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部分知识梳理备考目标主旨概览课程标准(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革命的影响(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3)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本讲讲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五四运动后,中国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了,革命暂时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争取开展和平民主的政治斗争,在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协议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解放战争,经过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考纲要求(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2)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3)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五四运动(1)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时间中心主力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第二阶段1919年6月5日起上海工人阶级(3)结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5)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诞生(1)条件①内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②外部:共产国际的帮助。(2)标志:中共“一大”召开。①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浙江嘉兴南湖。②内容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央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③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①条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的伟大转变。②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③意义: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2)北伐战争①目的: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势力。②进程:势如破竹,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③失败: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新”五四运动1.特点(1)由学生、工人、市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青年学生——运动的先锋;工人阶级——运动的主力;李大钊、陈独秀——运动的领袖。(2)启导人民觉悟,团结革命力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3)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彻底性——不妥协的斗争精神。(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伟大的开端。2.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从领导阶级上看,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2)从革命指导思想上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3)从革命的前途上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4)从时代特点上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5)从民族意识上看,民族意识出现新的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6)从精神面貌上看,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比较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类别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相同点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追求独立与民主不同点革命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群众基础充分而深厚缺乏革命目标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意义与影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2.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4.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并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1.“五四运动”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完全的胜利。错误。运动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其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并没有完成,因而“五四运动”不是完全的胜利。2.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正确。中国共产党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3.国民大革命并没有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说法片面。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加之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在共产党中盛行,导致国民大革命的“失败”,这里的“失败”是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但是国民革命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二、国共的十年对峙1.武装起义(1)原因: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2)概况①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等领导,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②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改向山区进军。2.八七会议(1)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2)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3.“工农武装割据”(1)思想内容:中共的正确领导(前提条件)、武装斗争(形式)、土地革命(内容)和根据地建设(基础)。(2)根据地建设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武装斗争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大规模“围剿”政权建设1931年冬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4.红军长征(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经过①长征开始: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开始长征。②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③长征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3)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为目标。它基本照搬苏联经验,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纲领,后来被称为党的“最高纲领”。中共“二大”在正确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基础上,提出把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制定出“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它实际上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纲领。“左”倾与右倾1.“左”倾: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革”中的“左”倾错误,等等。2.右倾: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3.关系:二者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因此,既要反“左”,也要反右。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1.探索期: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国民革命运动失败。(1)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中国的社会现实。(2)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受挫中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认识到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3)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中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国民革命运动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错误,国民党右派窃取革命成果。为此,中共领导了南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2.成熟期:土地革命时期。(1)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在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理论,探索出了中国式的革命道路。(2)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遵义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参与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工农红军长征在当时是必要的,是为了宣传革命思想和北上抗日而进行的必要战略转移。具有片面性。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了胜利,传播了革命思想,撒下了革命的火种,促进了北上抗日;但是红军长征是因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2.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彻底清算了党内“左”倾错误。错误。遵义会议仅仅纠正了当时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但并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算“左”倾错误。对党内“左”倾错误进行彻底的清算是延安整风运动。三、抗日战争1.日本侵华(1)制造事变:从1931年开始,先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2)侵华暴行: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在中国东北成立“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做试验。2.全民族的抗战(1)正面战场:①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均失利。②1942年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1945年初,击败侵缅日军。(2)敌后战场:①1937年秋,中共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②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③1941年由彭德怀指挥发动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日军。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4.胜利意义(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抗日战争1.抗战不同阶段的中日双方政治活动或政策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国民党的态度共产党的政策战略防御(1937.7~1938.10)速战速决,全面侵华(“七七事变”)自卫抗战,联共抗日(正面战场;国共合作)两党合作,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战略相持(1938.10~1944.1)“以华制华”,重点进攻(“三光”政策;殖民统治)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五届五中全会;皖南事变)维护国共合作,艰难抗日(“有理有利有节”方针)战略反攻(1944.1~1945.8)垂死挣扎,最后宣布无条件投降抢夺抗战果实(国民党“六大”)同蒋争夺,积极反攻(中共七大)2.两个战场的区别与联系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共敌后战场区别领导阶级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阶级利益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战场范围国民党统治区敌后抗日根据地路线只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作战方式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主战场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成为抗战的主战场联系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互相协助、互相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不应该将其割裂与对立起来3.抗战的特点(1)民族性:这场反帝斗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切抗日力量,是一场广泛的民族反侵略战争。(2)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八年,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历经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3)双重性: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4)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5)以弱胜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面对的是亚洲最强大、最凶残的帝国
本文标题: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37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