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
第周星期第课时年月日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课程标准:3-1列举实例,说明人类诞生的标志和时间。1-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2、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3、分析有关资料,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的重要作用。4、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分布情况、生产与生活情况的资料,知道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人类的起源与早期发展;(2)难点:分析和理解劳动在从古猿——人进化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的前言部分。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一般称为史前时代。2、史前时代人们主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什么?(采集和渔猎)3、列举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4、你了解原始先民的哪些精神世界及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呢?今天我们先由人类起源说起。列举各种神话传说(女娲抟土造人、上帝创造人等),但神话毕竟是神话,没有依据。到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研究发现,高级生物是由低级生物长期发展进化而来的,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勇敢的挑战。《物种的起源》,说明了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恩格斯进一步说明了劳动创造了人类。[新课讲授]一、站立起来的祖先针对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问题、图片创设具体情境,体验古猿从树上下到树下发生的变化,理解自然环境对古猿进化的重大影响和劳动在古猿进化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观察图1—1,让学生想象一下人类祖先在树上生活的情景。从图中看出,在一千多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古猿的生活在森林茂密、气候合适的地区,古猿过着攀援、以采集果实为主的生活。古猿为什么会下地生活,渐渐学会直立行走的呢?直接因素是自然条件。即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变化,森林面积减少,出现了林间空地和稀树草原,部分古猿为了寻找食物,从树上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结合图1—2,小组讨论:直立行走对人类产生了哪些影响?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分工;直立使视野开阔,便于发现险情;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促进脑的发育。所以古人类学家把直立行走看作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也可说是区分人与古猿的重要标志。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猿“手”与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提问:从猿“手”到人手转变过程中,什么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劳动不是唯一的作用。提问: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作用?(见P5)观察图1—4提问:图上的尖状器是什么?什么用?打制石器(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提问: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那么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呢?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什么时代?什么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观察图1—5提问:○古人类主要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指出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资料显示元谋人(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二、北京人的足迹阅读课文和材料(也可以放映介绍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影片),指导学生自制表格比较归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通过比较得出“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北京人是怎样生活的?(见P7)○比较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北京人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没有完全进化为人;(北京人已是人类,为什么脸部却还象猿脸?)山顶洞人已经和现代人基本一样。○使用火对人类的进化有哪些好处?(北京使用的是天然火,P7)○讨论:人工取火比利用天然火有哪些好处?(山顶洞人使用人工取火,人类可以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请归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相同点和区别。相同点:都生活在旧石器时代。都使用打制石器。区别:A.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二十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B.北京人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没有完全进化为人;山顶洞人已经和现代人基本一样;C.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D.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开始人工取火;E.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课堂小结:人类的起源古人类北京人山顶洞人作业布置: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第周星期第课时年月日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课程标准:1-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1-2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教学要求:1、能大致描述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线索,明确农耕、畜牧、定居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2、能够从岩画、器物等反映人类早期文化成就的实物资料中观察先民的精神世界。3、能初步比较我国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类型。4、感悟、思考人与自然的联系,知道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活动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是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2、难点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几种基本观点“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理解与分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用陶塤吹奏的乐曲《楚歌》。[师问]请大家猜一猜这首优美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吹奏的?(陶塤xun:这是新石器时代远古先民发明的乐器。)[展示]陶塤图片[师述]可见,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已比较丰富了,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相比,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呢?(新石器时代的人们主要依靠人工种植的粮食和饲养的家畜为生,出现了定居的村落等)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一起来学习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讲授新课]一、石镰与陶器[活动]出示现在的农作物、家畜和它们在自然界的远亲图片。请同学们辨认并寻找出他们的亲戚[师述]这些农作物和家畜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讨论]1、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如何产生的呢?(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尝试摸索,栽培了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到的一些野生动物,以补充食物,于是原始农业是从采集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始畜牧业是从打猎中产生的。)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①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陶器);③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出示]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图(结合图例仔细观察思考)[师问]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世界农业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亚欧大陆是最主要的农业和畜牧业起源地,其中西亚和中国是最为典型的。)[师述]伴随着农耕畜牧的出现,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新石器。[出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文物图[师问]1.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有哪些区别?(引导学生回答出打制石器只需将石块打制成所需的形状,比较粗糙;而磨制石器是在打制石器的基础上,在砺石上加水夹砂磨光,出现锋利的刃部,比较光滑。显而易见,这种石器比打制石器进步得多,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2.当时出现了哪些主要磨制石器工具?有什么作用?(石镰、石刀、石斧、石铲、石磨盘等,用于收割庄稼、开垦耕地、加工谷物等)3.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主要区别?(旧:采集狩猎为生;新:靠人工种植的粮食和饲养的家畜为生,而且出现了定居)[师述]当时除了磨制石器工具,人们还发明了陶器[出示]陶器文物图[师问]这些陶器有什么用?(引导学生回答出可以存放东西、舀水、煮东西等。)[师述]从这些陶器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的手工业。[过渡]有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人们就可以告别以前的穴居和到处漂泊的生活,开始走向定居生活,并且出现了古老的村落。二、古老的村落[猜一猜]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哪里?(西亚地区,考古学家在约旦河谷发现了一个9000年前的农业村落,有数以百计的用泥砖砌成的房屋。)为什么?(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出示]古代西亚村落想象图[师问]1.这个村落有有哪些部分构成?(引导学生回答出村落由长方形厚厚的石墙、生活区、生产区组成。))2.人们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人们在村落内外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主要驯养了哪些动物?(猪牛羊等)3.从图中可以看出他们使用怎样的家具和生活用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出当时人们的家具比较简陋,只有简单的石台,地上铺草作为床,他们使用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4.村落居民与外界怎样沟通往来?(他们的村落围墙有大门,可以走出村落放牧牛羊、获取村落所需要的东西;有时他们也用特制的梯子翻过围墙。)5.厚厚的石墙是用来干什么的?(引导学生回答出石墙是用来防御凶猛的野兽、防御外部入侵、保护自己的。)[过渡]在中国也发现了类似的农业村落,他们是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出示]中国境内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P27)[师问]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别位于什么位置?距今多少年?(河姆渡氏族距今约7000年,生活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今天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半坡氏族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师述]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都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的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发掘出土了许许多多的文物,从这些出土的文物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当时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农业村落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实现了定居,这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这段话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现,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周星期第课时年月日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第二课时)[新课导入]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什么地方?(西亚地区)在中国也发现了类似的农业村落,它们又是什么呢?(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新课讲授][出示]半坡人的房屋复原图[师问]半坡人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出示]半坡出土的石斧、渔钩和纺轮图[师问]能看出半坡居民的生产活动有哪些吗?(制作磨制石器、从事渔猎和原始的纺织业)[出示]人面鱼纹彩陶盆[师问]体现了半坡居民在哪些方面的艺术创造?(在陶器的造型与色彩的搭配、图案的绘制等方面)[出示]、河姆渡居民房屋示意图。[师问]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当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这种房屋利于通风防潮。)[出示]“稻谷遗存”图[师问]我们可以看出河姆渡居民主要以什么为食?从中反映出什么?(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种植水稻,这也与当地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出示]黑陶钵图[师问]体现了河姆渡居民在哪些方面的艺术创造?(制作黑陶、造型、绘画)[讨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及造成的原因(完成下表)[归纳]相同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了农业村落,过着定居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可见他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08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