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数的运算1.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计算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但不管是整数加.减法,还是小数或分数加.减法,计算时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2.计算整数乘.除法都要按法则进行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再根据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小数除法把除数化成整数来除,要注意小数点的处理。分数乘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数除法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3.这部分内容与以往教材相比,有以下几点不同:①关于乘法:4个6,可以是4×6,也可以是6×4;4×6读作4乘6,4和6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做因数。②关于除法:新教材中没有给出“第一种分法”和“第二种分法”等名称。③对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不作要求,对分数中的假分数不要求化成带分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进行计算。让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并在计算过程中熟练地进行估算。2.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依据具体算式灵活地选择计算方式,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价值。3.使学生根据提议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和组合信息。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理解相关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与百分数有关的计算。二.教学建议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抓住以下几点进行:1.重视学生的口算。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第二学段的要求是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2.加强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3.鼓励算法多样化。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4.练习过程中要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第一学段要求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学段要求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简单的小数.分数的混合运算也是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5.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的训练。对于较繁杂的计算,允许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6.对于每分钟的口算量,数学课程标准中没有作具体要求。三.知识链接1.认识乘法(教科书二上P1)2.认识除法(教科书二上P30)3.小数加法和减法(教科书五上P47)4.小数乘法和除法(教科书五上P68、P86)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科书五下P80)6.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教科书六上)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法则1.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2.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加减起]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教师小结。3.分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4.整数乘法和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5.分数乘除法是怎样计算的?(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8题。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再交流总结出相关的口算方法。如果部分学生口算有困难,可以允许他们现写出计算过程,再写出得数。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计算,通过比较和交流进一步弄清各种运算的计算方法。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这一题的估算练习只要求学生估算整数加.减法和乘法。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各题的验算方法。这一题的演算方法可以是多样的,重点是让学生养成验算的意识和习惯。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5题。先让学生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再依据算式说说怎样计算。要让学生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用口算.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做这4道题不难,关键是让学生以这4题为例,讨论什么情况下用口算,什么情况下用笔算,什么情况下用计算器算,什么情况下只需要估算,加深对这几种计算手段施用情况的感悟。6.完成“练习与实践”第6题。先帮助学生理解场景中的信息,再让学生正确理解相应的数量关系,合理选择.组合信息。7.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先让学生弄清应纳税款是多少元的14%,再独立完成。8.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题。先出示第8题表中数据,让学生试着比较这几个队员助跑摸底成绩。学生可能在认识上有分歧,要逐步引导他们明确:只比较助跑摸高的厘米数是不合理的,合理的方法是现分别算出每人助跑摸高的厘米数相当于起身高的百分之几,再比较得到的百分数。式与方程【知识要点】1.用字母表示数:(1)表示运算律;(2)表示计算公式;(3)表示一般数量关系。2.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3.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别: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一个等式)。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个值)。解方程: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是一个过程)。4.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5.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等式的性质,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区别、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的理解。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ax±b=c”、“ax×b=c”、“ax÷b=c”、“ax±bx=c”等形式的方程解法,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性。二、教学建议复习“式与方程”的知识要抓住四点进行:一是要组织学生讨论92页“整理与反思”中的3个问题。可采用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时要让学生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二是要加强一些相近知识的比较,如等式与方程的比较,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比较等。三是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方程解好后自觉检验的习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前先分析数量关系后解答的习惯。四是要重视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训练。注意:新教材里解方程一定要指导学生用等式的性质解。三、知识链接1.用字母表示数(教科书四下P106的例题、P108的例题、P110的例题)。2.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教科书五下P1-7例1—例6)。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五下P8例7)。四、教学过程一)用字母表示数1.你能举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2.教师指出: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总是有一定范围的。3.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式子和数量关系。(二)方程与等式1.举例说说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填一填:在下面的集合圈里填入“等式”和“方程”。3.举例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你怎样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这些词的?利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干什么?4.说一说“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什么区别?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几人板演,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解方程的依据。教师要强调把方程解好后一定要养成检验的习惯。(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步?2.说出下面各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1)养禽场一共养鸡鸭600只。(2)红花比黄花少25朵。(3)参加航模组的人数是参加美术组的3倍。(4)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5)单价、数量、总价。(6)速度、时间、路程。(7)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6题。完成第3~5题:学生说数量关系和解法后,集体订正。完成第6题: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穿的鞋的码数和厘米数,课上完成时出示码数和厘米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后,让学生验证这种换算关系正确与否,后引导学生分析知道厘米数求码数与知道码数求厘米数通常应各采用什么方法解,再让学生独立解答填表,最后全班交流。常见的量活动一:常见的几种量看书62页,回顾我们学过的单位时间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重量单位:货币单位:活动二整理同类单位之间的关系请整理时间、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货币单位之间的进率。活动三:体验时间的长短、重量的轻重1举例说明1时大约有多长,1千克大约有多重2举例说明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二课堂小测完成63页第1、2、3条63页1写在书上你想提醒同学注意()63页2写在书上你想提醒同学注意()63页3写在书上你想提醒同学注意()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3、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识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实际生活中亲自体验一预习,质疑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二交流展示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安排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听、评,老师相机补充教学注意收集一些有单位现实情境,注重亲自体验单位的实际意义应鼓励学生实际调查,再次体会1分的实际意义。面积单位进率多强调三检测与反馈教学反思:课题:运算的意义复习课课型:复习课主备人:刘美红学案教案活动一:体会四则运算的一意义提示: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1看书64页1条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至少提出4个不同的问题)(1)问题:()列式计算:(2)问题:()列式计算:(3)问题:()列式计算:(4)问题:()列式计算:你使用了什么运算()2在小组内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书本65第2条活动二体会加减法、乘除法之间的关系1举例说明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答:2举例说明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答:3举例说明加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例如2+3=55-3=25-2=3各部分的关系是: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一个加数减法:乘法:除法:活动三;四则运算的实际运用看书65第一条1、请将奖牌榜补充完整。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尝试解答。(提出2个两步计算的问题)(1)问题:列式:(2)问题:列式:二课堂小测独立完成66页234条66页第2条12366页第3条12366第4条25+36提出的问题()100-78提出的问题()90乘以三分之一提出的问题()36除以9提出的问题()50-3×4提出的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一预习,质疑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二交流展示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安排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听、评,老师相机补充教学注意在集体交流中,寻找所学过运算的原型,系统的构建运算的现实意义。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及时引导,使学生能认识到运算的原型。理清加减法互为逆运算,乘除法互为逆运算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有利于解方程三检测与反馈教学反思:课题:估算复习课学案教案活动一:体会估算的作用情境一:在生活中、学习中那些时候要用到估算呢?请总结一下。学生1:买东西的时候要估算带的钱购买几件商品。学生2:计算题时要估算结果是少再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估算活动二:估算的方法1看书67第2条(1)
本文标题:第六单元原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7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