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案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案东明县小井一中申世涛[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3、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教学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重难点的突破策略]结合初一学生的思维特征,从现实生活入手,贴近生活进行教学,指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学好这节课的关键。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动画演示地球运动等)来突破难点、建立空间观念。[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至三课时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导入新课,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赤道和两极气温和降水方面的不同。(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设问: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千差万别呢?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地球的形状导致了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纬度位置不同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则气候条件不同,如果地球为一平面则不然。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是怎样?(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2.设问: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呢?(早晨、晚上和中午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3.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明亮程度的不同。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墙面上光照明暗程度不同:直射时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时光束分散而暗淡)4.有谁观察到或能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手电筒照射的角度不同)5.让学生读图比较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对地面所获得的热量的影响。6.教师在此引出并简单介绍什么是“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7.活动:做相关活动。8.总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内各地太阳高度角不同,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气温高低不同。承转:不仅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候有差异,而且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候也有差异。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造成了各地一天当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导致气温的变化;地球的公转似的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气候发生变化,四季更替.1.出示表格如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讨论“地球自转运动”和“地球公转运动”的不同。自转公转概念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2.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做活动题“演示昼夜更替现象”,强调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是关键。②完成该题。③设问:地球自转对气候造成什么影响?④提问:大家每天都要经历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其中能感受怎样的天气变化?3.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根据教材“地球公转示意图”,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①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近似圆的椭圆)②地球在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转?(斜着身子转)③设问: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多少?读图得出结论。(66.5°)④设问:太阳直射点是在什么范围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之间)板图: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简图⑤出示讨论提纲: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简图”,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春分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夏至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秋分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冬至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⑥讲解:地球公转对气候造成的影响: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但必须强调:除赤道地区外),使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使中纬度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更替。⑦再引导学生观察:夏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地区,全为昼,南极圈以南地区,全为夜;到冬至日恰好相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极昼、极夜现象,这也是地球公转造成的。⑧学生讨论完成活动题。A.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指出:太阳光线直射赤道的节气是春分日和秋分日,直射在北回归线的节气是夏至日,直射在南回归线的节气是冬至日。B.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的这一天是6月22日。C.联系家乡所在地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的情况怎样?(在我国范围内,5月1日昼长夜短,10月1日昼短夜长)4.“地球上的五带”,完全可以由学生根据图示与课文中的文字提供的文字性练习题自主讨论完成。①确定五带的范围。②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的是热带,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南北寒带。③连线。热带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北温带和南温带气候终年炎热北寒带和南寒带气候终年寒冷④在地球的五带中,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欧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七大洲中主要位于南寒带的是南极洲。⑤联系家乡所在地的纬度位置,判断位于五带中的哪个带?具有哪种现象?哪个季节昼长夜短。5.小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从而导致了各地气候的有规律变化。课后作业:自绘“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标注上四条分界线、度数。列表比较五带的范围,获得热量的差异,各自具有的特殊现象。板书设计第四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高度不同。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1.自转昼夜交替——天气的变化2.公转:昼夜长短的变化斜着身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四季更替五带的划分4-5课时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实验演示,标新立异(1)、器材:两个烧杯、细沙(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温度计、酒精灯(代表太阳)(2)、步骤:在两个烧杯里各放约占烧杯容积的四分之一的细沙和水,并分别在沙中和水中安置两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哪支温度计的温度上升的快,接着熄灭酒精灯,观察哪支温度计降得快?(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打破常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请学生描述“夏天中午和晚上站在沙子上和水中的感觉”。(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去感知温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得出结论在实验观察和亲身感受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纬度相同的地方,哪个季节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上的气温高?哪个季节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上的气温低?海洋的高温月份和低温月份,比陆地出现的早还是迟?教师注意稍加引导。学生讨论回答进一步深入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因涉及到“热容量”这一物理知识,学生较难理解,可让有兴趣的学生课后探究。点到即可,同时告诉学生学科间是有联系的。设置情境,让学生领会不同地方(海洋与陆地、山麓与山顶)气温的不同。四、观察对比,找出共性演示实验二:器材:电吹风(吹冷风表示有冷气流经过,吹热风表示有暖气流经过)、挡板一个(代表山脉)、温度计两支、蜡烛两支(代表太阳辐射)。步骤:请四位同学上来读数。挡板放中间,温度计放两边,先把电吹风调到冷风挡,然后请两位观察员读出各自的度数,再把电吹风调到热风挡,两位观察员报出度数。关掉电吹风,点燃两支蜡烛并放在挡板的一侧,请观察员报出度数。学生总结现象。(通过演示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师: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长驱直入,使山脉两侧的气温不同。山脉也会阻挡太阳的辐射,影响山脉两侧的温度,一般而言,山地的阳坡温度高于阴坡。投影:南美洲地形图以及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的植被景观。(播放投影片,学生可一目了然地看出东西两侧的植被差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思考讨论:纬度相同而且都靠近海洋,为什么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植被会出现不同的景观?(山脉的南段处于中纬度地带,一年四季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湿润的水汽,受山脉的阻挡,迎风坡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而东侧却处于背风坡,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水)讨论,形成结论: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学生交流城市与农村的气温情况,教师引导、启发,讨论人类活动与气候的相互关系,课堂练习,小组抢答:气候现象主要因素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而东侧降水很少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通过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课后活动(可自选)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为什么会逐渐降低。什么叫臭氧空洞,它是怎么形成的?假如全球气温升2---5摄氏度,世界将会变的怎样?板书设计:海陆分布与气候1、夏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2、海洋气温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比陆地出现得迟地形地势与气候1、山地的阳坡气温高于阴坡2、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3、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人类活动与气候改变地面状况,可影响局部的气候市区的气温高于城郊的气温中考链接这部分知识的考查方式一般是:给出降水量柱状图、气温变化曲线,判断气候名称及特点和影响因素,此类题以读图题考查为主。给出某地气候特点,说出影响因素,以选择题考查为主。此外,地球的运动涉及到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范围的特点等重要知识点,而与此有关的活动安排、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规划重大工程,既是社会热点,又是命题热点。太阳光照图与经纬网联系考查题较多。考点主要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自转特点及昼夜更替,地球公转的特点及昼夜长短、四季变化、地球上五带。【例1】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人类活动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新疆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燥,影响因素为海陆位置。答案:B【例2】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呈变暖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B局部不断发生战争C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D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解析: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对大气有保温作用,使全球的气温升高。答案:D【例3】(2006·淄博)某人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带地区,其位置是()。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半球划分、五带划分及经纬网有关知识。东西半球界线为20°W、160°E,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则经度为160°E,排除B、C。前为热带,后为温带可断定经度为23.5°S,排除A,答案为D。答案:D典型例题【例1】“山前桃花山后雪”主要反映了()。A.纬度因素的影响B.地形因素的影响C.海陆因素的影响D.人为因素的影响剖析:主要考查的是影响气候的因素。“山前桃花山后雪”反映的是气候的差异:山前春意盎然,桃花盛开;山后积雪不融,寸草不生。山前为向阳坡,山后为背阳坡,所以景色差异显著。答案:B【例2】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日期正确的是()。A.23.5°S冬至日B.23.5°N夏至日C.23.5°N冬至日D.23.5°S夏至日剖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有一次直射现象的纬线的纬度数及其对应的节气和该地点所在的半球。井底有阳光直射现象,而且只有一次,那么这口井一定在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上,即在23.5°S或23.5°N,而其它在23.5°N~23.5°S之间的范网内,应该有两次直射现象。答案:B金钥匙:我国地处北半球,太阳直射一次的现象的地理纬度为23.5°N,这一天正值我国的夏至日【例3】海南岛避黑龙江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路因素D人类活动因素解析:海南岛和黑龙江一南一北,是纬度差异造成的。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黑龙江省温度高,气温低。答案:A【例4】下列语句不是反映地形对气候的
本文标题: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34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