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3页共4页第3课宋明理学【知识梳理】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的新发展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2,隋朝的三教合一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3,唐朝的三教并行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二、程朱理学1,程朱理学形成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其中,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理学的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基本思想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2,二程的思想主张程颢、程颐被称为“二程”,他们认为: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②同时,“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③“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他们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认为“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3,朱熹的思想主张①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②朱熹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4,程朱理学的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2特别是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束缚得更紧。○3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4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三、陆王心学第14页共4页1,陆九渊的心学主张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的学说被称为“心学”。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③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2,王阳明心学产生背景与思想主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人。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所以,这一学派也被称为“陆王心学”。①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②王阳明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③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他的知行合一,是说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为了遏止伪善流行,他特别强调“知行合一”)3,宋明理学的影响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探究〗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本体论“理”是世界本原,理在心外“心即理也”,理在心中体验方法“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哲学思想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同点代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内容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1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异:①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②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参考资料〗“北宋五子”主要成就地位及影响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是理学的开创者。他们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程颢、程颐兄弟合称“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就是“孔颜之乐”。第15页共4页(一)南宋——理学的成熟:朱熹1、主张和成就:⑴理气论:以二程学说为主,部分吸收张载思想①理是根本,理先于气。②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离不开气。③万物皆有理,终归于一,就是太极(客观唯心论)。⑵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①区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学习积累、循序渐进。②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③仁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光明磊落,仁民爱物。④仁者境界是追求精神自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⑶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①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②认为帝王都是无道之君,导致政治黑暗。③认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其关键是“正君心”。⑷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①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地位高于五经)②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乐》散失)2、历史影响:⑴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⑵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⑶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二)明朝——理学发展(发展为心学)1、心学的基本特征:⑴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⑵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2、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南宋思想家)⑴思想:①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主张用自己体验而不是逻辑思辨论证此命题②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③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④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⑵)影响: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3、王守仁: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集大成者(明朝思想家)⑴思想: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②学以至圣的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③为了遏止伪善流行,他特别强调“知行合一”。⑵意义:①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②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习题测试】1.“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2.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第16页共4页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3.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5.古代有一个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B.确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6.(2008年常州)北宋“二程”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已何与焉?”“天下物皆可以理照(照即洞明),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这两句话的含义有()①天地之间有理有气②理是宇宙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存在③天下万物都可以用理来解释④气必须依傍理而运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2008年青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B.老庄哲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8.(2008年梅州)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9.(2008年佛山)中国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演变历程中()①逐渐理性化、思辩化②逐渐神化③影响逐渐国际化A.①②正确,③不正确B.①③正确,②不正确C.①②③都正确D.①②③都不正确10.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本文标题:第3课 宋明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41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