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分析
金坛市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分析·九下1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分析金坛市社头中学于辉一、单元总体分析和教学思路本单元主题为“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正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也是真正独立学习的开始。学习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分析,甚至提出与作者不同的看法。学会这种读书的方法,就会走进较高的阅读境界。单元的课文可读性很强,多出于名家之手,风格不一。有幽默风趣的《送行》,有明快的语言中包含着悲情的《给我的孩子们》(节录),有厚重深沉的《台阶》,有以轻松笔调写白日梦的《呼兰河传》(节选)。详细读完会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送行》通过对繁文缛节的厌倦,表达对真情的渴望,不是为幽默而幽默。对这种半真半假说故事的形式,学生可能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作品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不一定要有答案,而是要通过讨论,提高探究的意识。《给我的孩子们(节录)》是内涵丰富的名作,所包含的主题意义重大,在教学中可以考虑把学生的思考引向现实社会;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重要的主题方法。作者提出的问题极有深度,可以尝试分析作者的思路,逐步领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悲伤之情。《台阶》是一篇小说。这样的故事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司空见惯,但是它作为一篇文学作品所承载的主题将会给学生重新认识生活、认识人生以重要的启迪。可以启发学生通过一个农民的追求,正确认识中国农村的状况,关注农民问题。本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呼兰河传(节选)》文章本身无疑难,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萧红,了解时代。或者也可以结合《给我的孩子们(节录)》,作比较阅读,也可以作为《给我的孩子们(节录)》的参读课文。为什么童年在她的笔下会变得像梦一样?为什么作者那样怀念后花园?可以在讨论中略作拓展,以启发学生重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的童年。《往事之七》是冰心的一篇散文,作者借风雨中的一片绿荷为红莲遮挡住了繁密的雨点,抒发对母亲的依恋。可结合七年级学习的《冰心诗四首》以及冰心散文集《往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由于本单元的学习要点是“学会读书”,“综合学习与探究”中的有关问题可以分散在课文中解决问题,也可以把课文综合比较,整体展开。解决这些问题可以用活动的形式,也可以启发学生选择一两个问题收集资料,重点分析探究,就每个具体的问题发表见解。这些活动可以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也可以请学生写出书面意见,要尽可能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本单元中要做好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研究文章的内涵,发现渗透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教师对话,从而了解世间百态,了解普通人的生活,从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热爱生活。二、单元学习目标:金坛市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分析·九下21.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能力,对疑难问题展开自主探究,从而获得对问题的基本认识。2.能透过文字去研究文章的内涵,发现蕴涵其中的思想。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间百态,了解普通人的生活,从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真善美热爱生活。4.掌握各种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2课时《送行》2课时《给我的孩子们》(节录)2课时《台阶》2课时《呼兰河传》(节选)1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4课时金坛市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分析·九下3九、送行参考教学案例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的用意,从世间百态中发现美好有趣的事物。2.学习文章的铺垫手法,能说出作者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3.了解幽默的不同形式,了解幽默的内涵,学会从中提取生活的哲理。教学重点:1.理解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课文所蕴含的作者对生活的思考。2.体会文章的用意教学难点:对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的理解。课前学习: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设想:因为本单元的主题是“疑为学之始”,所以采用设疑法进行教学,教师设疑引导,学生探疑质疑,双双互动,在一个个疑问的产生,探究,解决中,推进教与学,从而觉悟,提高。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文章带来的启示;2.理解感情的交流和沟通是人的需要,学习与人交流沟通课前分析及准备:1.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弄清文章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八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大家能否回忆起朱自清《背影》中父子分别时的感人场面?父亲为给儿子买桔子,肥胖的身体艰难地爬上爬下,作者眼中的泪簌簌落下,这种送别场面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送别的文章,送别的地点依然是在火车站的月台上,但这却是一次滑稽的送行,这样写真实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学习《送行》。金坛市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分析·九下4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人的送别,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划出描写他们在送行过程中的感受和表现。(提示:可从送行目的、送行场面、送行效果等方面入手)要求:将以上内容用列提纲的形式概括出来。2.学生自读课文,并按要求列出提纲。3.交流明确:三、研讨交流1.假设你是这次送行中的被送行者,一般说来你会希望你是哪种被送行者?(思考、交流)2.从大家的选择中不难看出,大多数人是希望幸福地被送行的,这说明了什么?(讨论、交流。)(启示一:能不能说明人是怕孤独的,不喜欢尴尬痛苦的,更多的是希望能与朋友哪怕是素不相识的人获得感情的交流与沟通,不管是认识的或是不认识的人,都希望能获得感情的交流与沟通,如果能如此,那才会有幸福快乐感。——人是希望获得感情的交流和沟通的。启示二:我和老朋友是有感情的,勒罗和美国小姐是没有深厚的感情的,但我们很痛苦尴尬,他们却令人羡慕,这说明什么?——交流和沟通是要有一定的技巧的,形式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还有可以很多启示,只要同学们能说,都应该认可。)3.自然揭示文章的主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冷漠,人们的内心世界都十分孤独,都渴望沟通,渴望真正的情感。并且沟通与交流是需要技巧和形式的。4.看来,和别人交流感情是十分重要的,再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勒罗是如何与别人沟通感情的。(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并在文中作适当的圈点。)有良好的愿望却事与愿违违反人之常情却有良好效果送行我们送行的朋友勒罗送陌生的小姐局促不安说多余的话强作欢颜感人的表情给予最好的忠告热情地说金坛市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分析·九下5四、课后学习1.认真熟读课文并再次感受勒罗的人物形象。2.思考并完成课后练习。教学反思参考教学案例个性化备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的铺垫手法,能说出作者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2.说说本文语言的幽默体现在哪些方面。课前分析及准备:细读课文,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文中真正的送行者反而尴尬,扮演的送行者勒罗却能动真情,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二、分析“勒罗”形象1.根据你对课文的解读,说说勒罗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读课文,在文中作适当的圈点,并据此来分析人物形象。)2.总结归纳:从勒罗送别客人时的表现可以看出他的真诚;从他看到“我”反应可以看出他的热情友爱;从他不忘还别人的钱可以看出他的诚信;他告诉朋友自己喜欢看他写的戏剧评论,表现出他的善解人意。三、学习铺垫手法1.课文写了两幅送别的场景,这两幅送别的场景之间有没有什么关联?金坛市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分析·九下6(通过前描绘一幅送别的场景,形象具体地道出了送行者的尴尬,是为下文写勒罗在送别时的精彩表演作铺垫。)2.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将“我们”送别时的尴尬与勒罗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让人能够感受到勒罗的“魅力”。)四、学习本文幽默的手法——不动声色。1.通过语言品味本文的幽默,找出你认为幽默的语言加以体会。2.除了语言,你觉得本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很幽默,说出来共同品味。3.试想:这种幽默的写法有什么效果?五、质疑解答1.古人说“疑为学之始”。说的是,读书要善于发现,善于发问,善于独立思考;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正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也是真正的独立学习的开始。同学通过阅读本文,产生了什么疑问,发现了什么问题?请向全班同学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讨论解决。2.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并有选择的进行回答。如:(1)从主旨设疑:见课后练习四(2)从文章结构设疑: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送行活动中虚应故事的尴尬。第二部分写勒罗送行的精彩演出。这两部分的的关系是什么?能不能把第一部分去掉?(3)勒罗的泪到底是什么泪?惜别之泪?同情之泪?职业之泪?角色之泪?……勒罗付出的感情到底是真实的吗?(这是理解文章的难点所在,同学可以各抒己见)等等。六、课后学习:1.课外收集些幽默散文,在同学之间交流。2.积累送别的诗句。教学反思金坛市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分析·九下7十、给我的孩子们(节录)参考教学案例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孩子的挚爱,及他渴望回归童真而不可得的悲哀。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3.领会“真”是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珍惜美好的童年。教学重点: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教学设想:反复诵读,师生共赏。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2.比较阅读,说说孩子的天性与成人世界的不同。课前分析及准备: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丰子恺先生的烟嘴上刻着一首八指头陀的诗,诗是这样写的:“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身。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境心常定,逢人话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请同学想一想,丰子恺先生为什么把这样一首诗刻在烟嘴上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总结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导入:童年是最让人留恋的,于是才有了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还有冰心的那一首首精美的小诗。但童年的时光会随着岁月的年轮在流逝,这让感到无奈,于是就有了丰子恺先生的《给我的孩子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简介作者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简介作者,教师作适当的补充归纳。参考: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名仁,又名婴行。自幼爱好美术。精通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有关“缘缘堂”的介绍可参考教参232页。)金坛市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分析·九下82.听读课文,说说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学生按要求听读课文(课文朗读音频下载地址:=39997)4.提问: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对孩子率真、自然的天性的赞美,对这种天性将在成长中被世俗生活磨灭的悲哀。)5.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请大家自读课文,在读的时候理清文章思路,看一下这则序言主要分几个部分?各部分又分别讲了些什么内容?6.学生带着问题快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交流总结并归纳:(1)第一部分(1-7)写孩子们率真自然的性格。(2)第二部分(8-11)抒发失去童真的悲哀。三、心理换位,体验童真1.讲述:有位父亲带三岁的孩子逛商场,让他在地上走,可孩子拼命地大哭,父亲蹲下来才明白,孩子看到的是一个多么恐怖的世界,在孩子眼前只看见到处都是人们的腿在来来来往往地晃动,看不见一张笑脸,于是他决定无论多累,都要把孩子骑在肩上。看来我们只有用心理换位法,才能理解儿童的率真世界。请研读课文第一部分,领略作者笔下孩童自然率真的天性,并与作者笔下的成人世界作比较,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2.学生听听教师讲述,找出孩子的天性与成人世界的不同之处,并在对比中揣摩作者情感。3.对孩子:“尤
本文标题: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31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