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3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第3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什么是遗传物质?从1900年孟德尔论文的重新发现到1910年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以来,生物学家一直在寻找答案。1928年Griffith等的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944年Avery等的单因子转化实验,1952年Hershey和Chase的噬菌体感染实验,1957年Fraenkel-Conrat等的烟草花叶病毒重建试验,先后证实DNA是遗传物质,在不具备D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即核酸是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第二个问题是,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是什么?1953年Watson和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给出了圆满的答案。第三个问题是遗传信息如何传递?基因如何表达?这得益于“中心法则”的提出和遗传密码的破译以及“DNA半保留半不连续模型”的证明。3.1.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DNA是遗传物质的概念源于1928年Griffith等进行的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引的转化实验。3.1核酸是遗传物质由于Griffith等没有做单因子转化实验,当时还不能说明起转化作用的物质是什么。pneumoniae,旧称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pneumoniae)直到1944年Avery等三位美国科学家不仅在体外成功重复了上述实验,而且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对S型菌提取液的所有成分分离后,进行单因子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多糖荚膜、蛋白质和RNA,而且转化频率随着DNA的纯度的提高而增加。Avery等的实验结果首次证明转化因子是DNA,取得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一个证据,明确了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3.1.2噬菌体感染试验:1952年Hershey和Chase用标记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进行了噬菌体感染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提供了更直接的证据。噬菌体是感染大肠杆菌(E.coli)的一种噬菌体附的噬菌体,再利用捣碎机捣碎使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它由蛋白质外壳和DNA核心构成。在噬菌体中,其蛋白质是唯一含硫(S)的物质,而DNA是唯一含磷(P)的物质。利用这一特性,他们在放射性32P和35S存在的情况下,使噬菌体进行繁殖,再用这种带有放射性物质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无放射性的大肠杆菌,几分钟后离心除去未吸对其进行离心,发现从大肠杆菌表面释放的噬菌体外壳在上清液中,它们由蛋白质组成,含有80%放射性标记35S,而大肠杆菌在沉淀中,含有80%放射性标记32P。实验表明在噬菌体感染过程中,只有DNA进入细菌细胞,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体外。T2该实验证明具有遗传作用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3.1.3烟草TMV的重建试验:能感染烟草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由蛋白质外壳和RNA核心组成。可以从TMV病毒分别提取它的蛋白质和RNA,再将它们放在一起,可以得到具有感染力的病毒颗粒。1957年Fraenkel-Conrat等人将两个不同的MTV株系(S株系和HR株系)的蛋白质和RNA分别提取出来,然后相互对换,将S株系的蛋白质和HR株系的RNA,或反过来将HR株系的蛋白质和R株系的RNA放在一起,重建形成两种杂种病毒,去感染烟草叶片。结果是叶片上所产生的病斑跟所含RNA密切相关,是什么样的RNA就形成什么样的子代病毒粒子,即子代病毒粒子的外壳蛋白是由RNA决定的,而不是由蛋白质决定的。令人信服地证明在不具有D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3.2核酸的分子结构3.2.1核酸的分子组成DNA和RNA都含四种主要碱基:其中腺嘌呤(adenine,A)、鸟嘌呤(guanine,G)、和胞嘧啶(cytosine,C)是两者共有,而尿嘧啶(uracil,U)为RNA特有,胸腺嘧啶(thymine,T)为DNA所特有。DNA的碱基组成具有很明显的特征,即A/T=G/C=1,而RNA的碱基组成一般没有这种特点。DNA和RNA都含有戊糖,其本质的区别在于它们含有的戊糖的类别不同:RNA含有D-核糖,而DNA含有2’-脱氧-D-核糖。3.2.2DNA的分子结构(1)DNA的一级结构:DNA的一级结构是指核苷酸在DNA分子中的排列顺序。在DNA的一级结构中因为各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相同的,所以碱基顺序也就代表了核苷酸顺序。生物的遗传信息通过核苷酸的不同排列顺序贮存在DNA分子中,碱基的顺序就是信息所要表达的内容,碱基顺序稍有变化,就可能引起遗传信息的很大变动,因此顺序测定对于阐明DNA的结构和功能具有更本性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基因组计划的伟大作用。(2)DNA的二级结构DNA的二级结构是指DNA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双链或双螺旋分子,即DNA双螺旋结构(doublehelicalstructure)。1953年Watson和Crick根据Wilkins及Franklin对DNA纤维X射线衍射图研究证明DNA分子具有螺旋结构的信息,Chargaff等发现的DNA中碱基含量A=T,G=C,(A+G=T+C)的定律,以及对四种碱基的物化数据的分析结果等,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ouble-helicalmodelofDNA)。该模型从分子水平上合理地解释了DNA的复制和转录与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解决了DNA的自我复制问题,巩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载体的地位。DNA双螺旋的多态性对DNA二级结构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湿度下DNA可以呈现不同的螺旋构型。在溶液中或在细胞的生理条件下,DNA一般为B型,但当水合的B-DNA脱水,或由于加入乙醇或盐使水的活性降低时就转变为A型。A-DNA和B-DNA都为右手螺旋,但A-DNA比B-DNA缠绕更为紧密,每圈螺旋含有11bp,螺旋轴距约为2.8nm。其他的右旋DNA还有C-,D-,E-和T-DNA等。这些不同构型的DNA其结构参数都有一定的差异变化,这种现象称为DNA结构的多态性。Z-DNA也是DNA结构多态性的一种类型与A-DNA和B-DNA不同,Z-DNA为左手双螺旋旋构型。在Z-DNA中多核苷酸链的磷酸基团绕螺旋轴的走向为锯齿形(Z字形),每圈螺旋含有12bp,每一碱基对在螺旋轴上的上升距离为0.37nm,螺旋轴距约为4.5nm,螺旋表面的小沟深,而大沟消失(图3-7B-DNA和Z-DNA双螺旋结构)。已有证据表明Z-DNA存在于天然DNA中,用针对Z-DNA的抗体已可鉴别出天然DNA中的Z-DNA区段,并有证据表明Z-DNA的存在与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但具体在生活细胞中的功能还不清楚。(3)DNA的高级结构DNA的高级结构是指DNA的超螺旋(supercoil)结构和染色体DNA所具有的复杂折叠状态。超螺旋是DNA双螺旋的螺旋轴盘绕而形成的螺旋,是DNA三级结构的一种形式。DNA的三级结构是指双螺旋链的扭曲。例如在B-DNA双螺旋中,每10个核苷酸长度旋转一圈,这时双螺旋最稳定处于能量最低态。•生物体中绝大多数DNA以超螺旋的形式存在,比喻细菌质粒、大肠杆菌染色体、线粒体DNA、叶绿体DNA、以及哺乳类病毒基因组等。例如大肠杆菌染色体(拟核)的结构域就是一种双螺旋结构,在各结构域中若用DNA酶处理,DNA链将会断裂,双螺旋结构受到破坏,变为松弛型结构。一个闭合分子必须在DNA的每一条链上都没有断裂,既是在一条链上出现断裂都有可能导致双螺旋的消失。同样,一个分子无论是闭合还是开放结构,只要缺少双螺旋结构,就称为松弛型。负超螺旋松弛DNA正双螺旋根据DNA拓扑学原理,DNA超螺旋结构的拓扑态变化用以下数学式表示:L=T+WL代表拓扑连接数(linkingnumber),是双螺旋中一条链环绕另一条链盘绕的次数,只有链不发生断裂,它是一个整数;T为盘绕数(twistingnumber),将右手螺旋定为正值,它代表DNA的一股链绕双螺旋轴所做的完整的旋转数,是DNA分子中双螺旋的数目。对B-DNA而言,它等于DNA的碱基数除以10。W表示缠绕数(writhingnumber),也称为超螺旋数,指双螺旋分子绕超螺旋轴的次数。对于松弛型分子,W=0,L=T;对于负超螺旋,LT;对于正超螺旋,LT。在遗传学研究中,基因的转录、DNA的复制、修复与重组等均涉及到超螺旋的变化。拓扑异构酶溴乙锭拓扑异构酶溴乙锭核小体与染色质纤维的包装DNA在真核生物核小体(nucleosome)结构中的扭曲方式也是一种超螺旋结构。核小体可以组成更高层次的结构。(1)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2)染色质纤维的包装过程从DNA→核小体→11nm染色质小纤维→30nm染色质粗纤维→染色单体(或染色体),总压缩比为:7×6×40×5=8400倍。其长度压缩了近万倍3.2.3RNA的分子结构(1)tRNA分子:已经做出全序列分析的tRNA有3300种以上。tRNA都是小分子,长75-94个核苷酸,5’端有末端磷酸化基团,3’端为CCA-OH序列,分子中稀有碱基含量较高,而且许多被甲基化修饰;分子内部有碱基互补区,都能形成三叶草形二级结构。该二级结构一般由氨基酸接受臂、二氢尿嘧啶环(D环)、反密码子环和TψC环组成,有的还在反密码子环和TψC环之间存在额外环。tRNA的三级结构都为倒L形结构。(2)rRNA分子大肠杆菌的5S、16S和23SrRNA的一、二级结构分别含有120、1542和2904核苷酸。组成:5个双螺旋区和其他单链区;两个功能域:一个功能域中含有5’CGAAC序列,这是与tRNA分子TψC环上的GTψCG序列相互作用的部位,使tRNA与核糖体结合。另一个功能域与23SrRNA中的一段序列互补,对核糖体大亚基与rRNA的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大肠杆菌5SrRNA的二级结构模型不同来源的16SrRNA具有相似的二级结构大肠杆菌16SrRNA的二级结构四个功能域:5’端功能域中心功能域3’末端大功能域3’末端小功能域。在这些功能域中有与mRNA互补的部位,有结合肽酰tRNA的部位,有些则在30S与50S亚基结合中起作用等,涉及多种识别与作用功能RNA的二级结构在基因的表达与调控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rRNA与mRNA间的碱基配对控制着蛋白质的起始;tRNA与mRNA间的碱基配对促进翻译过程;RNA发夹结构及茎环结构控制转录的终止、翻译的效率以及mRNA的稳定性;RNA-RNA间的碱基配对在内含子的剪切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对小分子RNA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揭示出它们在生物的发育、生长、繁殖和基因表达与调控中的多种重要功能,这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3.3DNA复制3.3.1DNA复制的基本规律①DNA复制一般按半保留半不连续的的方式进行;②复制起始(Initiation)在原点(Origin)的特定序列上;③复制的起点处控制复制;④复制叉(Fork)的移动有单向或双向;⑤链的延伸方向只能是5’→3’方向;⑥在存在模板的条件下,DNA聚合酶以短的RNA片段作为引物开始合成DNA的短片段;⑦存在各种DNA链的合成起始机制,除了RNA引发外,还存在其它的一些机制,包括DNA链与一个末端蛋白共价结合,以及缺口的共价延伸,或者亲本链已被环出的末端等;⑧终止也是在复制过程中的某个固定点;⑨复制的机制取决于基因组结构和构象来保持产生完整的染色体;⑩即使在同一个细胞内也可进行多种复制机制的操作。半保留复制3.3.2半保留半不连续复制3.3.3环状双链DNA复制方式(1)滚环复制:滚环复制又叫σ复制λ的增殖、接合,以及真核生物rDNA的扩增都是以这种复制方式进行。(2)θ-型复制1963年Cairns对大肠杆菌DNA放射自显影实验的结果提出来的。大肠杆菌DNA双链环状分子在其DNA复制过程的中间产物,在放射自显影观察时可形成一个θ-型结构。这是由于复制从复制原点(OriC)开始,形成两个复制叉,双向复制所产生的结果。θ-型复制需要RNA引物,半保留半不连续复制。一条单链总是和模板链互补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子链。(3)线粒体的D环复制哺乳动物mtDNA复制:不对称不同时的复制。先复制双链中的一条
本文标题:第3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60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