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秦皇岛野外实习报告目录1、引言:实习区概况及目的2、实习主要内容3、结束语:实习的心得体会及总结引言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而野外实习对本专业本科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时间过程。为了更好的掌握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在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时,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对野外地质地貌有更身体验,身临其境的探索,同时培养我们要有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城环学院部分教师带领09级全体同学到秦皇岛进行了一次野外实习。实习去主要位于柳江盆地,在柳江盆地范围内,各时代地层的发育具有代表性,且连续出露,岩石类型也较齐全,地质构造清晰直观,外动力地质现象作用较多。此外,在海滨和山海关一带可以观察到许多近现代海洋地质作用现象和和各种地貌,配合柳江盆地的野外地质地貌观察,极易进行将今论古的分析,有助于直观的理解和深入思考许多地质地貌学中的原理。所以,秦皇岛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地质地貌实习场所。1、经济概貌实习区工农业并重。主要种植玉米、花生、小麦、高粱,山坡多种植果树,尤为桃树较多,盛产蜜桃干鲜果产核桃、板栗、苹果、梨、花椒。渔业较发达,4~6月春汛以捕鱼为主,8~10月秋汛以捕虾、捕蟹为主。矿藏有煤、铜、耐火粘土、石灰岩等,因此工业以采掘业为主。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在秦皇岛市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该区有万里长城的天下第一关,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老龙头,孟姜女庙等著名名胜古迹以及近几年开开发的黄金海岸等现代化旅游设施,每年旅游旺季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旅游业已经成为秦皇岛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2、自然概貌秦皇岛地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由山地、丘陵、平原和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该区具有丰富的地质、地貌现象,有河流地貌、岩溶地貌、构造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重力地貌等。秦皇岛市海岸线长126.4km,其中20.5km为基岩海岸,其余为沙质海岸。第一章、地貌一、河流地貌河谷发育初期,河流以下蚀为主,谷地形态多为V形谷或峡谷;尔后侧蚀加强,凹岸冲刷与凸岸堆积形成连续河湾与交错山嘴。河湾既向两侧扩展,又向下游移动,最终将切平山嘴展宽河谷,谷地发生堆积形成河漫滩。大石河上游河谷狭小,中游河谷较宽,发育河漫滩和阶地。下游河床坡度小,河谷宽浅。我们当时所处位置河床沉积物较大,确定为上游,现位于成型河谷,二级阶地已经存在。河流下切侵蚀,本来的河谷底部超越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散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必须具备较广阔的谷底和河流下切侵蚀两个条件。当发生构造升降运动,地壳抬升使得河床纵剖面的地位绝对抬高,水流下切侵蚀,凑近谷坡两侧的老谷地就能形成阶地,地壳处于稳固时代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形成多级阶地。小傍水崖村东南村口桥下河漫滩极为宽广,称为泛滥平原或河漫滩平原。特点是其沉积物二元结构(河漫滩在枯水期露出水面,洪水期有水,被称作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明显,下部由较粗大的河床沉积物组成,上部由洪水泛滥时沉积的较细的河漫滩堆积物组成。小傍水崖村西的离堆山,是由于地壳抬升,弯曲的河流随之下切,切入河曲地段的基岩,自由河曲就转为深切河曲,若下切过程中伴有较强的侵蚀,导致曲流颈被截弯取直后切穿,原弯曲河道被废弃,曲流颈与被废弃河曲之间的山丘即为离堆山。在平原地区,由于河流的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砂锅店村北500米山岗,可以看见明显的岩溶地貌,存在大量的石崖和溶沟。有宽大的酸性花岗岩墙。溶沟和石芽是石灰岩表面的溶蚀地貌,地表水沿石灰岩坡面上流动,溶蚀和侵蚀出很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凸起部分称为石崖。由于花岗岩比石灰岩耐侵蚀,因此在地层处,花岗岩要比石灰岩高出一部分。在此地分布有大量花岗岩,且碎石较多,而在该区域两侧都分布有显著的岩溶地貌。其成因可能是由于燕山运动,经过岩浆运动,岩浆侵入石灰岩裂隙,岩浆未出,充斥全部石灰岩裂隙。石灰岩为碳酸盐岩,主要化学成分是CaCO3,易被侵蚀。经久不息,上层石灰岩被侵蚀,而花岗岩的被侵蚀速度比石灰岩慢,花岗岩露出表面,成为了山脊。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肉眼能识别的颗粒,花岗岩粒径大,且难风化,所以花岗岩质泥土不利于水土坚持,该区域一般要种耐旱的农作物。三、构造地貌构造地貌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构造地貌分为3个等级:第一级是大陆和洋盆;第二级是山地和平原、高原和盆地;第三级是方山、单面山、背斜脊、断裂谷等小地貌单元。鸡冠山位于柳江盆地的向斜部分,是该区最古老岩层,是太古界时期的,是变质的混合花岗岩。在鸡冠山上发现波痕,波峰15cm,波谷50cm,波痕圆滑,两侧波谷对称,并发现海绿石石英砂岩,证明该地是海底地壳上升形成的。波痕岩石的形成是由于在浅海地区,整体的水随水面一起震动,震动传至水下疏松易动的泥沙,使之形成凹凸相同的波状,当海水退去后,又经过长期的泥沙堆积,最后固结成带波痕的岩石,而后地壳上升,形成陆地。柳江盆地构造由古老变质岩系发育而来的背斜盆地。柳江盆地南北延伸的不对称的倒转的背斜,东翼宽度是西翼的五倍以上。汤河地堑,在巨石上向北远眺,可以看见对面的汤河地堑地貌,地地堑指的是两侧被高度断层围绕,旁边降落的槽型断块构造。汤河地堑仅在一侧为断层所围绕,因而汤河地堑是半地堑。地堑的形成是受水平拉力作用,地壳上部造成两组剖面上共轭的高度正断层,靠鸡冠山一侧形成汤河河谷,河床顺直,河谷狭窄。鸡冠山中段南坡断裂带,在外力的作用下,岩石被挤碎,断裂时的高温使矿质元素转变,形成粒径极小的岩石,因此,断裂处形成润滑的断裂面。四、海岸地貌1、海积地貌海岸带的松散物质,在海浪变形作用力推动下移动,并进一步被研磨和分选,便形成海积沉积物,由于地形气候等影响而使波浪力量减弱,海滨沉积物就堆积下来形成各种海基地貌。翡翠岛附近的海域海岸为横向移动为主的海基地貌,岸边水浅,向海里水深,前行又会变浅,这就是由于海浪推动海滨沉积物移动,堆积形成的海基地貌;在老虎石公园,主要实习陆连岛。在海岸与屏障物间分布这波影区,饱和的沉积物流搬运能量因波浪减弱而降低,部分沉积物形成一个突出的堆积体,该堆积体在自身增长中逐渐向海岸屏障物接近,最后和屏障物衔接,形成一个或多个拦湾坝。陆连岛形成过程中,波影区内波浪能量的衰弱程度取决于海岛的大小,海峡宽度和深度及波浪的参量。若能量衰减特别快,即会形成自由地形,后者不断增大,进抵屏障海岸的海岛,变成联系海岸与海岛的一个连续的连湾坝。反之,波浪能量衰减不很急剧,则堆积地形仅是一个沉积物实体,不能发展成拦沙坝。2、海蚀地貌变形海浪及其形成的拍岸浪对海岸进行撞击、冲刷,波浪携带的碎屑物质的研磨以及海水对海岸带基岩的溶蚀,统称为海蚀作用。海蚀作用在海岸带形成各种海蚀地貌。主要类型有海蚀穴(由于海蚀作用形成的槽型凹穴)、海蚀崖(海蚀穴顶部崩塌,海岸后退时形成的陡壁)、海蚀拱桥(两个相反方向的海蚀穴被蚀穿而互相贯通)和海蚀柱(海蚀崖后退过程中遗留的柱状岩体),以及海蚀台(海蚀穴反复形成的过程)。鸽子窝浅海区礁石出露海面,明显可以看出有海蚀崖和海蚀平台,部分地区形成海蚀穴,在鸽子窝附近还能找到岬角。联峰山的卧佛洞从地貌角度判断为海蚀穴。五、风成地貌这里的风成地貌主要指风积地貌。而风积地貌则主要指各种沙丘。翡翠岛是一座由细沙构成的半岛,岛上沙滩连绵,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其中以新月形沙丘最为风积地貌的典型。新新月形沙丘的剖面是两个不对称的斜坡,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被风坡凹而陡。由于海滨沙粒供应较丰富,密集的新月形沙丘相互连接,形成与风向垂直的新月形沙丘链。六、重力地貌斜坡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岩层,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位移,称为块体运动,这种作用称为重力地质作用,由此产生的各种地貌称为重力地貌。祖山初成于亿万年前侏罗纪至白垩纪末地壳运动,后又经历燕山运动而继续抬升,经过多次断裂和常年风化,流水侵蚀,地震崩塌等地质过程,形成了鳞次栉比的千米高峰和纵横迂回的沟壑幽谷。石河是因为在山坡优势化发生大批碎屑滚落到沟谷里,堆积厚度逐渐增大,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整体性活动而形成的。祖山画廊谷石河粒径较大,石头光滑,表面附着苔藓,表明该地区气候转暖。石河在寒冷分化作用下,岩石遭受崩解损坏,形成大片巨石角砾,就地堆积在平坦的地面上形成。祖山仙女云床冰臼,是第四季冰川后期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和岩屑,沿冰川裂隙对基岩进行强烈的冲击和研磨,在冰层的宏大压力下,呈“圆柱体水钻”方法,向下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而形成深坑,于是形成冰臼。七、角山长城——老龙头角山坐落在山海关城北,素有“万里长城第一山”的美称。角山系燕山余脉,地势险要,角山长城是明朝辽东镇和鲤镇两座军事重镇的界限。角山燕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渍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的渤海之滨,其呈半岛形深入海中。老龙头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充分证明了中国的沧桑历史。短暂的野外实习就这样结束了,时间虽短,但我们却学会了很多,包括课外知识。也是我们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野外实习虽然很辛苦,但是它能提高我们对学习的热情,是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知识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野外实习,使我们融身于大自然,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在实习中,同学们彼此帮助的精神无比宝贵,大家都很坚强,增进了同学之家的友谊。
本文标题:秦皇岛实习报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0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