测途径、时段也必须能充分反映各个地段的水土流失特点和水土保持要求、水土保持工程及其效果。2技术路线本项目监测分地段(各县市境内管线建设区域)开展。各区段内的监测均按照统一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进行。整个监测工作必须在获取详实的背景资料,尤其是项目区水土流失背景数据的基础上开展。所有的水土流失分析、预测、评价将基于背景数据和动态监测数据。监测技术路线如下图:5图2-1监测技术路线2.1资料收集整理主要收集与水土流失相关资料,包括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农业林业生产、土地利用、自然灾害和社会经济等。同时,走访当地群众和水土保持部门、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了解工程开工建设至目前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况、生态与景观影响和恢复等方面的情况。所有专业部门资料必须以县为单位收集(1)农、林、牧业一般资料:包括与所在工程区段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有关的农、林、牧业主要土地类型,灌区、渠系分布及主要作物、林草种类和分布,资料收集整理背景调查与全线勘察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农业林业生产、土地利用、自然灾害和社会经济、遥感、施工监理等地面监测与调查监测数据统计与分析分段数据统计与分析-全线汇总与分析提交监测成果确定重点地段-确定固定观测点-布设临时观测点6土壤类型及其肥力,主要自然灾害等。(2)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关键区段主要控制站的径流量、含沙量、土壤含水量等。(3)气象资料包括降水量、蒸发(年、旬特征值)、风向、风速、气温、有效积温等。重点要求收集关键地段主要气象站的与土壤侵蚀有关气象数据。(4)地形地貌全线穿越山丘地段的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1:1万地形图,部分重点地段尽量收集水土保持防治责任区更大比例尺地形图等。(5)土地利用2001年左右的沿线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6)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典型区段资料统计到沿线乡镇的农业经济主要统计参数(人口、耕地、牲畜、劳动力、收入、土地投入等)。这些资料主要用于评估水土流失危害和水土保持效益。(7)高精度的卫片影像采用近期SPOT中精度卫片和IKONOS高精度卫片历史数据。遥感影像主要用于监测区段的土壤侵蚀背景调查。在所有固定观测点所在地段必须使用IKONOS数据,其余重点水土流失地段使用7SPOT多光谱和全色数据。(8)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资料包括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的工程管线开挖、回填、筑堤、地貌恢复,水土保持工程修建,植物措施恢复等的有关施工、监理记录资料。2.2背景调查与全线勘察在全面获取有关资料后,对监测区域土壤侵蚀背景状况进行调查,获取评价水土流失动态的本底数据,包括水土保持防治范围内土壤侵蚀的强度、分布面积、基本侵蚀量情况等。对于即将开工或正在施工的地段,对监测区域进行全线勘察,掌握项目区水土流失基本情况。全线勘察要求达到对项目区土壤侵蚀环境的全面了解,特别是主要土壤侵蚀因子的作用特点及其有关属性、水土流失危害的关键部位以及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外业调查必须在管线开挖前或与管线开挖同时进行。对于已开工地段,将结合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预验收技术评估,主要进行土壤侵蚀背景调查。2.3地面监测与调查地面监测是项目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益监测数据量化的基础。大风扬沙尘季节为风蚀监测重点时段;,每年汛期则是对水蚀8监测的重点时段。重点地段必须进行地面监测,其它地段应进行地面调查。2.3.1工作流程(1)根据全线勘察情况,依照不同侵蚀类型确定监测工作的重点地段。(2)设置布设地面观测点,配备观测设施。对自然环境,水土流失因子,水土流失强度、程度及其危害,植被状况与恢复特点,工程措施防治效果等进行全面监测。观测点的观测场所包括工程扰动样区和对比样区等。(3)选择临时观测点,进行跟踪监测。主要监测和调查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及其对水系、下游河道径流泥沙的影响,水土流失危害情况变化等。(4)对非重点水土流失地段在背景勘察后进行定期地面调查。2.3.2地面监测与调查技术要点由于项目区为一狭长区域,横向跨度大,部分地段设置观测场站困难,可以在临近区域进行类比监测。地面监测与调查将以各区段的典型地段为代表,根据不同的侵蚀特点和工程进度,依据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规定要求定期开展工作。固定观测点和临时观测点均属于《规程》中的“临时监测点”,区别在于临时观测点的场地和设施随工程建设进度和气象条件、土壤侵蚀发展而迁移。固定观测点将采用GPS定位,采取固定样区定点测量、9取样、调查等方法获取完整的数据系列。少数条件较好的观测站点可以结合当地监测机构的站点建设,布设固定观测点,尤其在重点水蚀地段的控制性位置。由于项目区沿线距离长,在固定观测点之间,还需要根据工程进展布置临时观测点。多数观测点应按照临时观测点布设。监测手段上尽量使用GPS定位,数字摄影、摄像、全站仪测量等精度较高、结果直观的新方法。监测时段上应跟踪施工进度,工程建设扰动频繁期间加大监测时间密度。林草恢复期在汛期和大风扬沙期间也应保证监测频率。2.4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地面监测数据系列的支持下进行土壤侵蚀状况和动态分析。依据各监测段分工和地面监测调查资料,分别进行各阶段监测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个宁夏区段的汇总和统一分析。2.5提交监测成果在监测工作完成后提交项目监测总报告。随报告提交的成果包括监测项目区各段监测统计汇总数据系列、相关土壤侵蚀图等。3监测内容与方法监测内容根据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区(遵照SL190—9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确定,监测方法依据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中“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所规定的监测项目、方法和时段确定。103.1监测内容包括
本文标题:西气东输监测实施方案—陕西(水利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53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