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聂明中总第21课时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5.捅马蜂窝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情感朗读法启发法自主探究法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2、搜集有关马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学过程总第11课时一课时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预习预习要求:1、读课文。2、勾画出生字词语。学生按要求预习。揭题,导入新课(一)了解马蜂1、板书“马蜂”二字,学生齐读。2、教师:同学们,提起马蜂,你的脑海里会闪现哪些词语?(可怕、恐惧、疼痛……)3、教师继续:是啊,马蜂很可怕,会蛰人。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马蜂还有哪些特性呢?现在请同学们把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展示一下。(活动:展示交流资料)4、教师小结:马蜂简介。学生自由说。学生读课文。(二)导入新课1、继续板书:在马蜂的两边分别板书“捅”和“窝”。学生再次齐读。2、教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师生交流)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可借助音节、字典、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2、检查预习,纠正错音。(指名读、也可开火车读,遇到不好读的句子或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做辅导)3、4、集体反馈:不理解的字词,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重点引导“纠缠、捣毁、冒失鬼、痊愈、惊魂稍定、罪孽”等词的意思。纠缠:绕在一起。捣毁:砸坏、击垮。冒失鬼:称举动鲁莽、轻率的人。、4思考:文章叙述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感受。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2、生说……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组内交流。同桌合作,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小组合作,学习生字1、各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2、教师巡视。小组合作学习。班级展示,教师点拨小组展示,教师作点拨。小组说出自己的意见。拓展运用。1.组词。2.听写。总结作业:1、写生字和词语2、自主积累好词佳句。安全提示在教室内走廊不得追打,乘车,防火,溺水等注意安全。教学后记: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有感情,本节课学习效果好。9月16日总第12课时二课时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引入听写生字词学生按要求听写。合作探究、体会内涵(一)细读1-7段,了解捅马蜂窝的经过1、自由阅读课文,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集体交流反馈:马蜂窝的位置、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我”捅蜂窝的准备及过程。3、相机重点引导:(1)作者写捅马蜂窝,为什么还要写爷爷家的后院?对蜂窝的介绍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从这些内容,你了解了哪种写作方法?(2)从爷爷奶奶的对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这对我有什么影响?(3)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验扣人心弦的捅窝过程(6-7段)①找出具体描写“我”捅蜂窝的段落,读一读。②指名反馈:捅马蜂窝的经过真是__________________!(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紧张、恐惧、惊慌……)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学生朗读中体会。指导朗读(环境烘托,为捅蜂窝埋下伏笔)(引导出:捅蜂窝的方法及“我”强烈捅蜂窝的欲望)③教师小结:是啊,捅马蜂窝的情景紧张而扣人心弦,找出具体语句品读、体会。④指名反馈句子,相机出示:感情朗读,体会感悟。4、教师小结:(二)研读8-11段,了解马蜂的特性1、轻声读文,想想:从爷爷的话中,我对马蜂的特性有了哪些了解?2、齐读课文第11段,思考:(1)“我”对马蜂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为什么会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罪孽感”表达了“我”什么样的心情?①小组读文、思考、交流、讨论、汇报。(三)精读第12段,感悟文本内涵1、默读本段,思考:这一段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集体交流,教师引导:作者运用设问句更表达出了“我”盼“无家可归”的马蜂归来重建家园的急切心情。特别是最后一句,既突出了儿童的幼稚之举,又表达了盼归的急切,更是在呼吁我们要善待动物,善待生命。(四)入情入境,体会作者情感变化速读全文,从每一部分中感悟作者的内心感受。画出相关语句。⑤小组合作,再次感情朗读,体会捅窝的扣人心弦及马蜂誓死拼搏的精神。感情读,入情入境1、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2、从文本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或者学习完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3、你做过、见过或听说过随意伤害生命的事吗?学了本文之后,你怎么看这件事?4、你知道像马蜂这样誓死捍卫家园的英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2、生说……雄吗?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同学们,人类不去伤害马蜂,马蜂是不会伤害人类的。希望你们能从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学生完成作业板书设计5.捅马蜂窝准备细致周密要善待生命捅马蜂窝经过扣人心弦不冒失做事结果挨蜇盼归为他人着想安全提示:在教室内走廊不得追打,注意安全。教学后记:学生在反复朗读时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从而受到启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9月20日6.我没有钓到那条鱼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惬意”“深谙”“暗忖”“功亏一篑”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能感悟课文借钓鱼所阐明的做人的道理。3、通过朗读,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美,领悟环境描写对表达感情的作用。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感悟叔叔说的话所蕴含的道理。难点:揣摩环境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法朗读体会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时安排两课时总第13课时一课时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同学们,知道怎么钓鱼吗?体验过钓鱼的1.学生自由发言。新课乐趣吗?当鱼儿咬住鱼钩,你用力向上提鱼起来时,鱼儿在水中用力挣扎,那颤动的渔竿,绷紧的渔线,钓鱼者激动的心情,真是让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写钓鱼的课文,去体味一下钓鱼的乐趣吧。板书课题:我没有钓到那条鱼。学生齐读课题。2.全班齐读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词作上符号,反复读几遍。2、教师检查下列词语的读音。跋涉惬意深谙甩出诱饵鼓励塞到手里若无其事欣喜若狂慢条斯理功亏一篑意味深长自吹自擂注意听学生读字、词的发音,相机正音。3、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学生熟读课文,运用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故事。4、仔细默读课文,大致把握课文内容。(课文开头总写了第一次钓鱼让人难忘,接着写那次钓鱼的具体经过和钓鱼给“我”的启示,最后再次强调这次钓鱼所明白的道理令“我”终身受益。)5、除此之外,你在读课文中还有什么发现?交流读书的感受。(1)学生逐段默读课文,在理解每段内容的基础上,简述课文内容。课文开头总写了第一次钓鱼让人难忘,接着写那次钓鱼的具体经过和钓鱼给“我”的启示,最后再次强调这次钓鱼所明白的道理令“我”终身受益。(2)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安排材料,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讲述时,扣住“眼巴巴----大为失望----恳求----欣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读词语深谙:课文指叔叔很熟悉哪儿有小鱼。暗忖:心理暗暗地想。若无其事:装作没发生什么事一样。欣喜若狂:高兴得不得了。意味深长:话语含意深远。慢条斯理:形容说话或做事很慢,不慌张。自吹自擂:自己吹嘘自己。喜若狂----沮丧”等描写心理的词语,让孩子们跟随着作者钓鱼的过程而感受作者的这些情感。学习生字,小组交流1、各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2、教师巡视。读课文,小组互相学习生字班级展示,教师点拨1、认真观察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2、书写生字。学生交流。日安全提示:在教室内走廊不得追打,乘车,防火,溺水等注意安全。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给课文分段,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小组自学生字。9月21总第14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设疑自探1、回顾课文内容,梳理问题:(1)我为什么没有钓到那条鱼?(2)从中我得到了什么启示?2、出示自探提示: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圈出关键词,划出重点语句,并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以批注。3、学生自读探究,教师巡视。学生说二.解疑合探(一)感知钓鱼的过程,了解作者心情的变化“那是初秋时节的一天,和煦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使我们觉得格外凉爽惬意。一路上,树叶苍翠欲滴,十分悦目;花儿鲜艳可爱,芬芳醉人;鸟儿们叽叽喳喳,欢叫不已。”(3)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兴奋与愉悦。)(4)简单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2、在钓鱼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师板书:眼巴巴—失望—恳求—沮丧(3)从作者的几起几落的心理变化中,你觉得钓鱼应该怎样钓呢?引导交流自己的见解。(二)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到了鱼。”“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到了鱼。”1、这句话为什么加上引号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叔叔的一段话:“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到了鱼。在事情未办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也无须自夸,这不是明摆着吗?”1.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1、开始时,我是什么样的心情?(1)引导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读一读。(2)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中的词语:惬意:快意,舒适。苍翠欲滴:绿色非常饱和,像要滴出来似的。(1)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2)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作者的心情变化。组织学生读这段话,叔叔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神态?“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词造句。从叔叔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指名交指导角色扮演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同时引导学生评议、朗读。2、正因为这样,让作者深深记住了这件事情,也记住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读—“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到了鱼。”3、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像“我”一样的冒失与冲动,自由交流。我们应该从中学习些什么?三、质疑再探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并引导学生自主解疑。(如:课文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课文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流、评价、再交流;(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自己的影响。(2)把自己受到的启示以一句简练的语言写下来,并展示给同桌听。三、联系实际,拓展升华。1、学了本课之后,你有什么收获?2、引导学生设计作业题。(如:仿写;积累词句;用词造句……)3、请把自己学习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说一说、写一写、同伴、全班交流。四.布置作业。1、抄写课文中生字新词。2、学习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断。3、找出课文前后照应的语句,体会其作用。学生完成作业板书设计6.我没有钓到那条鱼情绪变化:兴奋——失望——欣喜——沮丧明白道理:无须自夸谦虚务实日安全提示:在教室内走廊不得追打,乘车,防火,溺水等注意安全。教学后记:本节课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到了鱼。”效果不错。9月24日7.藏羚羊的故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2、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老羚羊与小羚羊、科考队员与藏羚羊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难点:激发学生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情感朗读法自主探究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总第1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1、出示藏羚羊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动物?2、教师板书课题:“藏羚羊的故事”,指导读好“藏”的读音。3、解题:(1)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2)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师随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4、引导学生交流有关藏羚羊的资料1、学生自由说。2全班齐读课题。3学
本文标题:聂明中总第21课时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7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