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第七章+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67第七章岩浆岩的主要类型第一节超基性岩类(橄榄岩—苦橄岩类)一.一般特征超基性岩的化学成分特征是:SiO2含量45%,属于硅酸不饱和的岩石,习惯上称超基性岩。MgO和FeO含量很高,两者和几乎都达30%以上,橄榄岩中MgO含量甚至可达40%以上;Al2O3含量低,Na2O和K2O含量极少。超基性岩的矿物成分以铁镁矿物为主,一般无长石或很少(10%),由于镁铁质矿物含量很高,绝大多数90%,所以又称超镁铁岩。但某些超镁铁岩,如辉石岩,角闪石岩,根据SiO2含量应属基性岩。超基性侵入岩在地表分布的面积很小,约占岩浆岩分布面积的0.4%,喷出岩更为罕见。但橄榄岩常与铬铁矿床,铜镍矿床有关;金伯利岩与金刚石矿床有关。二.侵入岩—橄榄岩类(一)矿物成分特征主要矿物为橄榄石和辉石。次要矿物为角闪石,黑云母,偶见斜长石。副矿物常见尖晶石,磁铁矿,铬铁矿等。(二)结构构造橄榄岩中常见:自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海绵陨铁结构,反应边结构等。68(三)种属划分及其特征橄榄岩类岩石常依其中橄榄石含量多少进一步划分:橄榄石含量%9090—4040—55岩石种属纯橄岩橄榄岩橄榄辉石岩橄榄角闪石岩辉石岩角闪石岩岩石类型橄榄岩类辉石—角闪石岩类纯橄榄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石岩:苦橄玢岩:69金伯利岩:(四)超基性侵入岩的变化蛇纹石化碳酸盐化其它变化四.喷出岩—苦橄岩类(略)第二节基性岩类(辉长岩—玄武岩类)一.一般特征化学成分特征:SiO2含量为45—53%,硅酸不饱和或饱和;Al2O3含量可达14%以上,CaO可达9%,在岩浆岩中均是较高的;但MgO和FeO则比超基性岩明显减少(各多在10%±);Na2O和K2O仍较少(共4%±),如果碱含量很高,里特曼指数σ3.3,则称为碱性基性岩。矿物成分特征:与超基性岩相比,有大量的铝硅酸盐矿物,主要是基性斜长石,铁镁矿物主要为辉石,且两者含量常相近;次要矿物是普通角闪石,橄榄石,黑云母,钾长石和石英。由于铁镁矿物含量多在40—70%,所以又叫镁铁岩。基性岩的喷出岩—玄武岩是分布最广,体积最大的一类火山岩。二.侵入岩—辉长岩类辉长岩类多呈黑色,灰色或带红的深灰色,一般为中—粗粒等粒粒状结构,常见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球状构造。(一)矿物成分及其特征主要矿物为基性斜长石和单斜辉石;次要矿物为斜方辉石,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偶见正长石和石英;常见副矿物为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磷灰石和尖晶石等。斜长石:通常为拉长石或培长石,常呈板状,卡钠复合双晶和钠长石律双晶发育;常发生“钠黝帘石化”。单斜辉石:多为普通辉石,透辉石,异剥石(具非常发育的(100)裂理的单斜辉石),有时有针状或片状磁铁矿等包裹体呈定向分布,呈希列构造;可被绿泥石,纤闪石等交代。70斜方辉石:多为紫苏辉石或古铜辉石,有些呈橄榄石的反应边。可被绿泥石,蛇纹石等交代。橄榄石:多呈细小颗粒,包于辉石中。(二)常见的结构及其特征最常见的结构为辉长结构和辉绿结构,部分可有反应边结构。辉长结构:岩石中的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几乎相等,均呈半自形-它形粒状。这种结构是辉石和斜长石含量近于共结比时同时从岩浆中析出的结果。辉绿结构:岩石中的辉石和斜长石颗粒大小近似,但斜长石明显比辉石要自形,因此,往往它形单个辉石颗粒填充于较自形的板状斜长石所构成的近三角形空隙中。界于二者之间的可称辉长辉绿结构。71(三)种属划分及其特征辉长岩类种属划分一般按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命名分会(1972)通过的辉长岩类定量矿物分类命名方案。按结构分为:辉长岩:具辉长结构辉绿岩:具辉绿结构辉长玢岩:斑状结构,基质为辉长结构辉绿玢岩:斑状结构,基质为辉绿结构72显微辉长岩:具细粒结构(四)次生变化常见辉石的纤闪石化和斜长石的钠黝帘石化和碳酸盐化。(五)产状,分布及矿产我国侵入的辉长岩体一般规模不大,但分布比超基性岩要多;常见的产状为:岩盆,岩床,岩盖,岩墙和不规则岩株。浅成岩中的辉绿岩以岩床,岩墙最为常见。世界上辉长岩类层状侵入体规模较大,常大面积出露。如南非阿扎尼亚布什维尔德基性岩盆的面积约为12000km2,厚度7000多米;非州津巴布韦的基性岩墙长达530km,宽5—7km.辉长岩产状上经常与超镁铁岩共生,因此所含矿产与超基性岩有相同之处;但基性岩相伴生的矿床主要是铜镍矿床和钒钛磁铁矿床。三.喷出岩—玄武岩类玄武岩一般呈黑色或灰黑色,经变化后可呈暗红色,黑褐色或暗绿色。常具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多具斑状结构或无斑隐晶质结构。基质则主要有:粗玄结构(间粒结构)间隐结构间粒-间隐结构(拉斑玄武结构)玻璃质结构:当有斑晶时(5%),称为玻基斑状结构。常见的斑晶为斜长石,橄榄石和辉石。橄榄石常变为伊丁石。73按结构构造分为:粗玄岩,玄武岩,玻璃玄武岩,气孔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等。按化学成分分为钙碱性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钙碱性玄武岩又可分为两类:拉斑玄武岩:在化学成分上,以Al2O316—17%;SiO2含量较高,平均49%:碱质含量较低,平均4%;可与低铝安山岩等共生。高铝玄武岩:铝高是主要特征,Al2O316—17;SiO2弱饱和,碱偏低:矿物成分方面与拉斑玄武岩相似,但斜长石含量多牌号低于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又有:碱性橄榄玄武岩:SiO2(45—48%)不饱和:碱高,一般5%。矿物成分方面常表现为有大量橄榄石,斑晶和基质中均有;辉石常为含钛普通辉石,一般不含斜方辉石;斑晶斜长石为拉长石—中长石;可有较多碱性长石(歪长石,透长石);还可有霞石,白榴石。常与粗面岩,响岩共生。细碧岩:为富钠质的基性熔岩,一般Na2O4%。一般绿色或浅绿色的隐晶质岩石。常有杏仁状构造,枕状构造极为常见。常具斑状结构或交织结构。通常主要由钠长石和更长石与绿泥石,阳起石和绿帘石等组成;可有一些黑云母,绿纤石,方解石,磁铁矿等;有时可有较多基性斜长石的残留。细碧岩多与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共生,这种岩石组合称细碧—角斑岩岩系,它是蛇绿岩组成部分(枕状熔岩)。细碧岩产于地槽褶皱带中,细碧岩一般认为是水下喷发环境中的产物。细碧岩成因主要有两种观点:原生岩浆说和变质成因说。细碧岩常与铁铜矿产有关,如甘肃白银厂与细碧-角斑岩系有关的黄铁矿型铜矿。瑞典的基鲁纳型铁矿。玄武岩在地球上分布极广,是火山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共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1/50,是其它熔岩的五倍。主要呈熔岩产出,构成熔岩被,熔74岩流。世界上自晚古生代以来玄武岩分布区面积超过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就有八处,如印度德干高原玄武岩共五十万平方公里,西伯利亚玄武岩三十四万平方公里,我国西南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地跨云贵桂川四省,面积二十六万平方公里。第三节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类,正长岩—粗面岩类,霞石正长岩—响岩类)一.一般特征闪长岩—安山岩类,正长岩—粗面岩类及霞石正长岩—响岩类的SiO2含量都介于53—66%之间的岩浆岩,故都属于中性岩,但后二者分属碱性岩(σ=3.3—9)和过碱性岩(σ9)。与基性岩相比,FeO、Fe2O、MgO都减少了;CaO也减少了;Al2O3常在16—17%±;Na2O和K2O则明显比钙碱性基性岩要多,碱质总量(Na2O+K2O)闪长岩类中常在5—7%之间,正长岩类中常在8—12%之间,霞石正长岩类中可达13.5—15.6%。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一般含量在20—35%之间,且常见的为角闪石,其次为辉石和黑云母;铝硅酸盐矿物则增达70%±,闪长岩类中主要为中长石,有时可有少量钾长石和石英;正长岩类中以碱性长石(正长石)为主,可有少量斜长石(中—更长石)和石英或似长石;霞石正长岩类中主要为碱性长石和似长石类,不含石英,暗色矿物主要为碱性的辉石(霓石,霓辉石,透辉石及含钛普通辉石),碱性角闪石(钠闪石,钠铁闪石和富铁钠闪石)和富铁黑云母。闪长岩—安山岩类与基性岩相似,喷出岩多于侵入岩。在产出上它们可以分别向基性岩或酸性岩过渡,且常常共生在一起。二.侵入岩—闪长岩类多为灰白色,灰绿色,常具中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也有条带状构造。(一)矿物成分及其特征闪长岩的主要矿物为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次要矿物为单斜辉石,黑云母,钾长石,石英。斜长石:常主要为中长石,部分可为更长石。呈厚板状。常有钠长石律双晶和卡钠复合双晶。环带极为常见,一般都是正环带,但也有反环带和反复环带。但环带斜长石平均成分仍在30号到50号左右。钾长石:闪长岩中的钾长石主要为正长石,多呈它形分布于其它矿物粒间。普通角闪石:多为绿色,褐色较少。常呈柱状,可被黑云母和绿泥石交代。辉石:通常为无色或浅绿色的透辉石或普通辉石,有时可有角闪石的反应边。副矿物常有磷灰石,锆石,榍石和磁铁矿,多为自形的细小晶体。(二)常见结构及其特征主要为半自形粒状结构,暗色矿物和斜长石均呈半自形。也可有斑状结构或似斑状结构,多为浅成岩。(三)种属划分及其特征闪长岩可按石英的含量划分为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两种。前者石英含量少于浅色组分的5%,后者石英含量占浅色组分的5—20%。75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是闪长岩的浅成相侵入岩。斑状结构或似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并可有角闪石。微晶闪长岩:(四)分布与产状闪长岩可与辉长岩或花岗岩体共生,也可呈单独的岩体。如云南元谋,四川攀枝花,山东济南等地的闪长岩多分布于辉长岩体边部或附近。常被认为是基性玄武岩浆的分异产物。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闪长岩常与花岗岩相伴,且常见为石英闪长岩。安徽马鞍山,江苏南京等地呈独立岩体。(五)有关矿产与工业用途76与闪长岩有关的主要为铜铁矽卡岩矿床。三.喷出岩—安山岩类安山岩一般呈紫红色,灰绿色,浅褐色;常具斑状结构,无斑隐晶质结构少见。斑晶常为辉石,角闪石和斜长石等。常为块状或气孔状构造(或杏仁状构造)。斜长石:斑晶常较基性;基质中常偏酸性。角闪石:多为褐色角闪石,常具暗化边。辉石:在安山岩中较常见。黑云母:多呈斑晶,也常形成暗化边。安山岩一般都为斑状结构,基质可为交织结构,玻晶交织结构,玻璃质结构。交织结构:安山岩中常见结构之一,斜长石微晶呈平行或半平行排列,斜长石微晶间分布有辉石,磁铁矿等微粒,玻璃质及隐晶质很少。玻晶交织结构:又称安山结构。岩石的基质中斜长石微晶呈杂乱排列,微晶之间有玻璃质或隐晶质充填。为安山岩所特有的结构。玻璃质结构:基质主要为玻璃质。如存在斑晶,又称玻基斑状结构。常根椐暗色矿物分为:辉石安山岩,角闪石安山岩,黑云母安山岩。安山岩分布很广,仅次于玄武岩,常与玄武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共生,多呈岩流、岩被产出。如安山岩环太平洋四周分布。我国安山岩从前震旦纪到新生代都有,如中条山前寒武纪地层中、华北震旦纪底部、秦岭的熊耳群均有安山岩。我国东部中生代陆相盆地内也有不少安山岩分布,它们有的与玄武岩或流纹岩共生,有的和粗面岩、响岩共生。四.侵入岩-正长岩类主要矿物为碱性长石和斜长石,次要矿物为暗色矿物、石英、似长石。副77矿物为磷灰石、锆石、榍石、磁铁矿等。常为半自形粒状结构,可有似斑状结构、似粗面结构和二长结构。常见的岩石有:正长岩:主要由碱性长石组成,其含量占长石总量的2/3以上,少量更—中长石。石英无或少量(5%)。可依深色矿物细分为角闪石正长岩、黑云母正长岩、辉石正长岩。石英正长岩:是向花岗岩过渡的种属,石英5%。二长岩:是向闪长岩或辉长岩过渡的种属,其碱性长石和斜长石近等量。具二长结构。可据深色矿物进一步细分。正长斑岩:是正长岩的浅成侵入岩。碱性正长岩:是碱性系列的正长岩,由碱性长石和碱性暗色矿物组成,有时有少量似长石类(5%)矿物。一般不含斜长石。五.喷出岩—粗面岩类78第四节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类和花岗闪长岩—英安岩类)一.一般特征化学成分:最突出的特点是SiO2含量最高,一般超过66%,为硅酸过饱和岩石,习惯上称为酸性岩。FeO、Fe2O3、MgO、CaO含量低,而K2O和Na2O含量则高,平均为6—8%。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碱性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含量常在90%±。最特征的是石英大量出现。暗色矿物较少,约10%±,主要为黑云母、角闪石。副矿物含量一般<1%,但种类繁多
本文标题:第七章+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7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