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四部分现代企业的发展变化
第四部分:现代企业的发展变化理论基础产业集群网络组织一、理论基础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与控制权市场如果产权市场是充分竞争的,经理市场的功能就会显著增强。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客观上约束了经理的行为。单独产品市场无法实施约束作用,它必须依赖资本市场的配合,体现为企业在市场上的融资情况。控制权市场(买卖企业市场)假定,企业管理效率与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之间是高度相关的。(一)现代企业的产权转移(P291)产权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之间发生的生产要素以及附着在生产要素上的各种权利关系的有偿转让行为。或企业作为一定财产的代表,以不同的产权主体作为交易对象,根据不同的产权形式采取对应的交易方式,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获取较好经济利益的经济行为。现代企业产权转移机制现代企业产权运行的市场化现代企业产权的市场交易现代企业产权转移的层次现代企业产权转移的必要性清晰企业产权的需要企业资产增值和企业重组的需要现代企业产权转移的功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存量资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改善企业管理,提高效率消除企业亏损加速新型产权关系的建立现代企业产权转移的条件产权界定明晰产权交易市场现代企业产权市场产权交易机构与产权市场产权交易机构是指以从事产权交易活动为主要业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机构。产权市场是产权交易的场所、领域、活动和交换关系的总称。产权市场需要具备的条件完善的市场机制规范市场的行为规则健全的生产组织完善的市场主体产权市场的特征与作用(P296)企业并购兼并又称吸引合并,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中,其中一个公司因吸收了其他公司而成为续存公司的合并形式。在合并中,存续公司仍保持原有公司的名称,有权获得其他被吸收公司的资产和债权,同时承担其债务,被吸收公司从此不再存在。新设合并,又称创立合并或联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通过合并同时取消,在新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设的公司。购买控股权益是指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时达到控股百分比股份的合并形式,被收购的企业其法人地位并未消失。兼并与收购的区别(P299)现代企业产权转移的形式企业并购的形式从行业角度分类横向并购:是指同属于一个产业或行业、生产或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垂直并购:是指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紧密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混合并购(复合并购):是指生产和经营彼此没有关联的产品服务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按并购付款方式分类用现金购买资产:收购公司使用现款购买目标公司绝大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用现金购买股票: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发行公司自己的股票以交换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资产。用股票交换股票(换股):收购公司可直接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行股票以交换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票,目标公司往往会成为收购公司的子公司,也可能会解散或并入收购公司。从收购企业的行为来分类善意收购(白袍骑士):收购公司通常能出比较公道的价格,提供较好的条件,一般通过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之间的协商,取得理解和配合。敌意收购(黑袍骑士):收购公司采取未先与目标企业经营者协商而秘密地收购目标公司分散在外的股票等手段,对其形成包围之势,使目标公司不得不接受条件,将企业出售,从而实现控制权的转移。国外并购过程的各方参与者投资银行;律师;会计师;代理律师;机构投资者;套利者并购理论与并购动机并购理论(P302)并购动机:获得规模经济;降低进入新行业门槛,实现多元化经营;获得技术上及成本上的竞争优势;进行跨国经营;买壳上市美国历史上的并购浪潮(P303)国外反并购措施优先股转为普通股取消可累积投票权股份回购毒药丸策略(目标企业通过采取一些对自身有严重伤害的举动降低自己对收购者的吸引力来避免被收购的行为)降落伞计划(目标企业通过实施与保障经理层和员工利益的有关制度,使收购者因收购成本增大而放弃收购行为)产权拍卖:产权拥有者和需要者双方,在产权转移市场中通过买卖方式,使产权需要者转移的一种产权转让形式。既包括企业的整体性拍卖,也包括企业闲置设备、仪器等资产的拍卖。拍卖与并购的区别:(P307)产权拍卖的程序参股与控股参股是企业将部分资本作为股本向另一家企业入股的一种经济行为。(P308)控股是企业收购另一家企业的大部分股权,从而达到控制该企业或使之成为本企业名下的子公司的经济行为。(P308)企业托管:是指法人财产权以契约形式所作的部分或全部让渡,即作为委托方的企业财产权法人主体,通过契约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期限内,将本企业法人财产的部分或全部让渡给受托方,从而实现财产经营权和处分权的有条件转移。企业托管的主体:企业托管的委托方必须是具备接受企业资产托管经营管理能力和权利的独立企业法人。企业托管的客体:标的企业一般多为经营不善的企业或亏损企业。企业托管的内容和方式(P309)租赁:指租用他人的物品,出租人通过将物品租给别人以获得报酬,承租人则因租用他人物品而支付费用。融资性租赁(资本租赁),是指企业相当长时期地租用本应自行投资才能取得的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实际上利用着出租人提供的长期资金。(P310)经营性租赁(服务性租赁或管理租赁),是企业向租赁公司短期租赁设备,并由租赁公司提供维修等售后服务,是可撤消的,不完全支付的短期租赁业务。(P310)现代企业产权转移的基本程序制定产权转移方案;审批产权转移方案;资产评估;进入产权转移市场;确定产权成交价格;审批、签署合同及法律公证;产权交接;变更登记。我国产权市场的建立及完善(P315)上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赎买政策。1987年,党十三大提出,一些中小型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可以有偿转让给集体或个人。1988年5月,武汉企业并购事务所成立,是全国第一家专门从事产权交易的实体机构,被认为是中国产权市场的开端。(二)供应链管理独立经营阶段:对立与竞争(迈克尔·波特理论)纵向一体化阶段:通过控制所有权来消除对立,要求市场环境相对稳定供应链管理阶段:各实体企业所有权相互独立又相互联合,形成一个整体与其他供应链的竞争。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实体:独立经营——纵向一体化管理——供应链管理分立——联合——再分立供应链的定义是穿过生产和交付产品或服务的从供应商到顾客所有设施、职能的活动是将产品或服务带给市场的公司的联合体囊括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的旨在生产和配送最终产品的所有努力,包括4个基本业务流程:计划、外包、制造和配送。包括了从原材料阶段一直到最终产品送到最终顾客手中与物流以及伴随的信息流动有关的所有活动。描述商品需——产——供过程中各实体和活动及其相互关系动态变化的网络。其实质是实现最终顾客价值的综合过程,一般一个供应链中有多家企业,同一家企业也可以同时是多个供应链中的成员。供应链管理企业组织之外的包括消费者和供应商在内的物流活动。用集成化的思想管理从供应商到最终顾客的分销渠道的整个业务流程。其目标是在使总的供应链成本最小的同时使顾客从所得到的产品或服务中获取最大的价值。在于帮助客户利用技术在企业层次或跨企业来计划和解决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决策流的集成、自动化和同步化。供应链管理的四个阶段1960-1975,早期库存推动阶段:销售由库存推动1975-1990,中期企业内部集成阶段:企业生产由客户需求拉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供应链初级阶段:供应链各企业尚未形成有效协调机制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现在,协调发展阶段:认识到协作的重要性并着手解决。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强调面向过程的管理,将供应链看成是从供应商到顾客的端到端的一个整体,打破了部门间的壁垒,对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集中的计划和控制使其更畅通。采用双赢原则。以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撑。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供应链管理策略QR(quickresponse)——ECR(effiecientconsumerresponse)——GSCM(globalsupplychainmanagement)全球供应链管理(GSCM)考虑了顾客、供应商、人力资源、运输方式、税率、关税、产品本地化目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供应链的五个阶段活动:采购;内向物流;制造;外向物流;售后服务。供应链库存及物流问题库存是整个供应链上各个成员之间联系的纽带。库存管理的目的就是在保持较高的客户服务水平前提下,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确定性库存与随机性库存供应链的信息管理当一种商品的消费需求量发生微小的波动时,这种波动在订货信息由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传递的过程中会不断放大,即牛鞭效应,指出最终顾客的需求变动在信息逆供应链节点企业传递的过程中,实际销售量与订货量或生产量的偏差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供应链的契约问题供应链契约是指通过提供合适的信息和激励措施,保证买卖双方协调,优化销售渠道绩效的有关条款。降低供应链风险:合作伙伴的选择;供应链的合作契约设计;合作的协调机制供应链的绩效评估内部供应链绩效主要对各个企业成本、客户服务、生产率和质量进行评价。寻求的是规定的生产量,较低的在制品,较高的机器利用率和较短的提前期。外部供应链绩效着重用户满意度、最佳实施标准等评价。(三)产业组织与集聚理论产业组织问题的提出马歇尔:首先将组织作为一种要素参与生产和分配,他将组织视为有机体,一方面使它的各部分之间的机能再分部分增加,一方面使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他从单个企业均衡推导出产业,构成了特殊均衡的过程,在这个均衡过程中,产业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动,即厂商的数量并没有发生变化,产业本身可以由若干个特征相同的企业加总体现。张伯伦:认为个人均衡是假定一切替代品的性质和价格条件已知,个别售卖者为得到最高利润调整价格和产品。集团均衡表明在许多生产者生产产品的条件下,彼此间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价格和产品的调整问题。克拉克:不完成竞争存在的事实表明,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条件是不协调的,这反映了市场竞争与实现规模经济的矛盾,为了研究现实条件下缩小这种不协调的方法和手段,有必要提出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假定上,保持了“理性人”的假定在研究方法上,边际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局部均衡仍是产业组织中的主要分析方法,不同的是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中,解释的因素在价格的基础上还包括更多的变量(质量、广告、研发等)。在研究对象上,主要侧重于从供给角度分析单个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厂商行为和经济绩效。同时,强化了主流理论关于厂商的分析(包括厂商与厂商之间,将厂商视为组织形态,讨论不仅仅局限在定价行为上,也包括了非价格竞争与策略性行为。产业组织理论中的芝加哥学派产业成长周期理论:厂商规模大小和市场的集中度与产业周期和经济效率有关。在产业初期,市场范围狭小,产业的各环节不足以实行专业化分工,可由全能型企业承担,随着产业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厂商内部分工转化为市场分工,到产业成熟和衰退时,市场范围缩小,市场分工再次转化为厂商内部分工。生存法则:在不同的类型和市场差异条件下,企业的有效规模、最佳规模存在多种形式,这为大厂商的规模经济提供必要的条件。在产业内的比较分析中,效率是决定企业规模的主要因素,规模较小和规模较大的厂商都是有效率的,小公司消失归因于小工厂的相对低效率。寡占理论:在一定的条件下,市场集中化是一个必然趋势,集中化主要表现为几个大厂商共同占有市场的形态,即寡占的市场。在这个条件下,市场的串谋行为就成为衡量市场价格稳定和均衡的关键。在长期过程中,由于需求变动和消费者的流动,厂商的行为仍然可能是竞争性的。利润——集中度假说:在高集中度的市场上企业获得高利润是处于市场非均衡状态时的暂时现象,它会随市场走向均衡而消失。高集中产业中的高利润率之间的正相关可能并不反映高集中度产业内主要企业相互勾结提高价格的行为,而是
本文标题:第四部分现代企业的发展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2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