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二节离子反应说课案(自拟)
1第二节离子反应说课案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可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电解质。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二、学生情况分析本届高一学生分为三个班级层次阳光班、实验班、平行班,班级层次相关较大,班内的学生也有的差异。知识基础:在初中已经初步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在学习“常见离子的检验”时已开始试着从离子角度去看待复分解反应,但未上升到认识的高度,第一章《化学实验方法》中学习部分离子(CO32-、SO42-、Cl-、Ca2+、等离子)的检验又接触了不少离子反应,这些都为离子反应的学习做了铺垫,本节就是在这些的基础上学习离子反应。能力基础: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心理认知特点: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较薄弱,能接受并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学生认知的困惑: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水溶液中的反应,并已经能够用离子观点去分析,但是思维分析过程中仍然障碍重重,比如在某些反应中不同的反应物却有相同的现象,产物也相同或相似,这些反应是否有实质性的联系呢?等等。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电离方程式;⑵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⑶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迁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升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习,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的条件实质,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⑵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习,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⑶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习,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习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习方式;2⑷通过理解离子反应的原理,初步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本节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⑴正确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实质就是离子反应;⑵认识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⑶学会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2、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在实际教学中,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贯穿于三年的高中化学学习,渗透在各种题型中,诸如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检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等等,学生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即把学生的知识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融为一体,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离子反应原理。四、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动手实验、探索验证,进行推理和综合分析,掌握基本知识,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五、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课时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1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入】许多的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而参加反应的物质大多是酸、碱、盐,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创设情境1】用电安全常识规定,不能用潮湿的手触摸电器开关、不能用潮湿的抹布擦试通电的电器,用电器应保持干燥等。你是否想过这是为什么?【问题】导体为什么能够导电?(存在带有负电荷的处由电子)【讲述】我们来观察非导体物质的导电性实验。【视频】物质的导电性实验【演示】(辅助模拟动画)物质的导电性实验,并填写以下表格:3【讨论】上述物质能导电和不能导电的原因。【结论】⑴能导电的物质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⑵不能导电的物质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通过观察酸、碱、盐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引出电解质的概念。【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概念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况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⑵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电解质的范围:【思考与交流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对的划“√”……)()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所以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H2不导电,所以H2是非电解质。()铁导电,所以铁是电解质。()固态氯化钾不导电,但氯化钾是电解质。()氯化氢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C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分析】⑴对象指化合物;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够导电”二者至少具备其一;物质灯泡能否导电物质灯泡能否导电KNO3(s)NaCl(s)KNO3(l)NaCl(l)KNO3(aq)NaCl(aq)氨水醋酸(l)盐酸醋酸(aq)物质酒精(l)酒精溶液蔗糖(s)蔗糖溶液灯泡是否发光能否导电4⑶电解质不一定导电,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⑷电解质一定是在溶于水或熔融时自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⑸一般地说:酸、碱、盐和部分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而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是非电解质。【教师】分析电解质的概念,区分物质中,哪些属于电解质,哪些属于非电解质。一般地说,酸、碱、盐、水和某些金属氧化物(氧化钠等)是电解质;大多数有机物(蔗糖、酒精、等)、非金属氧化物等是非电解质。【思考与交流2】2、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①金属铜②NaCl溶液③H2SO4④CO2⑤石墨⑥蔗糖⑦Cu(OH)2⑧KNO3电解质:③⑦⑧非电解质:④⑥【问题】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分析】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教师】引出电离的概念。【观察】氯化钠在水中电离的图片。【演示】(辅助模拟动画)利用该图片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情况,进而引入氯化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NaCl=Na++Cl-【板书】2、电解质的电离⑴概念: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⑵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例如:NaCl=Na++Cl-【教师】让学生根据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尝试书写K2SO4的电离方程式。分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则:1、要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2、原子团不能拆开来写(如SO42-不能拆)【板书】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则:①原子团不能拆开来写:常见的原子团:OH-、SO42-、CO32-、HCO3-、NO3-、NH4+。说明:HSO4-在水溶液里可拆开写成H+和SO42-。②要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探究1】①Na2SO4、NaCl溶液能导电?溶液里的溶质微粒的数目有什么关系?②Na2SO4和NaCl的混合溶液里溶质微粒的数目有什么关系?【板书】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①能够导电②溶液呈电中性,即阴、阳离子所带电荷守恒:如NaCl与Na2SO4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存在如下关系:c(Na+)=c(Cl-)+2c(SO42-)【课堂探究】【探究2】①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电离:HCl、H2SO4、HNO3②根据HCl、H2SO4、HNO3的电离,我们对酸的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5【结论】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探究3】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NaOH、Ba(OH)2、KOHNaCl、K2SO4、NH4Cl②你能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吗?并给它们下定义。【结论】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的化合物。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包括酸式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教师】据学生练习,引导学生发现每一组电离方程式中的规律,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盐的本质并给它们下定义。【板书】3、酸、碱、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包括酸式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通过研究氯化钠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原理学习了电离的概念。通过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我们找出酸碱盐在水中导电的本质,并给他们重新下了定义。这些概念同学们不仅要多理解,更多的是要求同学们会辨别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自主检测】资料《基础自主演练》栏目【作业布置】资料配套――课时训练【板书设计】第二节离子反应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概念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况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⑵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分析】⑴对象指化合物;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够导电”二者至少具备其一;⑶电解质不一定导电,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⑷电解质一定是在溶于水或熔融时自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⑸一般地说:酸、碱、盐和部分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而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是非电解质。2、电解质的电离⑴概念: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⑵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例如:NaCl=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则:①原子团不能拆开来写:常见的原子团:OH-、SO42-、CO32-、HCO3-、NO3-、NH4+。6说明:HSO4-在水溶液里可拆开写成H+和SO42-。②要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①能够导电②溶液呈电中性,即阴、阳离子所带电荷守恒:如NaCl与Na2SO4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存在如下关系:c(Na+)=c(Cl-)+2c(SO42-)⑵酸、碱、盐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的化合物。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包括酸式酸根离子)的化合物。7第二课时复习整理:电解质的范围注意:1、电解质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也不是混合物。2、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3、电解质不一能导电,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4、电解质能导电,但导电的本质是它本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是它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后的物质导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什么问题不能拆开原子团:常见的原子团:OH-、SO42-、CO32-、HCO3-、NO3-、NH4+、说明:HSO4-在水溶液里可拆开写成H+和SO42-。【思考与交流】在下列物质中:①CH3COOH②HCl③NaOH④Cu(OH)2⑤AgCl⑥Na2CO3⑦C2H5OH⑧H2O⑨SO2⑩Fe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____________【练习】完成下列反应的方程式:1、用CaCl2检测Na2CO3.2、用AgNO3检测NaCl.【归纳与整理】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因电解质溶于水可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问题】是不是所有电解质在溶液中都能发生离子反应?【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演示】实验2-1实验现象1.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稀NaCl溶液。2.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BaCl2溶液。【演示】模拟动画演示【归纳】CuSO4与NaCl不发生反应,而CuSO4与BaCl2能发生反应,实质是SO42-、与Ba2+反应生成难溶的BaSO4沉淀。【板书】1、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溶液中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82.离子
本文标题:第二节离子反应说课案(自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8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