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第五讲理解教育对教育智慧的贡献
1“理解教育课程”(6)指导自学书一、自学目标(一)视自我发展教育智慧是自己的重要敬业范畴。(二)体会智慧生产幸福的道理。(三)掌握理解教育的实践策略。二、自学内容(见附录)三、自学方法(一)思考教育智慧的定义,谈论教育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的联系与区别。(二)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理解教育对教育智慧的主要贡献。(三)从教育智慧展开联想,并将联想到的内容画成一个网络。(四)对实践策略进行分类,找出各种实践策略的共同点。(五)分析各种实践策略的针对性与局限性。四、自学效果(一)能举例说明教育智慧在教师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把教育智慧与教育感情联系起来说明教育质量提升的奥秘。(三)描述教育情境并选出可用于其中的相应策略。(四)可对理解教育的实践策略进行系统性描述。五、附录(学习材料)附录1理解教育对教育智慧的贡献一、教育智慧的定义相对一般智慧而言,教育智慧是一种特殊智慧,即合理认识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才智。显见,教育智慧的生长场所与用武之地被限定在教育世界中。分析起来,教育智慧可分为教育理论智慧与教育实践智慧。前者是凝结于教育理论中的人类才智,包括公共教育理论智慧与个人教育理论智慧。公共教育理论智慧以教育理论形式存在,是人类关于教育的认识的结晶。从表面上看,它是一种静态的物质化的精神作品或文本,实际上它内含的教育智慧一经展开,便是生动的教育过程及其策略,是经过处理的人类解决教育问题的静态性才智。二、理解教育贡献的教育智慧这可从两个层面上进行介绍:(一)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智慧理解教育在理论智慧上的主要贡献是揭示了理解是教育的资源与质量这一真理。说理解是教育资源,是说理解是教育人的有效手段(工具)。如果充分开发理解的认识性、道德性、感情性、实践性与创造性及其综合而成的理解的特殊本性,那教育实践合理性就会更加提高。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只要他处于理解教育之中,他(或她)都必然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因而能被别人更好地理解。同时,理解是影响其它教育条件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在其它教育条件大致稳定的情况下,理解的作用发挥越好的学校,教育效果越好。说理解是教育质量,是说加速师生理解品质的形成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换而言之,能塑造师生这方面的品质,使之知晓物蕴,善解人意,立德著文,身体力行,教育目的就基本实现了(即使不是全部实现)。同时,要提升理解在教育评价中的比重,使教育真正成为理解的教育,而充斥误解缺乏理解的教育是不应欢迎的教育。2推演起来,这个基本的理论贡献可以演绎出七方面的原理:1.教师对教育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2.真正优秀的教师是连弱生都能发展得“较好的”教师,而只会教好学生的教师不是真正优秀的教师。这主要因为:第一,在相对意义上,弱生有更多困难,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感情与智慧。这就决定了教师要有合理的感情与一定的智慧,如果一个教师达不到这个要求,就不符合真正的优秀教师标准。不过,这里讲的是使弱生发展得“较好”,是指他不断进步而未被放弃的意思,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一定要将之发展得和其他优生一样。第二,只会教好学生的教师,实质上对弱生采取排斥态度的教师。有的教师并不是不会教弱生,而是不愿在弱生身生倾注必要的心血。也就是说,不是他们没有必要的能力,而是缺乏应有的德行。相对而言,花同样的功夫,在优生身上可有明显效果,而弱生身上也许没有任何反应。特别是在升学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有的教师不愿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可见他们价值取向不在育人,而在自己的舒适与功利。3.自我误解往往比相互误解更能使师生颓废。这是因为主体的行为动力最终来自主体内部而不是外部。尽管相互的误解是导致自我误解的重要原因,但从根本上说,认同还是拒斥外部的误解是主体能动性的表现。丧失必要的能动性,由相互误解而成自我误解,是现实中部分师生行为乏力或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常言道,哀莫大于心死。一旦自认前途渺茫的学生,大多难以向积极方向发展。师生莫不如此。4.弱生比一般学生更渴望“成功”。5.在转化弱生上,感情的力量往往大于认知的力量。6.任何教育活动都要着眼于学生的真才实学,做得实在,让学生得到实惠。7.要深刻理解、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包括创造性思维),就要将内隐思维与外显思维统一起来。内隐思维就是通常说的思维活动,因为它与外显思维对举,所以加内隐二字。由于思维活动是内隐的,不能从外部清楚地感知,因此,学生通常不能直观地把握,尤其对思维规律性的理解不甚透彻。使思维活动外显的方式通常有:言说外显,即边思考边说,或者边说边思考;书画外显,即边思考边画,用图形把思想画出来;运用外显,即边思想边动作。(二)经过加工的实践智慧这些智慧来自理解教育第一线教师的实践总结。它们是消除误解增进理解的基本手段。这里列出了21个策略的名称,但只重点介绍了几个策略。这些策略都含有感情与认知成份。同时,这些策略是在解决特定教育与教学问题中形成的,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它们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被结合起来使用的。1.情绪发泄策略(1)基本含义为被误解者(主要指学生,也可包括所有教师员工)提供发泄场所,让他们发泄内心的不满情绪与苦闷,表露内心世界,直至情绪稳定心怀开阔起来。发泄场所有专门的设施如理解室,也有随机的如操场、教室等。当然,这里的发泄是不产生破坏效果的良性发泄,与损坏公物、伤害他人身心的发泄不可同日而语。(2)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被人误解或受挫折后,内心十分痛苦,情绪不安或闷声不响拒绝别人帮助的学生。(3)理解基础(策略立足的理解理论)受委屈或受挫比较严重的学生,如果没有良性发泄手段让其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他有可能采取非常严重的破坏或自毁行为。在这种意义上,让学生发泄是为了他们不需要发泄。它不仅能减少学生的痛苦,避免一些身心疾病,而且发泄时的高情绪低理智状态往往使学生3说出心里话,以便教师帮助。另外,理解室不同于心理咨询室,是教师与学生谈心的理想去处。它不仅发挥心理咨询作用而且发挥教育作用。人们知道,由于某些误解,许多学生害怕进心理咨询室,而进理解室则不然。(4)实施程序其一,区别受误解学生的情况,对情绪反应强烈或内心非常痛苦者、或对别人的引导显得麻木者,引导和刺激他进行随机发泄。如教师与学生谈话时,发现学生情绪不对头,可说“你想哭就哭吧!”,或者用其它刺激的话,引起学生踢打墙壁,说些过激的话等(前提下是不对他人或财物等造成危害)。其二,开发理解室,让学生自愿进理解室发泄。其三,在尊重发泄者意愿的情况下,请发泄者谈感受。(5)注意事项一是巧妙地观察发泄者的情绪变化。发泄者情绪变化因人而异,有的非常微妙,有的甚至不轻易流露,必要时通过一些特殊途径观察,如通过游戏、聊天等。二是发泄只是宣泄情绪,并不是消除误解的根本手段,因此,它要与其它策略并用,否则难有理解的效果。三是引导学生不要把理解室当成游戏室。由于理解室有些新颖的刺激物,且是全天开放,所以有些学生出于好奇入室玩耍。对这些学生,要事先组织他们参观理解室,消除他们对理解室的好奇感。同时,让他们参与理解室的管理活动,如打扫卫生等。2.兴趣融合策略(又叫态度改变策略或中介策略)(1)基本含义以理解双方感兴趣的话题或事情为中介,形成兴趣融合点,再逐步扩大对话范围,直至对方态度改变。兴趣融合点实质上是双方共同感兴趣的事物,它不是强者对弱者兴趣的剥夺,即不是教师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兴趣,或教师迫于某种压力向学生的兴趣无原则的让步,而是师生双方形成了共同的兴趣。(2)适用范围主要用于与教师对立情绪严重不愿和教师沟通或心境灰暗对交往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的学生。同时适用于那些看破“红尘”,似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学生。(3)理解基础兴趣是人的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有大有小,涉及范围可宽可窄,但完全没有兴趣的人几乎是没有的。关键是有没有激发兴趣的机制和让其适当表现的时机。引起人的兴趣的事物很多,新异的现象、共同的经历与体验、相似的态度与价值观等都可以引起人的兴趣。当师生的态度严重对立、双方直接沟通有感情障碍时,共同兴趣是他们相互吸引的重要力量,借助这种吸引力缩短双方的距离,态度改变的痛苦会极大减少,效果会比较明显。(4)实施程序其一,先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有特殊意义的且合理的兴趣。其二,组织学生参加满足他们的兴趣或需要的活动,教师投身其中,或给学生提供服务,与学生打成一片,并乘机引导有影响的学生的兴趣。其三,当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感情初步融洽起来时,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学习或其它方面的要求,并想方设法维持他们的兴趣。其四,尽可能让学生看到新的兴趣带来的快乐与成功。(5)注意事项在满足学生兴趣的过程中要重点做那些有号召力的学生的兴趣转化工作;观察并记录学生态度变化的情况;结合其它策略使用。3.亲近游戏策略4(1)基本含义借助表示友好的言行,教师在特定时间亲近学生,使学生形成教师和蔼可新非常友好的感觉,以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怀疑与戒备心态。这里的友好言行有特殊含义,指符合道德规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言行。特定时间主要是学生早晨到校时间与下午放学时间。因为在这两段时间里,教师留给学生的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更加深刻。(2)适用范围该策略主要作用于那些对老师近而远之,或冷漠或反感老师的学生。对于似乎处在班级的“边缘”地带,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上都缺乏积极性我行我素的学生,运用该策略也有较好效果。(3)理解基础合群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在班级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大多只能在弱势群体中交往,日久成“孤立”之状。这些学生不可避免地对老师产生误解,他们以为老师不理解他们,不喜欢他们,自己的孤立在一定程度上是老师偏爱优秀生造成的。事实上,有些教师确实对这些学生关爱不够,需要用一定的亲近行为进行弥补。主动亲近是受人们欢迎的交往方式,是理解人的基本前提。(4)实施程序其一,确定亲近对象,每周重点亲近对象为4至5人。如果情况允许可适当扩大对象。其二,早晨学生进入教室时,老师要对这些学生采取亲近行为(与其他学生则互致早安),具体方式是,让学生停留片刻,在道德允许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拍拍学生肩膀、抚摸学生脑袋、搂抱一下、开善意而健康的玩笑、表扬学生已有进步等。其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看是否出现不同于以往的表现,并委托助手做下记录。如果在课堂上肯定或表扬这些学生的行为、让他们就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等,同样有亲近的意义。其四,在放学前重复早晨的亲近行为。其五,根据情况调整亲近对象。(5)注意事项其一,要仔细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其可接受的亲近行为。同时,亲近行为要经常变化,以免因刻板而失去效果。其二,亲近行为要与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态度协调起来。如果一方面采取亲近行为,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态度很粗暴,其效果往往不好。4.甜言蜜语策略5.特殊奖励策略(1)基本含义教师把自己个人的资源如时间、财物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如热情等作为奖品奖给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指心理学上证明了的为人们喜欢的个性品质如热情、真诚、慷慨、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兴趣比较广泛等。这些奖品不是教师花钱买来的奖品(常规奖品),有特殊激励价值。当然,使用特殊奖品并不否认常规奖品的价值与广泛适用性。(2)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因经常受批评已无进取精神,甚至怨恨老师的学生。或那些对常规奖品缺乏敏感性,得奖与不得奖都无所谓的学生。(3)理解基础特殊奖品富含人情味,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因而比用金钱购买的奖品更珍贵、更动人。同时,这些奖品有的是不需要较多成本的,如热情是不需要花钱的,如果连这都舍不得,极容易被人误解为小气或不近人情,以致被人疏远。不过,尽管以前没有使用“特殊奖励”这5个概念,实际上许多教师都用过,有的甚至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应看到,现实中有的老师把过多的热情如“笑脸”奖给了优秀学生,而优秀学生对之习以为常,并不稀罕。而后进生得到的这类奖励太少,偶尔得之,十分珍惜。(4)实施程序其一,准备丰富多彩的奖品。教师除了将自己的多样的良好的个性如真诚、热情、慷慨、宽容等赠与学生外,还可把个人的资源如时间作为奖品奖给学生。比方十分信任地对一个数学
本文标题:第五讲理解教育对教育智慧的贡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0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