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第七章常用中药方,1
1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时间分配一、中药药性㈠四气1.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班级10级大专专业、层次护理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大小班)小班授课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七章:中药和方剂基本教材主要参考书中药学和方剂学教学目的:掌握:中药药性;方剂组方原则。熟悉:方剂剂型。.教学内容:第七章:中药和方剂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讲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药药性;方剂组方原则。教研室审阅意见:22.温热或寒凉两分---寒凉是阴性,温热是阳性3.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寒性或凉性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温性或热性﹙寒证--寒者热之;热证--热者寒之﹚㈡五味1.指辛、甘、苦、酸、咸五种基本的滋味。2.中药性能理论中的五味,不一定用以表示药物客观具有的真实滋味或气味,更主要是用以反映药物功效在补、泄、散、敛等方面的一些作用特性。五味称为药味。(五味,除辛、甘、苦、酸、咸五味,还有淡味、涩味。)3.阴阳划分辛、甘、淡属阳苦、酸、涩、咸属阴1.辛能行、能散——辛味表示药物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方面的作用。(1)能散——发散表邪——解表药定辛味(2)能行——行气、活血——行气、活血药标辛味(3)化湿药、开窍药、温里药及若干祛风湿药——标有辛味。3.苦能泄、能燥(1)苦能泄:①降泄-----降上逆之气。如,降肺气②通泄----通便泻下。③清泄----清火除热。(2)燥湿--指祛除湿邪的方法①寒性燥湿药——苦寒燥湿或是清热燥湿黄连、黄芩②温性的燥湿药——苦温燥湿陈皮、厚朴(3)“苦能坚”或“苦以坚阴”苦寒药通过清热作用,消除热邪,有利于阴液的保存。知母、黄柏等治疗肾阴亏虚、相火亢旺。4.酸与涩都能收能涩酸味或涩味的药物有收敛固涩功效。收敛固涩功效——(敛肺、涩肠、止血、固精、敛汗)——治疗滑脱不禁证候,标酸味或涩味5.咸能软能下咸味,咸能软能下,表示药物有软坚散结或泻下功效。(1)咸能软---软坚散结3活血、行气、化痰药,归为咸味牡蛎、鳖甲、昆布等有软坚散结的作用(2)咸能下——仅指芒硝等少数药泻下6.淡能渗能利淡味药物有渗湿利水作用,利水、利尿。茯苓、猪苓等部分利水药标以淡味(甘、淡味)㈢升降浮沉1,中药的升降浮沉:是表示中药对人体作用趋向的一种性能。是一种药物作用的趋向性。2,升是上升,表示药物的作用趋向于上降是下降,表示药物的作用趋向于下浮是发散,表示药物的作用趋向于外沉是收敛闭藏,表示药物的作用趋向于内3,浮与沉降相提并论升浮属阳,沉降属阴4,影响中药升降浮沉趋向的因素--炮制、配伍和质地⑴炮制,通过一定的炮制,可能使药物本身的升降浮沉性质有一定的改变荆芥:生用解表、透疹,为升浮炮制炒炭,收敛止血,偏沉降(完全改变升降浮沉)⑵配伍升浮药+较多沉降药——升浮制约沉降药+较多升浮药——沉降抑制⑶药材质地植物药的花、叶、果实及根梢贝类药和矿物药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蔓荆独升㈣归经1,归经:是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用以表示中药功效对人体脏腑、经络等4部位的选择性。“归”:指药物作用的归属,药物对人体不同部位具有选择性走向。“经”:脏腑经络及其有关组织的概称。经络理论为基础羌活——项背的疼痛——归膀胱经经络学说:项背——足太阳膀胱经功效推导归经羌活功效祛风湿,止痛而归膀胱经2,引经药3,归经的确定理论依据——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实践依据——药物所治病证黄芩长于清肺热——肺经黄连长于清胃热、心热——心、胃经龙胆长于清肝热——肝经㈤、毒性1,毒性: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及损害性。毒性反应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甚至危机生命。2,影响毒性的因素⑴剂量大小——药物毒性反应的发生和危害的轻重,主要取决于用量的大小。如:砒霜,使用量在中毒量下,不会导致中毒无毒药物,人参,用量过大,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⑵药材品种5⑶药材质量⑷炮制方法⑸配伍3,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1)防止两种片面性①使用所谓无毒药时,盲目加大用量,超过了常用量的很多倍,忽视安全,以致引起中毒反应。②使用所谓有毒药时(狭义的毒药),为确保用药安全而过分小心,以致忽视疗效,随意将用量降低到有效剂量之下。(2)有毒观念,无毒用药③合理利用有毒中药实践证明,一些毒性较明显的中药往往具有较强或较特殊的医疗作用,只要使用得当,有较高的医疗价值。附子——很好的回阳救逆的作用砒霜——急性白血病二、中药的配伍㈠配伍的概念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叫做配伍。㈡配伍关系1.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丹参片剂治疗胸痹绞痛2.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如麻黄配枝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3.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4.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如半夏畏生姜,即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5.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防风杀砒霜毒。6.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67.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遂。三、方剂的制方㈠组成原则组方原则最早见于《内经》组方原则即“君、臣、佐、使”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君药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部分。臣药一、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一、佐助药即协助君药、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二、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三、反佐药即根据病性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于的药物。使药一、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二、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7(二).组成变化1.药味增减变化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药物是决定方剂功用的主要因素。故方剂中药味的增减,必然使方剂的功效发生变化。药味增减变化可分为两种形式:1.佐使药的加减,功效基本不变,主治与原方基本相同。2.臣药的加减,会使方剂功效、主治发生根本变化。三拗汤,即麻黄汤去桂枝。此方仍以麻黄为君,但无桂枝的配合,则发汗力弱,且配以杏仁为臣,其功专主宣肺散寒,止咳平喘,是一首治疗风寒犯肺咳喘的基础方。在如麻黄加术汤,即麻黄汤原方加入白术四两,此方白术亦为臣药,形成一君二臣的格局。麻黄、桂枝发散风寒,白术祛湿,组成发汗祛风寒湿邪之方,是治疗痹证初起的主要方剂。二.药量增减变化药量增减变化:药味不变,由于药量变化,其药力有大小之分,配伍关系有君臣佐使之变,功用、主治各有所异。形式:1.如果药量的增减变化没有改变原方的配伍关系,其功用、主治与原方基本相符。2.如果药量的增减变化改变原方的配伍关系,其功用、主治与原方随之改变。3.剂型增减变化剂型增减变化指药味、药量不变,只更换服用剂型的一种变化形式。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运用这一形式,运用这一形式,原方的功效、主治没变四、方剂的剂型小结节课我们讲了中药药性;方剂组方原则;方剂剂型。8复习参考作业题1辛味药物的作用?2方剂组方原则是什么?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中药药性,方剂组方原则;熟悉方剂剂型。
本文标题:第七章常用中药方,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9314 .html