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分析面临金融体系持续恶化的局势,美联储先后三次“非常规”出手,一方面向银行体系注资,通过每周定期拍卖的方式向市场注资2000亿美元,同时加大与欧洲央行及瑞士央行的货币互换规模。一方面帮助那些最危急的金融机构摆脱困境,譬如,向贝尔斯登提供期限为28天的担保融资。为增加市场流动性,将贴现率由315%下调至3125%。与此同时,当局还授权纽约联储为一级交易商创设新的贴现窗口融资工具。美联储表示,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市场流动性,促进市场的有序运行。目前尚无迹象表明美国次级债危机有任何削弱的趋势。随着美国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下降和抵押贷款违约率的进一步上升,这场危机很可能演变为自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破产以来发达国家金融市场遭遇的最严重危机。二、美国次贷危机对美国与中国经济影响的理论(一)对美国的影响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前景目前看来扑朔迷离,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原因在于机构投资者并未披露各自持有次级债产品的规模,从而难以估算次级债违约率上升对机构投资者造成的损失。此外,危机的信心驱动本质使得危机走向带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这段时期内的任何政策信号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都可能影响危机的走向。不过以上因素不影响我们对危机走向做出一个初步判断:危机在2008年可能会持续下去,有更多的对冲基金或其他高杠杆性金融机构可能破产。危机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政府采用什么样的危机应对措施。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源头在于违约率上升,而违约率上升的根源在于还款利率的上升和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如前所述,由于很多次级债借款者申请了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ARM)。一旦贷款利率进行重新设定,在基准利率上升周期内贷款利率一定会显著上涨。目前的违约率上升正是因为在2006年大约4000亿美元的次级债贷款进行了利率的重新设定。由于2007年大约有1万亿美元的ARM将进行重新设定,因此可以判断在未来一年时间内次级贷款和Alt-A贷款的违约率可能进一步上升,构筑在这些贷款基础上的MBS和CDO的价值将会继续缩水,大量购买以上金融产品的对冲基金或其他高杠杆性金融机构破产的案例很可能继续发生。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可能造成大量短期资本流出美国,进而对美国平衡国际收支形成压力,造成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可能造成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减持美国国债,这一方面会造成美国国内长期利率上升,对中长期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会弱化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影响力。此外,美元贬值和外国投资者集体减持美元资产的行为将会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甚至酿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但是,本次美国次级债危机也有可能以更加温和的方式收场。第一:任何缺乏基本面因素支持的危机都注定不会持久。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下滑目前来看仍是一个局部问题,美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是比较健康的,GDP增长率高于趋势值,通货膨胀率处于可控范围内,全要素生产率近年来有较大提高。美国经济的隐忧在于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和财政赤字最终可能导致美元贬值和长期利率上升,但是国际收支调整和财政政策调整与房地产市场行情相关性较弱。第二:美联储手中还有一定的降息空间。次级债危机从本质上而言是债务危机,由于次级债贷款利息是与基准利率挂钩的,因此调低联邦基金利率可以有效地降低违约率,从源头上缓解危机。第三:即使美联储在通胀压力下不能大幅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美国政府还有其他方法来应付次级债危机。[论文网]例如批准吉利美和房利美等政府性抵押贷款机构购买次级债或者为次级债提供担保、对即将重新设定贷款利率的抵押贷款进行展期等。然而,无论是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集体紧急注资或美联储下调基准利率,还是美国政府要求政府性抵押贷款机构为次级债提供担保,这些应对措施虽然在短期内能够遏制危机,但是将会导致机构投资者形成如下预期,即一旦资本市场出现问题之后,政府将立即提供援助。这种预期将在中长期内滋生道德风险,如果美国次级债危机进一步扩散,造成固定收益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全面危机,那么可能造成国际短期资本撤离美国市场(尤其是来自日元套交易的资金撤回日本国内),美元大幅贬值,美国国内长期利率上扬,美国经济陷入中期衰退的后果。(二)对中国的影响第一:以短期而言,如果美国次级债危机引起全球对冲基金调整自身资产组合,增加流动性资金的比例,那么可能造成国际短期资本从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撤离。由于外国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实际上远远超出政府统计口径内的规模,如果外国短期资本发生大规模抽逃,可能导致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下跌。如果严重的话,可能刺破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泡沫,资本市场全面下跌引致的财富效应可能抑制国内总消费,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第二:以中长期而言,由于中国经济和人民币汇率相对于美国经济和美元汇率存在一定的独立性,一旦美元大幅贬值、美国经济陷入中期衰退,那么相对坚挺的人民币和相对健康的中国经济,将会吸引大量的短期资本重新进入中国境内。中国资本市场在经历了短期内外国资本撤出导致的调整后,很可能重新被流入的短期外国资本推高,甚至引发更大程度的投机泡沫,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埋下隐患。第三:大量的日元套利资金撤出美国回流日本,可能造成全球主要货币汇率发生大幅调整(美元贬值和日元升值)。这一方面会影响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稳定,另一方面会引发以美元资产为主的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实际购买力下降。第四: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将导致美国市场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下降。经济衰退引发的美国国内经济矛盾的增加,以及进入总统选举年度的影响,将会加剧中美贸易摩擦,美国政府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能显著加大。如果美联储通过连续调低联邦基金利率来避免次级债危机的扩散和升级,这也会对人民币汇率和利率政策的实施空间造成掣肘。美联储下调联邦基金利率将会进一步缩小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利差,一方面引致更多的热钱流入中国,另一方面将会进一步限制中国货币当局运用加息手段来调控国内通货膨胀的能力。中美利差的缩小将会凸显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换句话说,美联储为应对次级债危机的降息举措将会进一步限制中国政府自主运用货币政策的空间。[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和出口企业的影响(一)中国股市根据亚洲银行相关分析报道:2008年1月21日,全球股市在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下经历了“黑色星期一”,23日又在美联储的降息救市措施中止跌回涨。这期间沪、深股市紧随全球股市,在21、22日两天内暴跌13%,23日随全球市场一道部分收复失地。这幕发生在严格资本管制条件下的中国与全球股市联动,以及去年2月27日中国股市下跌时发生全球股市循环暴跌,使人们更加关注二者的关联程度,进而担忧日渐恶化的美国次贷危机会在多大程度上殃及中国股市。中国股市经历着一个特殊时刻。2008年3月31日、4月1日,上证指数连续大跌累计251点,一度跌破3300点关口,众多分析人士众口一辞:预期的救市政策落空导致下跌。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越来越无法预期。2008年初,多数宏观专家预期2008年GDP增幅在10%-11%之间,现在,由于美国次级债危机、以及外资企业迁移等诸多不利因素,宏观分析专家又开始下调自己预期。在一些资本市场专家看来,中国经济下滑的风险在加大,而股市缩水更是叠加了这种风险,所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股市已经处于不平衡状态,如果股市连续下跌,不仅会危及到股市投资者的利益,还可能危及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成为引发全球股市波动的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它可以通过市场传导、贸易传导、资金传导等渠道影响中国股市。1.市场传导渠道。有观点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美国股市暴跌,引发港股及H股下跌,并通过学习A+H股的比价效应引起中国A股大盘下跌。但也有人认为H股的价格传导效应并没有想像的强烈。在全球股市中,美股是主板,港股是副板;在大中华经济圈中,港股也是副板,A股才是真正的主板。因此是美股的暴跌只是A股下跌的一个外因,其对A股的影响只能是短期的、心理的,而不是长期的、根本的。2.贸易传导渠道。有观点认为,美国次贷危机若导致美国经济衰退,必然会引起美国对中国出口需求下降,对中国这样一个对外依存度很高的经济体来说,这种打击是很严重的。中国经济也可能由此步入衰退,中国股市可能因此暴跌。但也有观点认为,中美的贸易结构决定美国的暂时衰退不会严重影响中国出口进而影响中国股市。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则主要是低附加值、低档次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的价格弹性小,其需求量不会因美国衰退而迅速减少。美国收入下降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收入效应,二是替代效应。就收入效应而言,无疑会减少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而就替代效应而言,收入减少了,美国消费者会放弃高价高档商品,而增加对低价低档产品的需求,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反而会上升。当然这也有一个前提,就是美国经济衰退的程度不能很深,否则对一切产品的需求都会降低。从实际效果上看,人民币的升值已经持续了两年多,中美的贸易顺差并没有缩小,可能的原因是汇率变动虽然导致中国出口商品涨价、但尚未突破美国人心理价位,美国对中国产品需求量变动不大,反而因为涨价的因素,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金额提高了。如果人民币一直加速升值,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拐点。3.资金传导渠道。有人认为次贷危机改变了国际资本的风险倾向,大批热钱可能逃离系统风险较高的发展中国家股市(包括中国),从面导致这些股市的全线下滑。但也有观点与此相反,认为东亚股市可能成为国际热钱的“避风港”。4.中国股市与全球股市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对于中国股市的大幅回调,业内人士有不同的看法,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比如市盈率太高,A股泡沫太多;盘子越来越大,需要深度回调;然而,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以及中国股市正产生影响。在上证所一高管看来,美国次贷危机虽然对中国股市没有直接的影响,但产生了很大的间接影响。比如上市公司的出口业务受挫,股民的信心受挫等。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股市已不再是独处一隅的世外桃源,中国经济已融入国际经济体之中,中国股市与全球股市的关联度也越来越紧密。这一点在中国股市的体量上可以得到印证。200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总市值最高达到了28万亿元,列亚洲第二,全球第六。如果加上深交所、港交所、台交所,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已处在世界交易所的前列,可谓举足轻重。这样一个迅速崛起的新兴市场,与世界联动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换言之,当美国因为次贷危机而波及全球股市下挫时,中国股市巨幅震荡也在所难免。(二)中国银行业中国各大银行损失多少?中国一些大型国有银行近年来在重组和海外上市之后增加了海外投资。不过分析师表示,这一过程并不意味着一定将出现新的风险。摩根大通驻香港分析师JingUlrich表示,根据传统,中国的银行对于海外投资的风险非常谨慎,通常只会购买少量评级较高的债务担保凭证,这使得次级抵押贷款的损失相对于银行总资产的比例非常小。此前,根据《证券市场周刊》测算,中国六家商业银行也未能幸免,其中中行亏损额最大,约为3815亿元。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银行依次亏损5176亿元、1120亿元、2152亿元、1103亿元、0119亿元。一家深涉次级债危机的美国金融机构香港公司人士预计,中国银行等六家银行在次级债券美国次贷危机中约产生49亿元(人民币)的损失。(三)中国出口企业美国次级债危机正导致美国消费市场出现疲软迹象,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中国企业受到了牵连。美国[论文网]零售商同店销售额增长大幅放缓,股价下跌厉害,企业竞争、盈利压力很大。据美国大型办公用品零售商Staples的一位采购经理消息,中国出口可能面临订单减少、利润缩水的危险。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国际订单转移的风险正在加大。有贸易商反映,由于中国出口退税下调以及加工贸易政策变化等,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正在退去,“采购商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开始培养印度、越南等其他地区的供应商。”次级债危机殃及中国出口。美国次级债危机的负面效应正扩大到消费市场。首当其冲的是美国零售商。Staples美国同店
本文标题: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39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