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生字,通过初读课文,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2、就是这样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却与一个12岁的小姑娘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什么故事,读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板书: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2、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蓄:留着而不剃掉;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裹:形声字,“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编儿歌记生字:衣字张开口,“果”字滚进来。3、理清文章层次。(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第一次:第1—3段;第二次:第4、5段;第三次:第6段)(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4、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三、精读训练指名朗读第一段。(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不注重个人仪表,不拘生活小节)(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四、总结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3、收集有关爱因斯坦的一些资料。板书设计:第一次相遇撞21、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二次相遇遇第三次相遇等待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外貌了解人物品格。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二、精读课文1、阅读第二段。(1)过渡:上面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可是无巧不成书,第二天,她又见到了爱因斯坦。(2)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不拘生活小节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逊,诚恳,有一颗爱心、童心。小姑娘天真、直率)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2、理解第三段。(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乱3、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4、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互教互学、各得其所、乐在其中用“只好”说句话三、通读课文1、自读课文,质疑2、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示下列句子:(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四、总结作业设计: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板书设计: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伟大的人天真、率直请教教22、宋庆龄故乡的樟树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及表现的可贵之处。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宋庆龄的生平。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根据内容为课文分段。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宋庆龄生平。2、板书课题: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3、解题。(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播放配套光盘朗读课文。2、课文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三、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课文。(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3)通读每个自然段。(4)利用各种符号标示出自己的读书收获或不懂之处。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3、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学习字词。(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3)交流学会的词语。(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四、指导分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五、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尤其是“繁、瞻、搬、稠”,采用各种方法记字。2、讲解、范写生字搬:中间的“舟”要写的窄小,中间一横不能穿出去。3、学生描红,书写习字册。作业设计:1、读生字表中的字。2、分段朗读课文。板书设计:宋庆龄故乡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特点。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认读生字词。2、默写。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1)学习第4自然段。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③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⑤我们教学楼前有棵大法桐树,它给我们同学带来了很多快乐,你能根据樟树外形的写法,把它介绍一下吗?学生练习说话,注意指导学生说话时按照顺序。用上“无论……总是……”⑥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2)学习第5自然段。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②学习第1-3句。a、指名读。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c、区分樟树与其它树的不同。其它树容易生虫③学习第4-8句。a、自由读课文。b、理解“可贵、仍然、高贵”等词。c、理解句子。“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木质只要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内在美用“只要………就……”说话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C、指名说说,大家参与评点,相互补充。⑤指导朗读。⑥指导背诵。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4)指导概括段意。作业设计:1、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板书设计:2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以树喻人枝干粗壮蓬蓬勃勃四季常青崇敬怀念拒虫香气高贵之处永久保持23、黄河的主人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两多音字。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教学重、难点: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1、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谁来说一说。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视频画面: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激流湍急汹涌胆战心惊提心吊胆如履平地(教师叙述,用上文中描写的词语)3、黄河之水日夜奔流,汹涌咆哮,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黄河的主人(板书:的主人),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谁是黄河上的主人?他为什么会成为黄河上的主人?它有什么本领能成为主人?)教师在课题的右侧打上几个“?”二、初读课文,感受语言1、同学们围绕课题就提出了这么多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你们说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朗读课文,寻找答案。引导学生主动解惑)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相信你能通过自己的读书和思考,来解决刚才的问题。还要注意,读书要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反复读读。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认读理解词意3、分解读课文。过渡:生字都认识了,那么课文读得怎么样,这次我们换个方法,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把你最喜欢读的或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们听,如果一个同学读了以后,还有同学认为自己也喜欢读这一段或认为自己会读得更好,那就可以站起来再读。教师引导学生相机点拨、评价。4、交流初步的感受: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5、黄河的主人是谁?(板书:艄公)(教师提醒艄字的写法)课文中的艄公在干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示图片。艄公撑着羊皮筏子送五个乘客过黄河)(板书:黄河羊皮筏子乘客)6、你见过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吗?哪位同学在预习课文时已经找到了介绍羊皮筏子的材料,如有图片就更好。请你上台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羊皮筏子。三、小结课文1、指导完整的朗读课文(教师逐节朗读课文)2、质疑问难: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吗?四、指导写字1、出示词语筏子艄公竹篙沉着波浪滔滔惊涛骇浪如履平地激流险恶赞颂尝试提心吊胆胆战心惊浊浪排空(1)指名读(2)领读(3)找出上述词语中表示害怕的词语,你还能说出那些近义词。(4)多音字组词系xi()ji()漂piāo()piào()(5)记忆生字,书写生字2、完成课后的练习2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2、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准备在下一堂课上交流。板书设计:23、黄河的主人艄公?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唤起记忆1、课前板书:黄河的主人2、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谁来说说
本文标题: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72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