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概述
《旅游地质学读书报告三》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概述班级:建筑1402班姓名:李振宇学号:14060602211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概述摘要:本文主要从砂岩峰林地质景观的概述及其分布与特征两方面来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砂岩峰林景观的定义,成因,形成条件,分类,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砂岩峰林景观在我国的分布状况,其中又以湖南张家界武陵源,广西大瑶山两个具体实例来对砂岩峰林这个地质景观进行深入讨论。1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概述1.1砂岩峰林地质景观的定义砂岩由碎屑和填充物组成。石英是砂岩的主要矿物碎屑,它在地表条件下最稳定,是大多数砂岩的主要成分。唯有厚层石英砂岩,拥有丰富的垂直节理,后经地壳垂直抬升,并被流水剥蚀,才能形成砂岩峰林景观。由于发展阶段和发育程度不同及地域岩石性质、节理密度和流水条件的差异,产生了平台、方山、峰墙、峰丛、石门、天生桥、峡谷、障谷等地貌类型和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个体形态,其中以峰林地貌类型最具代表性。1.2砂岩峰林地质景观的成因泥盆纪时期,地壳下降,海水浸入成为一片汪洋,流水源源不断的从临近的陆地冲入大量的松散细屑物质,伴随着海水中的硅酸盐一起沉淀、胶结、压固成形,形成了石英砂岩岩层。二叠纪时期,石英砂岩因地壳隆起露出地面形成沼泽地,并有植物繁衍,形成了泥质石灰岩含煤层,将砂岩层覆盖了起来。到了三叠纪末,随着造山运动的进行,平整的地层开始产生褶皱、断裂,形成山脉,不断上升,露出地表。其后经过亿万年流水的冲刷、切割、节理的发育,终于形成千峰耸立的砂岩峰林景观。大凡有大片砂岩的地方皆是地质历史上的海滨海滩,经过漫长过程的沉积之后被积压胶结而成为砂岩.后因为地壳上升运动而成为陆地,如果上升的幅度很大,便被抬升,成为丘陵山地.后又经漫长过程的雨水河水冲刷破坏,使原来完整的砂岩山地被切割成许多山峰,而成为砂岩峰林;而被风化侵蚀掉的那部分砂岩变成了泥沙,被流水重新带回大海,形成了许多纵横交织的峡谷,于是由石英砂岩所构成的山地就形成了砂岩峰林峡谷地貌。1.3砂岩峰林地质景观的形成条件厚层石英砂岩是成景的物质条件,岩层产状平缓和区域垂直升降运动是成景的前提条件,棋盘格状垂直节理体系是成景的必要条件,而流水作用、磨蚀作用和崩塌是成景的主要动力条件。在这四者的作用下,造就了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1.4砂岩峰林地质景观的分类砂岩峰林景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平台、方山、领脊、石墙、石峰、石柱、穿洞、陡崖流水和峡谷。这些都是砂岩峰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湘西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中,这些类型都可以找到。2砂岩峰林地质景观的分布及特征22.1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在我国的分布情况砂岩峰林地质景观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天子山、索溪峡、张家界等三个自然保护区内。我国广西一带,北京地区也有分布。2.2湖南张家界砂岩峰林景观2.2.1张家界砂岩峰林景观介绍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质公园位于湖南西北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境内,属西南云贵高原东北沿武陵山腹地的中低山区。地理位置为29°16′25″~29°24′25″N,110°22′30″~110°41′15″E。现辟为国家地质公园,2004-04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园内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处位于西北部昆仑峰,海拔1282m,最低处位于东北部的吴家峪,海拔仅有230m。地貌类型以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主,次为喀斯特地貌、侵蚀构造地貌、河谷堆积地貌。峰林面积达86km2,共有大小峰林3100多个,峰林高差数十至300m不等。以斛角成棱、兀立巍峨、分离兢颖、丛聚如林的岩峰石柱群体的充分表露为主要特色。2.2.2张家界砂岩峰林景观成因张家界砂岩峰林景观的形成,除受一般构造运动的影响外,还深受岩石性质、岩层组合、节理构造、地貌位置、气候、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一)岩石组分及结构构成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的岩石,主要有两种:单一的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夹页岩层。前者为巨厚层,质纯,岩层厚度520m,石英含量75%~95%,其胶结物多为铁质、硅质等,岩石化学性质在表生环境下十分稳定,具较强的抗蚀性。同时,这种岩石具有坚硬的物理特性,因此构成峰柱的基座很坚固。后者存在于巨厚层石英砂岩中,常呈若干薄层状,因其胶结物中含有钙质,抗风化侵蚀的能力较弱,易于风化剥蚀,造成崩塌。崩塌的岩块性脆而易裂,易被洪水卷入河床带走,从而形成了坡积物甚少的直立柱状峰林。它一方面降低了峰柱的坚固程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单个峰柱的雕塑造型,形成众多栩栩如生的拟人拟物的造型地貌。两者形成间层状层组结构,即厚层石英砂岩、石英岩状砂岩夹薄层、极薄层绢云母粉砂岩或页岩。该层组结构从造型方面来看,3上部为中层和薄层居多,有利于雕塑造型。(二)砂岩产状及强度岩层的产状是形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兀立巍峨的基础。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集中分布于三官寺向斜轴部扬起端的天子山一带和桑植向斜轴部扬起端的峰峦溪,它们都是位于相同的构造部位,即北东向宽缓向斜的扬起端,有北北东向褶皱叠加,使得北东东向向斜扬起端地层被进一步抬平,产状平缓有利于峰柱的保持。宝峰湖的砂岩岩层倾角比较大,约26°。岩层的下滑力大于摩擦力,上覆的岩层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就会崩塌,故不能形成高大的石柱、石峰、峰林,只能形成矮矮的、大大的山峰,像一个矮胖子。御笔峰、金鞭岩等岩层倾角较小,一般8°,使得岩层之间不易产生重力滑动,岩层稳定性较好,有利于形成峰林地貌。(三)风化作用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抬升、掀斜,使张家界山体遭受强烈风化剥蚀。流水侵蚀,冰期及间冰期融冻作用,生物化学及根劈等多种外营力的作用,造成重力崩塌。坍塌物因节理发育而易解体碎裂。张家界风化作用的主动力是流水。流水通过下切和侧蚀作用,不断蚀去坡面上的风化产物,使风化得以顺利进行;流水的侧蚀作用往往在坡脚掏出水平洞穴,使上覆岩块悬空,为重力崩塌提供了可能。岩性的差异性风化,常使硬岩层相对突出而成顺层岩额或岩脊,软岩层凹进而成顺层岩槽或岩洞,顺层岩洞的风化加深为上覆岩层的崩塌创造了条件。陡崖坡的崩塌大多是沿着某一破裂面的块状崩塌,到坡脚发生机械破碎,因而坡脚常堆积由巨大石块构成的崩积物。风化作用的长期作用,形成了张家界高峻、顶平、壁陡、麓缓的基本地貌形态。与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丹霞地貌相对比,其颜色没有它鲜艳。但砂岩峰林由纯净石英砂岩组成,颜色古朴,素雅,棱角分明,刚劲峥嵘,更具有自然审美价值。张家界处于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冬春温暖,气温较高,降水量大且集中。实测最大24h降水量249mm,3d降水量312.8mm。金鞭溪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9113.9×104m3,河川流量2.89m3/s,历史上最大洪峰流量达1000m3/s。因此风化剥蚀和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十分强烈。索水属暴雨中心区,水流迭加性好而易形成山洪或泥石流,巨大的搬运作用,将碎裂物迅速携带而出峪口,形成冲洪积扇,故嶂谷、峡谷中巨大堆积物少,而形成“箱状”或“U”状谷,山体则按上式演化成峰林,且具“高峻、顶平、壁陡、麓缓”等特点。这一地区还是澧水三条支流的分水岭,溯源侵蚀作用旺盛,为深切峡谷、嶂谷和错落的柱峰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新构造运动该区在漫长的地史时期,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构造运动。发生在早第三纪末的喜马拉雅运动,使湘西北地区大面积的抬升,造成晚第三纪地层缺失。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原来的平原变为高山,高山又夷为平地,尔后地壳又再度上升,如此往复,至今这里的地壳仍在上升。园内保存完好的地质遗迹,是反映地球历史和构造运动的真实记录。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该区不断地产生间歇性抬升。地壳的抬升、导致侵蚀基准面的下降,使得该区水动力作用加剧,流水最终切穿高角度的节理或构造裂隙软弱带,形成今日之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其发展演变经历了平台、方山—峰墙—峰丛、峰林—残林四个主要阶段1)。随着新构造运动的抬升,本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还将进一步发展,但受两个极限的控制。一是其顶部黄家磴组赤铁矿层和含铁砂岩层,一旦这个保护盖板被剥蚀,峰林就会较快崩解。另一是云台观组的底板,一旦被切穿,水流切入下伏的松软志留系中,会动摇峰林的基础,使其倒崩,形成残林.它是在特定的构造、特定的新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举世罕见的新型地貌。42.2.3张家界砂岩峰林景观保护砂岩峰林地貌边坡较为陡峭。边坡上现有的物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乃是长期地貌发育过程的产物。地貌的岩层本身虽然比较坚硬,但裂隙较多,这种稳定性是比较脆弱的。张家界现水土流失已在局部地段出现,也表明只要管理不善,开发不当,每个坡面均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现象。从上面的成因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张家界存在着很多引起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这些潜在的自然因素,若受人为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则可能很快成为引起新的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1.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水文气象要素是水土流失的主要驱动力,也是重要触发因素。降水量大,多暴雨,降水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是区内水土流失的主要水文气象条件,溅蚀作用,地面径流极易造成流量和流速极大的山洪,产生分离和输送土块、石块的巨大冲力。该区属中亚热带山地型季风湿润气候,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夏季节是环境保护的重点季节。这时正是旅游高峰期,自然灾害的防范就显得尤为重要。2.张家界地层中的张性断裂,石英砂岩夹页岩层中的钙质胶结物以及流水的切蚀作用是促使山体风化、崩塌形成张家界峰林地貌的重要成景因素。然而,这些因素的继续作用,会使高大的石峰变成矮小的石柱,壮观的景观最终会因风化剥蚀而消失。4.保护植被。坚决杜绝垦林开荒。保护植被有两大好处,一是保持水土,景观减缓的风化,形成良性循环;二是维护和美化景观。园内的居民应迁出,加强定点监测工作,做好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2.3广西大瑶山砂岩峰林地貌2.3.1大瑶山砂岩峰林地貌介绍广西大瑶山砂岩峰林地貌分布于大瑶山西部的莲花山和圣堂山一带,面积180km2,由下泥盆统莲花山组紫红色砂岩形成。砂岩峰林位于海拔千米山体上部,边缘为高耸的崖壁;峰林由数以千计的石峰、石柱、垂直崖壁、凹槽组成,主要形态为柱状和锥柱状,是一处与湖南张家界相似,但成岩时代更老的砂岩峰林地貌区。峰林地貌由泥盆纪台地演化而来,经历了台地方山、嶂谷、峰丛、峰林等发展演化阶段,现处于幼年至壮年期。2.3.2大瑶山砂岩峰林地貌成因大瑶山属构造侵蚀为主的中山中深至深切割山地形,中部地势高耸,向四周逐渐降低,20多条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地区,河流切割深达800~1400m,坡度陡,悬崖峭壁极发育,峡谷和季节性瀑布多。寒武系大面积分布于大瑶山中部地区,岩性为一套厚达53000余m的长石石英砂岩、岩屑杂砂岩夹泥岩或互层产出,复理石韵律发育,属深海浊积岩。下泥盆统莲花山组围绕大瑶山北部及西部边缘分布,岩性为紫红色厚层块状砾岩、砂岩,不等粒砂岩夹泥岩,下部砂岩为主,上部泥岩增多,底部以含砾砂岩或砾岩为主,与下伏寒武系砂岩角度不整合接触,沉积厚度大于1000m,是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原因。2.3.3大瑶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保护1.石英砂岩夹页岩层中的钙质胶结物以及流水的切蚀作用是促使山体风化、崩塌形成峰林地貌的重要成景因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该人工调节流水侵蚀的程度,若继续下去,会使现存的砂岩峰林地貌破坏而不复存在。2.保护大瑶山的森林资源,以保持水土。一方面,要健全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以统筹规划和协调有关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通过人大立法,将森林资源保护纳入法制轨道,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建立和完善资源保护的执法监督制度,强化自然保护区的执法力度,使资源开发利用中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一方面,要划清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的界线,做好退耕还林的工作,理顺建设和管护自然保护区的外部环境;同时,实行封山育林,组织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3.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退化像一对孪生姐妹,总是如影相随,密不可分。只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找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才能根除贫困,才能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逐渐恢复与改善,达到经济发展、社会进
本文标题: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87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