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十课第二框善同犯罪斗争
1一、教学目标认知:了解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了解实施正当防卫的条件,懂得与违法犯罪作斗争要有勇有谋;了解职务犯罪的主要内容。情感态度观念: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树立廉洁为本的价值观。运用:自觉预防犯罪,敢于、善于与犯罪行为作斗争;学会正当防卫;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远离职务犯罪,珍惜人生,追求真正、永久的幸福。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难点: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三、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四、教学资源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109~115,《教师教学用书》P128~140相关内容;《学习指导》P46~60相关内容;PPT课件。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下载视频“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指导学生排练小品“痛打小偷”。学生:提前阅读教材有关的案例与材料;每人搜集一个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排练小品“痛打小偷”。六、板书设计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4分钟)1.教学内容观看视频“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2.教师活动(1)播放视频“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教师事先播放观看,然后进行节选,最好不超过3分钟;或者结合学校、班级的法制教育事先进行观看)。(2)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青少年犯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部的原2因,也有自身的原因,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青少年自身。那么如何防止这一问题产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3)板书:善同犯罪斗争、青春拒绝犯罪。3.学生活动观看视频“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思考犯罪的主观原因,如何才能做到青春拒绝犯罪。(二)研习新课(32分钟)第一目:青春拒绝犯罪。(13分钟)1.教学内容(1)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原因。(2)刑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特殊原则。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一:分析犯罪的自身原因。(1)用PPT呈现三个案例,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教材P109~111的活动框文字、正文、点评、链接,思考、分析当事人犯罪的自身原因是什么?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案例1:17岁的葛某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葛某某在校读书时成绩优秀,后因为有一次旷课被老师批评了几句,顿然产生逆反心理,一拍桌子,冲出教室。从此离开了学校,与社会青年交往在一起,打架闹事,构成寻衅滋事罪。案例2:因吃喝玩乐欠了同学500元钱,17岁的杨小宇(化名)用玩具手枪抢劫了司机手机一部和62元现金,被捕。他不以为然,认为玩具手枪只是玩玩而已,不构成犯罪。案例3:17岁的周某在打台球时被素不相识的闵某等人砍伤,闵某等人逃逸。半年后周某得知闵某在网吧上网,欲讨回自己被砍伤时的医疗费。但他不知寻求法律的帮助,而是邀集同伙携带刀具将闵某及自己并不认识的与闵某在一起的戴某等四人砍伤。闵某、周某等由于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2)巡视、指导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在讨论中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青少年犯罪案例进行。(3)在各组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原因。第一,心理缺陷明显。案例1以及教材P109的活动框“青春期的变化”、P110的链接,都告诉我们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自尊心强,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当满足不了膨胀的物欲或受到不良刺激时,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个性压抑、逆反心理、闭锁心理和群体心理等,是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心魔”。第二,人生观、法制观错误。案例2就说明了这一点。在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多数人生观存在问题,贪图享乐,自私自利,为满足个人欲望,不惜偷抢拐骗,拦路抢劫;法制观念不健全,相当一部分是法盲,不知法律为何物,法律意识淡薄,分不清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有的将违法犯罪视为“有胆有识”。第三,道德观颠倒,维权观缺失。案例3反映的正是这一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往往不辨是非,不分善恶,常常是哥们儿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不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也不知如何用合法的手段来维护,以毒攻毒,即以非法手段维护权益而导致犯罪。探究活动二: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最大限度的教育与挽救。3(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1正文和第二个链接,讨论、回答PPT出示的问题:刑罚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特殊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这样规定?对我们有何启示?(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刑法第17条、第49条作了具体的规定,这样规定是考虑到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犯罪原因,以最大限度地教育和挽救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板书: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特殊原则。3.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一:分析犯罪的自身原因。(1)分组讨论,第一、二、三小组各选派一位代表发言。(2)通过该探究活动,认识到青春期是犯罪的高发期,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增强法制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拒绝犯罪。探究活动二: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最大限度的教育与挽救。(1)阅读教材P111正文和第二个链接,小组讨论,第四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回答问题。(2)通过该探究活动,懂得国家为了挽救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所采取的司法措施,珍惜青春年华,走好青春之路。第二目:有勇有谋,应对犯罪。(11分钟)1.教学内容(1)正当防卫的含义和条件。(2)见义勇为、见义智为。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三:蜘蛛侠。(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12第一个活动框案例,讨论PPT出示的问题:彼得走上除暴安良之路的原因给了你什么启示?日常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侵害他人的犯罪,会挺身而出吗?说说你的理由。(2)巡视、指导学生讨论,也可要求学生对第二个问题在组内展开小辩论。(3)归纳总结,要求学生树立勇于同犯罪作斗争的勇气,认识到在犯罪面前有私心或怯懦畏缩只会纵容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探究活动四:痛打小偷。(1)组织学生根据教材P112第一个活动框案例表演小品,观看后讨论PPT出示的问题:你认为检察机关起诉方伟有道理吗?方伟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吗?(2)教师归纳讲解。首先告诉学生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必要的防卫行为;然后指出本案中,小偷逃跑时,其不法侵害行为已视为结束,此时方伟抓住小偷后应与超市员工一起将其扭送到司法机关,而不能继续进行所谓的“防卫”,否则构成防卫过当;接着讲解防卫过当的条件。用PPT出示下图:4探究活动五:见义勇为。(1)请一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教材P113活动框中区志见义勇为的事迹,然后各抒己见谈谈对区志行为的评价以及自己遇到这样事的做法。(2)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肯定区志见义勇为的品质和精神,大力提倡每个人都应具有见义勇为的行为,同时还要讲究方法,见义智为,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如教材P113链接中提到的拨打“110”报警电话,与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歹徒体貌特征,了解歹徒的去向,保护好现场,等等。补充介绍“南工学子品行优,见义智为勇出手”案例。(3)补充见义勇为的要件与法律规定:构成见义勇为的三个要件: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这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见义勇为视同工伤: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4)应对犯罪的综合办法:5板书:有勇有谋应对犯罪;见义勇为敢于同犯罪作斗争;正当防卫的条件;见义智为;善于同犯罪作斗争。3.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三:蜘蛛侠。阅读教材P112第一个活动框案例,分小组讨论、辩论,交流体会与做法,培养与罪犯作斗争的勇气。探究活动四:痛打小偷。观看小品“痛打小偷”,了解正当防卫的条件,懂得正当防卫的限度。探究活动五:见义勇为。聆听区志见义勇为事迹的朗读,培养见义勇为意识和精神,在与犯罪作斗争时要注重讲究方式,保护自己,做到见义智为。第三目:职业生涯廉为本(8分钟)1.教学内容(1)腐败的危害。(2)职务犯罪的种类。(3)以廉洁为本。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六:志武走上犯罪之路。(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14活动框中的案例,分析志武犯罪的原因,说说腐败的危害,如何从自我做起,防止重蹈覆辙。(2)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指出,志武犯罪是腐朽没落的人生观、价值观所致,不思进取,享乐至上,面对金钱和权利丧失了自我。这是一种腐败。腐败的危害很多,如败坏政府的威信,造成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财产流失,破坏社会的公平、公正,使人走上犯罪的道路等。探究活动七:廉洁为本,杜绝职务犯罪。(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4~115的链接、正文和点评,思考、回答问题:什么是职务犯罪?常见的职务犯罪有哪些?如何面对职务犯罪?(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第一,职务犯罪是指具备一定职务身份的人实施的与其职务相关的犯罪行为。第二,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第三,面对职务犯罪首先要有正确的“三观,做到自立、自强、自爱、自律;其次要用理性和责任约束自己,自觉遵纪守法;再其次是培养健康向上的爱好,不被一时的灯红酒绿所迷惑,拒绝诱惑;最后是廉洁为本,珍惜美好的青春和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远离犯罪。板书:职业生涯廉为本;腐败危害巨大;职务腐败(及其内容);远离诱惑廉洁为本。3.学生活动探究活动六:志武走上犯罪之路。阅读教材P114活动框中的案例,分析志武犯罪的原因,了解腐败的危害,作为今后参加工作后的借鉴,走好职业生涯每一步。探究活动七:廉洁为本,杜绝职务犯罪。(1)阅读教材P114~115的链接、正文和点评,各小组讨论,推选一位代表发言。了解职务犯罪及其主要内容,懂得廉洁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每位同学大声朗读教材P115最后一个自然段,细细品味其含义。6(三)课堂小结(3分钟)1.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2.教师活动(1)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强调指出要加强自我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青春拒绝犯罪,走好青春每一步;敢于与犯罪作斗争,善于与犯罪作斗争,培养廉洁意识,将来工作后要远离职务犯罪,走好职业生涯每一步。用PPT出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教育点。(2)板书:自我修养自我控制;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珍惜青春廉洁为本。3.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板书归纳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四)课堂练习(5分钟)1.教学内容学习评价。2.教师活动用PPT出示:(1)单项选择:《学习指导》P49第16-18题。(2)多项选择:《学习指导》P51第13-15题。(3)辨析:《学习指导》P52第3题。3.学生活动针对PPT出示的问题进行思考、回答。(五)课后作业(1分钟)1.教学内容布置作业。2.教师活动用PPT出示(1)案例分析:《学习指导》P54第4题。(2)养成训练:《学习指导》P56第2题。3.学生活动记录作业,课后认真完成。1.解剖犯罪典型的轨迹,总结犯罪的规律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中的三个案例呈现出的犯罪轨迹如下:(1)家庭娇生惯养→大学自由放纵→虚荣思想强烈→追求消费享受→导致诈骗犯罪──摘编自“少年犯”白亚洁(原南京市某纺织学院艺术设计系学生)的报告(2)家长望子成龙→个人逆反心理→早恋旷课辍学→离家坐台三陪→卖淫犯罪被抓7──摘编自“少年犯”吕娜(原北京丰台区某中学学生)的报告(3)坏人利用→沉迷于网吧游戏→偷拿家长钱财→坏人上门寻畔→误伤奶奶致死→犯法入狱──摘编自“少年犯”司子翔(原内蒙古某中学学生)的报告(4)青少年犯罪的外部原因: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主要表现在:A.家庭不良行为影响;B.家庭残缺,父母离异,对孩子疏于管理;C.“恨铁不成钢”,粗暴管理,棍棒政策;D.溺爱娇惯,袒护放纵;F.放松管理,忽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学校原因主要是:A.一味地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
本文标题:第十课第二框善同犯罪斗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6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