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名词解释:1.椎间盘:是牢固的连结在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盘的中部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称髓核,是胚胎时脊索的遗留;盘的周围部分是无数层纤维软骨按同心圆排列组成的纤维环。)2.咽峡:腭帆后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部共同围成的区域。3.Corti器: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刺激。4.嗅区:位于上鼻甲内侧面及其相对的鼻中隔部分,黏膜较薄,活体呈苍白或淡黄色,内含嗅细胞,具有嗅觉功能。5.Little区:易出血区,在鼻中隔前下部有一个丰富的血管丛叫易出血区。6.声门裂:两侧声裂间的裂隙称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当气流通过时,振动声带而发出声音。7.皮质:覆盖在小脑、大脑表面的灰质层称皮质。8.髓质:在皮质的深层,小脑、大脑深部的白质称髓质。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中处,在新鲜的标本上色泽灰暗,称灰质。9.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因外面包有髓鞘呈亮白色,称白质。10.神经节、神经核: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的团块,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称神经节,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称神经核。11.黄斑:视盘颞侧稍下方3~5mm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其中央凹陷部称中央凹,感光辨色敏锐。12.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内面介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前下方的尿道内口之间的区域。此区由于缺少黏膜下层,黏膜与肌层紧密相连,无论在膀胱膨胀或收缩时,均无皱襞。13.三尖瓣复合体:三尖瓣尖、瓣环、腱索和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称三尖瓣复合体。(其中三尖瓣复合体在右房室口,二尖瓣复合体在左房室口。防止血液倒流。)14.子宫峡:为子宫颈与子宫体之间相互移行的部分,较狭细,长0.7~0.9cm,妊娠晚期可增长7~11cm,成为妊娠子宫下段,可作为剖宫产的位置。15.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该点称McBurney点,有时也用Lanz点表示,即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中1/3交点处。16.直肠壶腹:直肠下部比较膨大形成直肠壶腹,其肠腔面存在3个半月形的直肠皱襞,17.椎体钩: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成椎体钩。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的两侧唇缘相接,则形成钩椎关节。称Luschka关节18.翼点: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常有血管沟,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19.关节腔:为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关节腔内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有一定作用。20.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间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21.腹股沟(海氏)三角:腹股沟(Hesselbach)三角,是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位于腹前壁下部。22.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于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十二指肠悬韧带可作为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空肠和回肠的重要标志。23.直肠横襞:直肠内面有三个直肠横襞,(Houston瓣)由黏膜及环行肌构成,具有阻挡粪便下移的作用。24.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的区域称为胆囊三角,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因此该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25.肝胰壶腹:(Vater壶腹)胆总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于肝固有动脉的右侧,肝门静脉的前方,向下经十二指肠上部的后方,降至胰头后方,再转向十二指肠降部中份,在此处的十二指肠后内侧壁内与胰管汇合,形成一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少数情况,胆总管未与胰管汇合而单独开口于十二指肠腔。26.Oddi括约肌:在肝胰壶腹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包绕,在胆总管末段及胰管末段周围亦有少量平滑肌包绕,以上三部分括约肌统称为Oddi括约肌。平时保持收缩状态。进食后舒张。27.环甲正中韧带:弹性圆锥中部弹性纤维增厚称环甲正中韧带,急性喉阻塞时,为抢救病人生命可在环甲正中韧带处进行穿刺,以建立暂时性通道。28.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的全部肺组织的总称。29.精索:是位于睾丸上端和腹股沟管腹环间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精索内主要有输精管和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神经、淋巴管和腹膜鞘突的残余(鞘韧带)等。30.乳房悬韧带:胸壁浅筋膜不仅形成乳腺的包囊,而且发出许多小的纤维束,向深面连于胸筋膜,在浅面连于皮肤,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成为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当乳腺癌侵入使其缩短时,牵引皮肤凹陷,致使皮肤表面出现许多小凹,临床上称橘皮样变。31.网膜孔:又称(Winslow孔),上界为肝尾状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为腹膜覆盖的下腔静脉。网膜孔可容1-2指,其高度约在第十二胸椎至第二腰椎体的前方。32.声带:由声韧带、声带肌、和喉粘膜构成33.直肠子宫凹陷:Douglas腔,女性在子宫和直肠之间,形成较深的直肠子宫凹陷,与阴道后穹之间仅隔以阴道后壁和腹膜,凹底距肛门约3.5cm。易积液体,临床上可于直肠前壁或阴道后穹穿刺引流,诊治疾病。34.Purkinje纤维网:左、右束支的分支在心内膜下交织成心内膜下Purkinje纤维网,主要分布在室间隔中下部心尖,乳头肌的下部和游离室壁的下部,室间隔上部、动脉口和房室口附近则分布稀少或没有。35.房室束:又称His束,起自房室结前端,穿中心纤维体,继而走在室间隔肌性部与中心纤维体之间,向前下行于室间隔膜部的后下缘,同时左束支的纤维陆续从主干发出,最后分为右束支和左束支。36.心最小静脉:又称Thebesius静脉,是位于心壁内的小静脉,自心壁肌层的毛细血管丛开始,直接开口于心房或心室腔。37.乳糜池:位于第一腰椎前方,呈囊状膨大,接受左右腰干和肠干。(淋巴系统)38.肋膈隐窝:左右各一,由肋胸膜与膈胸膜返折形成肋膈隐窝。39.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40.胸锁关节:是上肢骨与躯干骨连接的唯一关节。由锁骨的胸骨端和胸骨的锁切迹及第1肋软骨的上面构成。41.三边孔(三边间隙)和四边孔(四边间隙):是位于肩胛下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骨上端的两个间隙。肱三头肌长头内侧的间隙为三边孔,有旋肩胛血管通过,外侧的间隙称四边孔,有旋肱后血管及腋神经通过。42.股四头肌:是全身最大的肌,有四个头,即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43.小腿三头肌:由浅面的腓肠肌和深面的比目鱼肌合成。44.肝门:肝的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肝门。45.咽鼓管:咽鼓管为鼻咽部与鼓室的通道,长约3.5~4.0cm,斜向前内下方。46.壶腹嵴:膜壶腹壁上有隆起的壶腹嵴,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变速旋转的刺激。47.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感受器细胞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特化的接触区域。48.纤维束:在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称纤维束。49.反射: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适宜的反应,称为反射。50.马尾:在脊髓末端平面以下下行的脊神经根称马尾。51.危险三角:将鼻中隔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称为“危险三角”。52.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肾盂出入的部位。53.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接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54.界线: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疏、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行线。55.齿状线:肛柱下端与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行线,称齿状线。56.肺段: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的全部肺组织的总称。57.肾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58.房室交点:后房间沟、后室间沟与冠状沟的相交处。59.内囊:是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板。在水平切面上呈向外开放的“V”字形,分前肢、膝和后肢三部分。二、英文名词解释1.Luschka关节: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的两侧唇缘相接,则形成钩椎关节。2.Treitz韧带: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与其下表段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3.McBurney点:阑尾根部的体表的投影点,通常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4.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5.Littlearea:鼻中隔前下方血管丰富、位置表浅,外伤或干燥刺激均易引起出血,称为易出血区。6.Douglas腔:女性在子宫与直肠之间,形成较深的直肠子宫陷凹,又称Douglas腔.7.Koch三角:右心房的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膈侧尖附着缘和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称Koch三角。8.inguinal(Hesselbach)triangle:腹股沟(海氏)三角是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位于腹前壁下部。三、人体主要器官和结构所在的位置1.咽的位置:咽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端起于颅底,下端约在第6劲椎下缘或环状软骨的高度移行与食管。2.食管的位置:食管上端在第6劲椎体下缘平面与咽相接,下端约平对第11胸椎体高度与胃的喷门相连接。3.胃的位置:胃在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4.肝的位置: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5.胰的位置:胰是位于腹上去和左季肋区,横置于第1~2腰椎体前方,并紧贴于腹后壁的狭长腺体。6.脾的位置:脾位于左季肋部,胃底与膈之间,第9~11肋的深面长轴与第10肋一致。脾位于左上腹部,胃的后方,横膈膜的下方。7.肾的位置:左肾在第11胸椎椎体下缘至第2~3腰椎椎间盘之间;右肾则在第12胸椎椎体上缘至第3腰椎椎体上缘之间。8.心的位置:一般人的心脏位于胸腔内两肺之间,约2/3居正中线左侧,1/3居正中线右侧。9.心的体表投影:左上点于左侧第二肋软骨的下缘,距胸骨侧缘约1.2cm处;右上点于右侧第三肋软骨上缘,距胸骨侧缘1cm处;左下点于左侧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约7~9cm;右下点于右侧第七胸肋关节处。10.脊髓的位置: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平面)。
本文标题:系统解剖学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02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