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名词解释:1.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人道和民主的倾向,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不甘沉沦,渴望有所作为;但贵族生活方式又使他们灵魂空虚,找不到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与勇气,终于一事无成。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后来一些作家又塑造了一系列这类形象。2。自然派是19世界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为忠实于自然即现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呼吁舞女解放。在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为主。在体裁上,多以散文为主。自然派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主要作家有果戈理、屠格涅夫、冈察洛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3.《人间喜剧》使巴尔扎克创作的小说总集。它采用分类整理编目和人物在现的办法,把众多的人物和篇章连成一个整体。全部作品分成那个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风俗研究是主干部分,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六个部分。4.复调艺术:复调本是音乐术语,指多声部音乐,著名文艺家巴赫金称陀氏的小说是“复调小说”,复调性指的是“多声部”小说、全面对话的小说,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是作家描写的对象和客体,也是存在着独立意识、表现自己观念的主体,主人公与作家的关系是平等的对话的关系,各自有其独立意识,不可替代。5.小人物:是普希金开创的一个人物类型,经过果戈里等人的发展,到了契诃夫已发展到极致的水平。这些作家的作品都以小职员小公务员以及下层的劳动人民为描写对象,对他们的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对黑暗专制的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6.社会问题剧:是易卜生开创的一种戏剧类型,它直接反映当代的现实生活,提出生活中许多迫切的问题,并在剧情发展中展开讨论,笔锋犀利,贯穿着强烈的批判精神,代表作品有:《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7.象征主义:从浪漫主义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文学思潮和派别,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19世纪及后期的象征主义称为前期象征主义。象征主义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只有内心感受才是真实和美的;应摆脱描写外界事物的影响,努力写出“内心的感受”。象征主义注重联想和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流”手法。代表作家有兰波、魏尔伦、马拉美。8.“迷茫的一代”并非文学实体,它既无组织,又无纲领,但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曾经盛行一二十年的文学流派,它是对战后一代美国青年厌恶、恐惧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茫的集中反映,对当时的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坛产生很大影响。代表作家海明威。9.长河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20世纪初出现的第一部“长河小说”,这种多卷本的小说能够较好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它以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为线索,这种写法较为集中、精练,内涵丰富,容量更大。210.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提出来的,他把自己的写作比作海上的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只是海面上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是在海面以下,海面以下的部分是作家没有写出的部分,是省略的部分,但这一部分读者却可以感受到,这是一种简约的艺术。一、单选题1.A2.A3.B4.A5.D6.B7.B8.D9.D10.A11.C12.B13.C14.A15.A.16.C17.A二、多项选择题1.AB2.ABC3.ABD4.ACD5.BCE6.ABD7.BCD8.CD9.ADE10.ABE11.AB12.AB13.ABCDE14.ABDE四、简答题1.(1)客观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现实主义作家把当代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的日常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力图通过客观真实的生活画面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本质。(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同过去的文学相比较,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批判的广度和深度上要更集中、更强烈、更尖锐,但是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作家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主张将人物性格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社会环境和斗争情势中加以刻画,突出时代、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2.福楼拜是19世纪法国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他在创作中偏重于客观写实和精雕细刻,以“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美学原则和严谨精致的艺术风格为后来的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奠定了基础。3.娜拉和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和对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男女之间不同的意识造成的,娜拉从女性的角度出发遵循的是自然与情感的法则,海尔茂遵循的是社会与理智的法则。4.托尔斯泰的“勿以暴力抗恶”,实际上包含了对生命更深刻的领悟,他认为“以恶抗恶”就会造成冤冤相报的循环。托氏的“爱一切人”并不是向恶势力的妥协,而是着眼于爱的感化力量,从人类的高度建立一个爱的王国。5.易卜生主义充满着人文精神,是一种易卜生式的人道主义,表现为一种不损害他人利益的绝对的“自我主义”,他十分推崇自我和独立精神,提倡人的精神反叛,但易卜生式的人道主义是一种绝对的否定精神,过分强调了绝对个人主义。6.更斯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它同情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谴责造成人民痛苦的统治者、官僚机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但他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海岸的同时,主张通过小人物的温情、道德感化来改造社会、改造资产者,他反对暴力革命,企图用阶级调和来解决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他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也是矛盾的。7.这道题比较灵活,只要谈出一两点于连这个人物对你的启示即可。五、论述题1.(1)作者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在小说中,作者选取了三个典型环境,由上而下,由外省到京城,构成了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基本面貌。这样的典型环境为于连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料合理的依据。通过于连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揭示了时代的本质特征。(2)作者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的心理,把人物在个情景下的精神活动和感情变化的特征细腻地表现出来。作品中写于连对不同环境的感受,关键时刻的内心斗争,爱与恨,勇敢与怯懦,骄傲与自卑,狂热与颓丧,欢乐与痛苦的心理活动,十分真实具体。从不同角3度解释了他心灵深处最隐秘的思想和最微妙的意识变化,并能和当时的客观情境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3)情节紧凑,结构严谨。作品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线,以他和德·瑞拉夫人、玛特尔小姐的恋爱生活为“纬”线,经纬交织,条理清晰,在情节上没有枝蔓的干扰。三个典型环境转换衔接自然顺畅,出场的人物都与主人公有关,人物情节和环境都显得严整清晰,井井有序,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2.首先,《人间喜剧》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在资产阶级进攻下必然灭亡的历史。《农民》反映了农村资本主义战胜贵族地主取得统治地位的过程,名门贵妇鲍赛昂夫人的盛衰史也是与贵族阶级的盛衰史紧密相连的,她在《高老头》的情场失意被资产阶级的小姐所击败而被迫离开巴黎,是贵族厄运的写照。资产阶级妇女靠金钱击败了贵族妇女并活跃在上流社会。其次,描写了资产阶级爆发户的发迹史。从高利贷者高布赛克到投机商葛朗台,从贵族的管家高贝丹到银行家纽沁根,一个个都是贪婪无耻的恶棍。巴尔扎克通过一系列本质相同而形象各异的资产阶级人物,真实地再现除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发展史。高布赛克以单纯的高利贷方式获取利润,葛朗台靠商业投机、高利盘剥和证券交易求得资本的增殖,银行家纽沁根不仅用资金的不断周转来获取巨额利润,而且在股票的涨落中投机取巧牟取暴利。他们的每个金币都充满了血腥气息,都是由罪恶凝成的。再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金钱的世界,金钱是万能的上帝,人们追求金钱,膜拜金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纯粹的金钱关系。作品还深刻地揭示了金钱对文学、艺术、新闻以及精神生活的腐蚀。最后,对共和主义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是《人间喜剧》的又一重要内容。尽管巴尔扎克并不统一共和主义者的政治主张,也不完全理解他们的思想实质,但他看到了他们是反对派中真正有行动能力和高尚品德的人物,所以能在作品中以毫不掩饰的口吻对他们大加赞赏。3.安娜的悲剧成因要从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两方面来分析,外在因素:虚伪冷酷的社会,政治、宗教、道德法律的角度;内在因素:独特的个性、内心冲突、对爱情的不同于男性的理解与态度。4.《双城记》突出地表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作者以他特有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来探讨人性的善与恶。作品中残忍的额弗里蒙德侯爵及其背后的封建统治集团是毫无人性可言的。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化身。对梅尼特医生的同情自然否定了额弗里蒙德侯爵的残暴,对代尔那的同情也谴责了得伐石太太的不人道,她不但坚持杀死代尔那,而且要斩草除根,杀死代尔那的妻子和女儿。狄更斯在作品中把革命者写成了杀人成性的刽子手,认为暴力革命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和浩劫,企图用阶级调和来解决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他希望统治阶级能开明而理智地进行一次改革,富人与穷人之间用爱来代替恨,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他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的,又认为行为过火,得伐石太太的行动和结局形象地说明了作者的观点。卡尔登被作者描写为从来不关心任何人的人,后来被感化,为自己所爱的人心甘情愿地代替别人走上断头台,表现了狄更斯道德感化的人道主义思想。5.(1)情节结构完整,充满戏剧性。小说写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整个犯罪经过,从酝酿到实施,从犯罪后的精神混乱到自首,最后皈依上帝,情节事件有头有尾,而且人4物的情感发展过程也非常完整。题材本身决定了作品的戏剧性,围绕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设置了许多悬念,整个情节始终处在紧张的态势之中,扣人心弦。另外,作品头绪繁多,但严谨细密,表现出作者的高超艺术技巧。(2)其次,深刻的心理描写。这部作品被誉为“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罪与罚》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拉斯科尔尼科夫所处的社会现实环境,揭示了他犯罪的现实依据。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他的心理发展过程。作者运用多种心理表现手法,如内心独白、梦境、幻境、知觉等,表现人物犯罪前后近于疯狂的复杂心理活动,写出了他的紧张、痛苦、孤独、疲惫。这就加大了作品纵向开掘的深度。(3)复调小说的结构特征。作家在作品中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和人物之间的全面对话关系。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地位,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像乐曲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共同奏成交响曲。六、分析比较题1.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50年代,法国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动,资产阶级与贵族进行了反复的较量。作为中小资产阶级的作家们,亲眼看到这场尖锐残酷的斗争,切身感受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情与后来的冷酷现实,感受到了平民青年和没落贵族青年的郁郁不得志,所以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往往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描写个人反抗者和野心家的形象,贯串着科学和理性主义精神。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集成了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揭露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劳资矛盾的激化,各种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使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自己独特的风貌。第一,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政治欺骗,正面描写工人的斗争生活。第二,善于描写小人物的命运,成功的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的痛苦挣扎和个人奋斗的经历。第三,具有温和的人道主义和浓厚的改良主义倾向,感伤色彩和劝善说较明显。第四,女性文学异军突起,经受过女权主义洗礼的英国妇女开始用文学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出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女作家,他们在创作中表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具有与英法两国截然不同的特点:第一,文学与人民解放运动集密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作为主要内容。第二,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的苦难,表达知识分子深广的忧愤、沉重的焦虑以及悲天悯人的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第三,独特的形象系列,产生了贵族知识分子的“多余人”系列,孤苦无告而又愚
本文标题: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79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