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第二章晨背·主旨精要理解·教材新知应用·落实体验第三节记知识联系背核心要点知识点1知识点2课堂对点训练课下综合训练知识点3第三节城市化1.概括法记忆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初期阶段:两个低(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低)。加速阶段:一快一大(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变化大)。后期阶段:一慢一高(城市化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2.概括法记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差异发达国家:早、高、慢、逆(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现在已变慢并出现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晚、低、快、郊(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现在速度已超过发达国家并出现郊区城市化)。3.歌诀法记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扩大,人口速增。土地被占,耕地减少。开采过量,地面沉降。废物增加,污染加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秩序混乱。什么是城市化[政策中的地理]中央首次城镇化会议指出:“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思考探究:1.什么是城市化?2.乡村大量人口为什么向城镇迁移?提示:城镇中就业机会多,教育水平高,社会福利完善,有较好的生活条件等。提示: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1.概念人口向和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动力机制动力影响表现____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文化设施齐全;交通________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民收入,社会服务;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大城镇集聚城市范围拉力推力高便捷短缺低3.标志用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2)带来、、价值观念等的变化。(3)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教材P31图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信息获取](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数目。(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许多城市的等级,如杭州、无锡、苏州由大城市升级为城市;常州、宁波、镇江、由中等城市升级为大城市;湖州、嘉兴、泰州、绍兴由小城市升级为城市。(3)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增多提升特大中等迅速城市化的内涵、标志和动力城市化的内容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城市化可从内涵、标志和动力等方面理解。1.内涵2.标志3.动力机制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推力和拉力。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下图所示:[典例]读近20年江西省与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情况表,回答(1)~(2)题。年份江西(城镇人口比重)安徽(城镇人口比重)199020.40%17.84%200027.67%27.81%201044.06%43.01%(1)与安徽省相比,20年来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和速度是()A.城市化水平一直较高,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大B.城市化速度一直较快,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小C.城市化水平一直较低,城市化速度一直较慢D.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2)促使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主要是()A.城市高楼林立,环境优美B.城市就业机会多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解析]第(1)题,从表中资料可知,与安徽省相比,江西省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第(2)题,城市就业机会多成为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拉力”因素。[答案](1)D(2)B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统计数据中的地理]2013年6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说,我国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2.57%,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而在200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35.8%,世界的城镇化率为46.7%。思考探究:1.世界的城市化处于什么发展阶段?2.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有什么特点?提示: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提示:中期阶段。1.表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2.阶段和特点(1)A为阶段,其特点是城市化水平较、发展较。(2)B为阶段,其特点是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速度很快,出现了城市化问题及现象。(3)C为后期阶段,其特点是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大城市出现现象。3.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填字母)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填字母)阶段。初期低慢中期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CA或B(教材P32图示)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年)示意图[信息获取](1)世界城市化水平在不断。(2)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提高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发展缓慢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各不相同,并且其成因也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速度加快原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低高低原因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了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出现巨大反差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小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动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动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问题及原因问题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易错点拨]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不同表现阶段。郊区城市化:“二战”以后,若干发达国家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国外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为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20世纪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吸引了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出现了所谓的再城市化。[典例]下图为城市发展阶段及人口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如图所示,城市的发展阶段一般为()A.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B.再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化C.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再城市化D.郊区城市化-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2)中心城市人口处在最低值的阶段是()A.城市化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D.再城市化[思维流程][答案](1)A(2)C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活中的地理]近年来,一到雨季,“到某某城市看海”就成了许多城市居民的口头禅。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思考探究: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同时城市建设导致地面被硬化,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1.城市化使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改变(1)生物栖息地改变,减少。(2)工业排放有害废渣,对城市产生不良影响。(3)影响水循环的降水、、蒸发、渗漏等环节,使水质、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4)形成城市“”效应。(5)密集的建筑群影响、风速和。2.合理的城市化可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生物多样性土地质量水量径流热岛日照风向改善3.过快的城市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问题。4.生态城市建设(1)目的降低城市化对________的影响使人工环境与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保护并不断开拓城市自然景观(2)目标发展的节能建筑和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保持协调,建立一种循环环境污染地理环境自然自然环境低污染绿色自然景观良性一、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的发展,使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环境也相应受到影响,使地理环境各要素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其表现如下:二、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过快的城市化就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其表现、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如下表所示:主要表现成因危害整治措施大气污染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所排放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气;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气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危害人体健康合理布局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主要表现成因危害整治措施环境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危害人体;破坏环境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产生大量垃圾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工地和社会生活影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影响身体健康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三、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成因危害整治措施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造成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导致住房紧张,影响居住质量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优先发展公交就业困难,失业队伍增加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乡村人口无序迁入造成贫困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典例](天津高考)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a增加B.b增加C.c减少D.d减少[思维流程][答案]B[课堂对点训练]对点练一:什么是城市化1.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城市化是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②城市化的标志是乡村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增加③城市化的拉力是就业机会少④城市化可以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概念、动力及意义。城市化是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其拉力很多,主要是城市的就业机会多。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化可以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答案:A对点练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3题。2.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3.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10年约为50%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C.2030年超过80%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解析:本题组以某区域城市人口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了和城市化有关的知识以及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知,2020~2030年间郊区人口所占比例增加、乡村人口所占比例下降,中心城区人口所占比重基本不变,但并不能说明郊区增加的人口全部来自乡村,也可能会有一部分是来自中心城区,而乡村人口也可能直接进入中心城区;2040年时郊区人口所占比例大于乡村人口所占比例数,郊区人口超过了乡村人口;2050年乡村人口所占比例不到20%;由于整个区域人口的变化,虽然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所占比例与2000年相等,但人口数量不一定相同。第
本文标题: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77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