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望城县2006年中小学教师业务考试试卷职高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包括问卷(1~6页)和答卷(7~10页),满分100分,时量150分钟。请将所有答案作在答卷相应位置上。答在问卷上的答案视为无效答案。2.在密封线内填写好相应项目。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全部交回。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数.落数.据数.九寒天数.典忘宗数.字通讯B.胜.任胜.负引人入胜.胜.绩骄人稳操胜.券C.提.防提.成提.水工程提.纲挈领ATM提.款D.参.与参.校古木参.天参.差不齐兄弟参.商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拍品聆听恰如其分见识浅薄B、零担恪守篇篇起舞锲而不舍C、供给魄力孜孜以求迫不急待D、崔巍暗然踯躅不前丰姿桌约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都说姜还是老的辣,你真有两手,这个人那么难缠,_______还是叫你给说服了。②这次活动承蒙贵公司慷慨解囊,热情赞助取得了圆满成功,他日有托,我们定投桃报李,相助。③人们要对质量、花色进行挑选,要追求品牌和时尚,体现个性修养,服装业也由此演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时尚产业。A.毕竟全力不但/还B.毕竟全力不单/也C.到底鼎力不单/也D.到底鼎力不但/还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张经理真不愧是一位商场老手,在市场最不景气的时候,也能捉襟见肘....,巧于应付。B.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挑肥拣瘦....,当即驳回。C.我对计算机真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让我做这个工作,不是勉为其难吗?D.这里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建筑物的绚丽多姿....,也不是建筑材料的不同凡响,而是环境的得天独厚。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医既重视外邪致病,也重视七情内伤,充分考虑到了生理、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B、笔者相信,作者在伟人联艺探妙中所绽放的这朵新葩,必将在广大读者中结出丰富知识、增广见闻、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从而为人们所珍爱、所收藏。C、创新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解放思想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D、从医学发展来讲,目前医学的难点和热点已从研究单基因疾病转移到多基因疾病上,而且我们的技术已经拥有了较为成熟的路线。二、(共8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这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我国是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的,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多,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短信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2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手机短信的兴起是与手机的普及密切相关的。最初,手机还是一种奢侈性消费,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手机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据统计,至2002年,仅中国移动用户就已达到1亿多户。在初期,手机的功能主要是作为移动的电话,是一个方便、快捷的通话通讯用品,随着短信功能的开发,具有短信功能的手机才是一款完整意义上的手机。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手机购买者在问过手机的价钱以后,紧跟的问题就是:这款手机能发中文短信吗?短信与手机同步增长,手机用户中已经有大部分人收发过短信。据北京勺海市场研究公司近期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居民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63.1%的被访者曾经使用手机向他人发送过短信,其中年轻人发送短信的比例高达89.0%。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曾经在网上有过调查:“过节了,你想以什么样的方式去问候姓名:学校:考室:准考证号: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等,违者试卷作零分处理职高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职高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他(她)?”结果发短信祝福占总数的67.1%。通过手机短信相互问候已不鲜见,每到春节、情人节期间,中国移动每秒能处理470条短信的短信平台就被挤得水泄不通。网络在数年前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而日益普及的短信文化则似乎在悄然酝酿着一场新的生活革命。在日本,成千上万的人群,既有染着各种颜色头发的青少年,也有背负着家庭责任的主妇以及严肃的“办公一族”,都不约而同的拿着各种颜色、各种型号、各种款式的手机,不断的用拇指在手机上按动。对他们而言,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已不仅仅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新兴的沟通、娱乐和生活方式。短信文化在中国的兴起是近几年的事,但中国却是短信使用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尤其是在善于追逐时尚的青年“手机一族”中,手机短信这样一种新的文化方式已经被普遍接受。手机短信是一场“全民运动”,但毫无疑问的是,它更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尽管每一个手机用户都可以收发短信,但中年人思想相对保守,不善于接纳新生事物,因此,年轻人无疑是“短信一族”的主力。另据调查,年轻人在将来使用短信的意向也显著强于中老年群体。短信文化是一种年轻的文化;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这注定了这种流行现象绝非昙花一现,而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的。尽管由于手机尚未大量普及,短信文化也没有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但谁又能忽视这具有极强生命力,有可能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巨大变革的流行文化呢?(《青年研究》2004年4期)6、对文中画线句“短信文化是一种年轻的文化,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的理解,全面而又准确的一项是A.因为使用短信的多是年轻人,所以称短信文化为年轻的文化、年轻人的文化。B.因为我国短信的开通是1998年才有的事,使用时间非常短,所以称之为年轻的文化。C.因为短信是一种新生的文化,使用短信的又大多是年轻人,所以称之为年轻的文化,年轻人的文化。D.因为短信在中国的使用量增长非常快,极具生命力,所以称之为年轻的文化。7、下列不能作为“日益普及的短信文化则似乎在悄然酝酿着一场新的生活革命”依据的一项是A.调查显示,已有过半数的被访者选择使用短信这种新兴的沟通方式。B.在重大的节日,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发送短信的方式相互问候,致辞祝福。C.不同身分的人都纷纷选择短信交流,并把它当成一种新兴的娱乐和生活方式。D.短信技术发展迅速,已由纯文本的形式发展到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形式。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手机短信的兴起与手机的普及密切相关。B.手机的畅销得力于其短信功能的出现与不断增强。C.随着短信功能的开发,人们开始觉得具有短信功能的手机才是真正的手机。D.每个购买手机的人都会关注它的短信功能。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短信文化开始于1992年。它的重要标志是在英国第一条短信的发送成功。B.短信之所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是和它自身的不断完善密不可分的。C.在日本,人们无论什么身份,都喜欢在同一时间用手机短信来交流和娱乐。D.在今天,年轻人是“手机一族”的主力;在将来,这种情势也将依然存在。三、(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木假山记苏洵木之生,或蘖而殇①,或拱②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③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④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氵贲⑤,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⑥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蘖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⑦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面岌然⑧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节选自《嘉祐集》)【注】①蘖(niè):树木的嫩芽;殇:未成年而死。②拱(gǒng):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③斤:斧头。④汨(gǔ)没:沉没;湍(tuān):急流。⑤氵贲(fén):水边高地。⑥野人:村野之人,农夫。⑦庄栗:庄重谨敬。⑧岌(jí)然:高耸的样子。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拔:攻取B.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得:能够,可以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数:命运,气数D.虽其势服.于中峰服:服从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B.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寺僧使小童执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C.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其为.惑也,终不解矣D.虽.其势服于中峰失此利也,虽.悔之亦于事无补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说明树木不幸遭遇的一组是(2分)①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②幸而至于任为栋梁③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④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⑤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⑥为樵夫野人之所薪A.①⑤⑥B.①③④C.②④⑥D.②③⑤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木假山记》是一篇绝妙的小品文,作者由家中一盆木雕的假山生发感慨,从木假山联想到树木的种种遭遇,又由此而联想到当时的社会状况。B.文章题目是“木假山记”,但作者并没有泛泛地交待木假山的制作经过,也没有刻意描绘其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而是借欣赏木假山,触景生情,展开想象,抒发感慨,阐述事理。C.作者以极其愤怒的心情来写树木的遭遇,是借题发挥,字字句句都是在写人,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D.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由写树木的遭遇转写假山,借写木假山山峰的特点来写人的品格,赞美一种巍然独立、刚正不阿的精神,表达自己对高尚情操的追求,体现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秉性。四、(8分)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译文:(2)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译文:15、(4分)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某学校请一位全国著名的科学家来作报告,经办的同志给这位科学家去了一封信,信中说:“请您来讲一次,想来您也会觉得荣幸的。”报告完了之后,又给这位科学家写信说:“您的报告对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等,违者试卷作零分处理职高语文试卷第3页(共10页)职高语文试卷第4页(共10页)我们有些帮助,特此致谢。”文中有两处不当。第一处不当是____________,理由是()第二处不当之是,理由是()五、教育理论(20分)16、简析“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的教育学意义。(4分)17、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哪些?(8分)18、新学期开始了,刚从师范分来的陆莉老师被安排做班主任工作。怎样才能教育好学生呢?她向一班主任请教。这位班主任告诉她说,“当班主任就得对学生严厉点,不能给他们好脸,越给他们好脸他们就越不像话,学生若是不怕你,这个班级就会什么都干不好。”你认为这位班主任的话能帮助新教师搞好班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吗?为什么?应当怎样才能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8分)六、(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美与同情丰子恺世间的物有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树,在博物家,在园丁,在木匠,在画家,所见各人不同。博物家见其性状,园丁见其生息,木匠见其材料,画家见其姿态。但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树的因果关系,画家只是欣赏目前的树的本身的姿态,而别无目的。所以画家所见的方面,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了。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故普通世间
本文标题:职高语文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2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