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六章会计调整16.1会计政策变更16.1.1会计政策的概念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16.1.2会计政策的采纳和运用所具有的特点(一)企业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政策中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在给定的会计政策中,选择会计政策应考虑三个方面:谨慎、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二)会计政策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三)为了保证一贯性,前后期的会计政策应保持一致。16.1.3会计政策变更(一)会计政策变更的概念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二)会计政策变更条件1.法律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2.会计政策的变更可以使会计信息变得更相关、更可靠。(三)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1.当期发生与以前有本质区别的全新业务采用新的会计政策2.初次发生业务采用新的会计政策3.的确是同一业务前后所用的会计政策不一致但这一业务不是重要业务,按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可以不视为会计政策变更来处理。【要点提示】如何辨认会计政策变更是本节的重点。(四)会计处理1.方法归类①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即视同该业务从一开始用的就是新政策,并依此思路将以前政策下的所有会计核算指标进行“翻新”。②未来适用法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成本法追溯权益法04年借:长期股权投资4贷:投资收益405年借:应收股利2借:应收股利2贷:投资收益2贷:长期股权投资2借:长期股权投资2贷:投资收益206年借:应收股利1.5借:应收股利1.5贷:投资收益1.5贷:长期股权投资1.5借:长期股权投资3借:长期股权投资1.5贷:投资收益3贷:投资收益1.5借:长期股权投资——Y公司(损益调整)55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5000调整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5000×15%)8250贷:盈余公积825016.2会计估计变更16.2.1会计估计的概念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16.2.2会计估计的特点(一)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二)会计估计应当依据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三)进行会计估计并不会消弱会计核算的可靠性这是因为估计是建立在具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下,而不是随意的。16.2.3会计估计变更(一)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二)会计处理方法――未来适用法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及以后期间,采用新的会计估计,不改变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也不调整以前期间的报告结果。16.3前期差错更正16.3.1前期差错的概念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漏或错报。1.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2.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所称“前期差错”,应当是指重要的前期差错以及虽然不重要但故意造成的前期差错。前期差错的重要程度,应根据差错的性质和金额加以具体判断。例如,企业的存货盘盈,应将盘盈的存货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固定资产盘盈,应当查明原因,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16.3.2前期差错的分类1.采用法律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行政法规、规章所不允许的会计政策2.账户分类以及计算错误3.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4.漏记已完成的交易5.对事实的忽视和误用6.提前确认尚未实现的收入或不确认已实现的收入7.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差错16.3.3前期差错的更正原则1.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2。当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3.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的前期差错应参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4.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应视同当期差错进行修正。【要点提示】全面掌握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漏记了一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3)调整报表未进行无形资产的分摊和准备计提1.会计分录如下:(1)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8贷:累计摊销18(2)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注:2009年末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100-20-8-18-18=36(万元),相比此时的可收回价值30万元,说明无形资产的价值又在贬值,应补提减值准备6万元。](3)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10×3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4)借:递延所得税资产4.2[=(8+6)×3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2(5)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6.8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6.8(6)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1.68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6816.3.4前期差错更正的报表附注披露1.前期差错的性质。2.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3.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16.4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16.4.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界定(二)理解的关键点:1.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指12月31日16.4.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类调整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已经存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得以证实的事项对按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非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并未发生或存在,完全是期后发生的事项对理解和分析财务会计报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要点提示】如何区分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是本节的重点。16.4.3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1.调整事项的总的处理原则视同编制当时就知道此事项,将相关报表项目调整至应有的数字口径。2.具体原则:(1)涉及损益的: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来处理。(2)涉及利润分配事项的,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对于按董事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作利润分配的处理也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需作整套的利润分配处理,而这所提的事项是指除正式利润分配分录外的调整情况。(3)不涉及损益和利润分配的事项,应调整相关项目(4)所需修改的报告项目:①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②当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③提供比较会计报表时,还应调整相关会计报表的上年数;④经过上述调整后,如果涉及会计报表附注内容的,还应当调整会计附注相关项目的数字。【要点提示】全面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3.调整事项常见案例解析(1)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的前期差错更正未对此管理部门用设备作相关会计处理,1.会计分录如下:(1)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贷:累计折旧10(2)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5(6×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5(3)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4×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4)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5(5)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0.75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0.75需注意的是:调整事项一般是不作报表披露的。(2)资产负债表日或资产负债表日以前实现的销售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退回1.两个不同退货时点的调整分录对比发生在所得税汇算清缴前的退货处理发生在所得税汇算清缴后的退货处理(1)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贷:应收账款117(2)借:库存商品8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0(3)借:坏账准备5.85(117×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85(4)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5(100×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5)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4625(1)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贷:应收账款117(2)借:库存商品8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0(3)借:坏账准备5.85(117×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85(4)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5(100×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17×5%×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4625(6)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75[(100-80-100×5%)×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75(7)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86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8625(8)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0.68625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0.686255(5)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4625(117×5%×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4625(6)借:递延所得税资产3.75[(100-80-100×5%)×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75[备注:到了2008年报税时再作如下调整: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7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3.75](7)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86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8625(8)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0.68625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0.68625(3)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得以证实的预计损失调整1.会计分录如下:(1)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3.4(117×20%)贷:坏账准备23.4(2)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85[117×20%×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85(3)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7.55(23.4-5.8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7.55(6)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1.755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755已为该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2340万元(假定坏账准备提取比例为5%)F企业已进行破产清算,无力偿还所欠部分货款,预计E公司可收回应收账款的40%。(1)补提坏账准备应补提的坏账准备=46800×60%-2340=25740(万元)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57400000贷:坏账准备257400000(2)调整所得税费用借:递延所得税资产84942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4942000(3)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72458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72458000(4)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借:盈余公积258687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5868700(5)调整报告年度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略)(4)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得以证实的或有事项(1)记录应支付的赔偿款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000000预计负债400000000贷:其他应付款500000000(2)调整应交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65000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3000000递延所得税资产132000000(3)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7000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7000000(4)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借:盈余公积10050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050000(5)调整报告年度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略)(6)2008年2月12日实际付款时借:其他应付款500000000贷:银行存款500000000乙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1)记录已收到的赔偿款借:其他应收款500000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00000000借:银行存款500000000贷:其他应收款500000000(2)调整应交所得税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650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500000000×33%)16500000(3)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
本文标题:第十六章会计调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4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