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联合卡车冲压培训资料
第1页共8页集瑞联合重工冲压工艺培训资料倪慨宇工程名称BLDRTR/TMPI/PC/PRCRSTFO落料拉延修边冲孔整形成型SEPBURCPIHEM/PREFLBE分切翻孔侧冲包边、压合翻边弯曲工法图设计1.冲压方向2.板件的送料方向3.斜锲加工方向4.各工种的加工范围5.各工种的加工分模线6.各工序的反弹预估7.基准点与压床的关系8.检查点、合模基准孔设定(CH孔、CP点)9.传送模(级进模)10.模面11.拉延面12.下料尺寸13.成型R角14.制品延长面的处理15.成型到底记号16.余肉造型17.废料刀的摆设18.冲孔孔径19.加工部位的断面形状20.各工程加工内容的简略图21.补充说明、技术说明、检查点、数据表1.工法图是指导模具设计的依据,拉延一般是第一序,是否到底的标志,上模,制件上有压痕;2.修边线与分模线15→20,拉延筋距修边线最小20;保利龙制作指导书1.使用工具:工作台板、刀具、10/1000铸模尺、20/1000铸模尺、钢质直角尺、三角板、电阻丝吊具、可调变压器、画规、卷尺、尺杆、样板、毛刷、笔等;2.作业内容:a.外观要求:倒角光洁平整,结合处无缝隙,表面清洁;b.尺寸准确性:加工尺寸——加工面的加工余量及缩量;非加工尺寸——缩量(铸铁10/1000,铸钢20/1000);3.拉延模凸模制作过程一览表:a.读图:读懂图纸,明确必要尺寸(模具闭合高度、基准线距上/下模底面的高度);b.备料:c.型面加工:送所备料至数控机床加工所需型面(CNC编程时应放出10mm的加工余量),并打上中心孔;d.模座制作:e.凸模型面制作:由已加工的凸模型面,以机加工所给出的分模线,放出加工余量(向内或向外做10mm左右的偏移,照此线吊出,向外吊则凸模轮廓不需加加工余量,向内吊则需加20mm的加工余量),做出凸头,画出中心线,注意留出空刀,并装上导板底座,挖出减重空;f.自检:g.收尾:归纳总结1.FC(普通铸铁)7.3T/m3;GM(Mo-Cr铸铁)7.4T/m3;SC(碳素钢)7.8T/m3;2.设计重量=RL/m*FB/m*DH/m*比重*K(系数);体积*比重K系数DR型…………大物30T0.360.300.36中物10T0.360.360.42第2页共8页小物=10T0.360.400.443.基准点约在模具的几何中心,整数;4.模具,冲压件,投入成本大,开发周期长,技术含量高;工艺设计/模具设计;HT250、HT300价格5000→6000元/顿;拉延模:Mo-Cr铸铁7200元/顿;空冷钢7CrSiMnMoV价格12000→15000元/顿;45#价格5500元/顿;设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成本;每年福臻集团要开发4部车,奇瑞、江淮、柳州;材料的选用必须遵守技术协议;5.数模基准点:制件近似中心点,圆整,变换数模、模具维修;模具中心点≠模具的几何中心;机床中心和压力中心是一致的;6.材料:Mo-Cr铸铁(日本GM246)、Ni-Cr铸铁淬火后HRC50,HT300(日本FC300);成型类:凸模用合金铸铁;修冲类:料厚1.5,空冷钢7CrSiMnMoV,淬火HRC52,变形小;料厚1.5,T10A、T12A,淬火麻烦,变形量大;料厚1.5,采用Cr12MoV,维修麻烦;7.汽车总成:a.前舱总成8401;b.前围总成5301;c.后围总成5601/6301;d.顶盖总成5701;e.侧围总成5401,单为左,双为右;f.地板总成5101;8.起重棒:a.植入式45钢;b.整体式;c.吊耳,孔距吊耳边缘50mm,Φ45、Φ50,用于2m以上的模具。9.耐磨板的选择原则:(L1+L2)≥L*0.25;a=L/6,a/max=L/4;如下图:10.运输连接板8mm厚,自制件,45钢;起吊压料芯:M16→M24;11.沉孔深度等具体尺寸参照《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铸件h=1.5Φ,钢件h=Φ;12.坯料尺寸的计算:常用算法……最复杂的型面,单边外方10→15mm;13.模具中心、压力中心、数模中心三心合一最佳,否则要标注出数模基准点距模具中心(压力中心)的(x,y)模具中心并不是这模具的几何中心,压力中心即机床中心;14.减轻孔设计:减轻孔长、宽不超过300;拉延模沿分模线设计减轻孔,修冲、整形类模具自由发挥;主筋40→50,副筋30→40;15.快速定位,短棒,上Φ60,下Φ40;16.闭合高度必须满足:大于等于机床最小装模高度+50n;17.压料芯起吊螺钉M16、M24;要保证起吊平稳;18.铸造方孔(经验):长大于等于80,宽大于等于40;19.螺钉、销钉选用:异形冲头最小10,镶块最小12;成型类模具设计1.平衡块下面一定要有到底块,到底块上面不一定要有平衡块。2.刺破刀(废料部分):便于流料;3.CH孔2个,为后续研制型面、定位用;CP点,小凸起,中小件4→5个,大件5→8个,检验制件在装车时是否达到设计位置;4.拉延筋阻料,让零件充分变形;5.分模线:区分凸模和压料圈的线;第3页共8页6.压形:易回弹,产生起皱等缺陷;拉深:成型稳定;7.圆角(日本R角)3→6;拔模斜度7→100;8.弹簧顶丝布置在出料侧;9.压边圈,接柱,垫块45钢,顶杆行程170mm;10.拉延模材料的选用:上模(凹模)Mo-Cr铸铁,HRC≥52,圆角处淬火;t≥1.5mm时,在凸/凹模内局部变形剧烈处Cr12MoV;另Ni-Cr铸铁;压边圈Mo-Cr铸铁、Ni-Cr铸铁,拉延筋全部要淬火,HRC≥52;下模整体式:Mo-Cr铸铁、Ni-Cr铸铁,分体式下面采用HT300,上面采用Mo-Cr铸铁、Ni-Cr铸铁,连接,定位(十字键槽),复杂,一般很少采用分体式;调压垫块、墩死垫块45钢,标准件,HRC30→35;11.气顶杆上、镦死块下必须有加强筋;筋主要布置在受力部位。修冲类模具设计1.冲裁力=600MPa*0.5mm*800mm=240000N=240KN;2.剪切力F=T*L*σ(料厚、修边周长、σ=350MPa)例:F=100KN,油压机200*(60%旧→70%新)100,如小于则换机床;卸料力F/卸=F/冲(3→5%),尽量大一点儿;注L1:凸、凹模刃口距一个料厚;如右图:3.凸凹模间隙:料厚*4%;注:间隙0.048取0.04;4.废料刀:上高3→5mm,下低3→5mm;5.安全侧销S=工作侧销+(10→15)mm;工作侧销失效后……6.废料刀的分布:刃口方向一致,顺时针或逆时针;废料长度,对角线;螺钉距刃口近,销钉远,销钉距废料刀边缘≥10mm;h≥2W/3;7.t1时不设背托,t≥1要设背托,一般不设,便于钳工操作;背托长80mm→100mm,宽20mm→30mm;8.冲头、凹模的选用(料厚1.0,单边间隙0.04;孔/冲头/凹模):Φ10.5/Φ10.6/Φ10.68;Φ10.8/Φ10.9/Φ10.98;Φ12/Φ12.1/Φ12.18;当Φ≥20时0.2,即Φ20/Φ20.2/Φ20.28;9.凸凹模安装平台设计:修边线向外5→10mm,台高10mm;下模镶块减轻孔从上面挖,可以考虑在减轻孔处布置螺钉、销钉;减轻孔距底部30→40mm;10.工作侧销、安全侧销(孔)的画法参照A18-2804561-3-BUR+PI;11.废料长度400→450为宜,L≤500,地沟;12.修边线,最好保证不拆刀就能取出压料芯,否则要在技术要求里注明某镶块涂为红色;13.分块(镶块),富士标准,长度不超过400,起重螺纹孔,重量≤15Kg,接刀处15→20mm,光洁度1.6;如倾斜,镶块的倾斜角处必须≥600;14.修冲类模具材料的选用:上、下模:HT300;压料芯:一般选用HT300,对于一些细长件应选用45钢,45钢在实际铸造过程中用空冷钢代替,空冷钢有铸态和锻态,多采用铸态的;此外,有时也采用Mo-Cr铸铁;凸、凹模镶块:空冷钢,后续热处理方便,HRC55;异形冲头:A.线切割,但不能切割铸态空冷钢,只能切割锻态的。T10A、T12A、Cr12MoV(价格昂贵,尽量不用),具体选用什么参照技术协议;B.铸态空冷钢数控加工;第4页共8页异形冲头固定板:45钢,型材,t≤100mm,不过可以竖起来用。HRC28→30调质,T10热处理硬度相对高一些,但比较脆;垫板:45钢,HRC28→32,一汽、二汽;T8A、T10A、T12A淬火变形程度大,容易翘;整形类模具设计1.侧向力问题:要保证受力平衡,不出现侧向力,否则导柱+导腿;侧冲、翻边、整形、侧整形、侧修边容易产生侧向力;导腿精度低,但可以消除侧向力;2.翻边整形类模具材料的选用:奇瑞A类模具翻边凹模全部采用空冷钢,日本认为这样成本较高,Mo-Cr铸铁,局部变形剧烈的地方镶钢块;3.回弹量:日本实验数据库,回弹量控制得比较好,平时注意一些数据;10;尺寸标注1.标注基准:上/下模,上/下模表面;压料芯/压边圈,最上/下;每一个需要加工的地方都要有形位尺寸和加工符号。2.加工基准孔:3-Φ10H7深30,Hxxx/3.2;3.异形冲头设计标注:冲头座高度要圆整5n;左右对称件只画左件,零件图要有技术要求,并在技术要求中注明左右对称;如下图:4.耐磨板、侧销、弹簧窝座、U形槽、导柱、导套等的标注见A18-2804561-3-BUR+PI;5.每一张视图上面都要标注基准点坐标、闭合高度、基准线距上下底面的距离;6.废料刀(倾斜:便于排料)标注:找一基准点,标注出位置尺寸、倾斜角度、废料刀长度和宽度;斜锲机构的标注类似;冲模设计标准1.工序制件图1.1一道工序即完成的零件,应与产品图全面一致。1.2工序制件图,应经工艺设计认可,最后工序与产品图全面一致。1.3试验决定的制件图,应将试验决定的及不需试验决定的部分表达清楚。1.4工艺设计计算与冲模设计计算遇有分歧,以冲模设计计算为准。1.5拉延件应有足够的工艺补充部分,压弯件应考虑回弹量。2.冲模总体布置2.1导柱的布置应考虑操作的安全性、合理性及防呆。第5页共8页2.2需要码放的冲模应设存放限位器。2.3冲模起吊用的起重孔、起重台肩,应符合有关规定。2.4排除废料的废料槽废料盒尺寸,应符合有关规定,废料槽废料盒的设置应方便排除废料及操作。2.5废料槽盖板,不应存在大于废料最小尺寸的缝隙及孔。2.6联合安装冲模的位置布置,应考虑压力机的偏载能力。2.7为防止制件产生磕碰划伤,应设置对制件的保护装置。3.工作部分3.1工作部分应便于拆装、维修、调整。3.2单边切料应有平衡侧向力的装置。3.3大型落料冲孔模的多孔凸凹模等易损件,应具有互换性及可拆换性。3.4修边模应避免出现尖角废料,以保证操作安全。3.5拉延模按需要设置排气孔。3.6压弯模凸凹模敞开式结构,应具有保证制件质量的稳固性。3.7压弯模凸凹模,应具有合理的回弹角。4.定位部分4.1定位的设置,应能满足方便操作。4.2定位应具有可靠性。模具设计指导书1.目的:为有效控制模具设计流程,保证模具设计质量之指导性文件。2.适用范围:模具设计。3.权责:3.1设计之执行:制造单位或相关单位.3.2设计之审核:技术部设计科主管3.3正式文件分发、回收、销毁:开发部执行.3.4设计之批准:技术部主管.3.5设计会签:客户4.设计依据4.1工艺数模4.2工法图5.相关文件:5.1冲压工程名称5.2工法设计标准5.3冲模设计标准5.4模具结构设计-导向方式5.5模具结构设计-铸件肋厚规范5.6标准件选用标准5.7图面设计规范工法设计标准1.工艺工序示意图1.1图示在图面的右上角,按工序自下而上绘出,如图面表达位置不够,可在工序示意图左面再起一行绘制。1.2工艺工序示意图,应绘出最佳效果立体图,一般选择标准轴侧图。每工序均应注明送料方向,冲压方向及定位方法。1.3拉延工序应绘出工艺补充的形状,注明拉延筋,分模线,用二维的CAD图来指导做三维的工序第6页共8页数模。1.4修边冲孔工序注明修边位置,用指引线及文字说明。如多个孔直径一致,可标注其中一个孔,
本文标题:联合卡车冲压培训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29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